陳勁松
3月9日,下午兩點,美國得克薩斯州最大城市休斯頓,王阿姨走到租住的Amalfi公寓門口,一輛尼桑轎車已在附近的環島路邊等候多時。
中午剛吃了15個餃子,王阿姨紅光滿面,她和老伴向轎車方向走去,司機立刻打開車門,彎著腰等待二老上車。
這次行程的目的地是MD安德森癌癥醫院,全美甚至全球最負盛名的癌癥治療中心。
王阿姨已在此接受放射性治療一月有余,“這里治療太值了,一點都不難受,比國內好太多了。”從外表上看,她完全不像是癌癥病人,“認識的朋友都說我不是來治療的,是來旅游的。”
只不過,王阿姨“旅游”的成本有些高,一個多月,她就花掉了150萬人民幣。
兩點半,在MD安德森癌癥醫院的主樓,王阿姨接受了15分鐘的放療,3點回到公寓。
她和老伴在休斯頓的居住地Amalfi公寓,位于市中心最大的一塊綠地——赫曼公園旁邊,這是休斯頓房價最高的區域。
從公寓出發,沿赫曼公園向西南方向步行半小時,就是MD安德森癌癥醫院所在的得克薩斯州醫療城——包括200多棟大樓,僅醫院雇員就有20萬人,往來的病人更是不計其數。這里不僅在全球規模最大,同時也集中了當今世界最頂級的醫院。
皇冠上的明珠還是MD安德森癌癥醫院。該醫院在癌癥治療領域屬于全球絕對權威,近15年來有11年在癌癥領域排名世界第一,大部分癌癥病人的5年生存率能達80%以上。而據中國國家癌癥中心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在2015年發布的數據,中國癌癥病人的5年生存率為30.9%。
MD安德森的標志是在黑色的英文單詞“cancer”上畫上一條鮮艷的紅線,自奧巴馬在2016年簽署總統備忘錄,設立以時任美國副總統為首的“白宮抗癌登月計劃特別小組”以來,該醫院更是把其“登月”目標定為在未來10年“顯著增加病人的存活率”,最終將癌癥征服,變成慢性病。
這里可以說是全世界癌癥病人最后的希望,1941年創建至今,共有94萬名患者從美國各地和全世界轉診到來,其中包括很多國家的領導人和皇室貴族。據該院國際中心介紹,從2015年起,中國病人的數量已在國際病人中占據第一。
王阿姨就是其中之一。
她今年62歲,在北京市朝陽區有一家飯店,專做游客團餐,積蓄不少,在北京三環內一個單價超十萬的小區有兩套房產,全部資產逾5000萬,兒子是私企老板,即使在北京,也算富裕人家。
2014年的一次體檢,王阿姨的腫瘤標志物突然升高,3個月后再去復查,指標又恢復正常,加上其他檢查沒發現異常,故并沒放在心上。一年后,她身上又出現了一些奇怪癥狀,比如原本早已絕經,卻突然又開始出血,身上還很乏力。
去醫院做了B超,醫生初步診斷是子宮內膜癌。王阿姨隨即到朝陽醫院做病理檢查,兩周后確診為子宮內膜樣腺癌。在醫生建議下,她經手術切除了筋膜外全子宮雙附件,也進行了盆腔淋巴結清掃術,還好,術后病理顯示病情在IA期,沒有淋巴結轉移。
直到2017年9月,王阿姨為控制血糖去朝陽醫院就診,也想再徹底檢查一下。結果,血象、腫瘤標志物都正常,唯獨胸部平掃發現了一個1.1cm的結節,醫院馬上安排做增強CT,胸外科醫生看過片子后說不用緊張,應該是良性的。
但王阿姨并不放心,她轉到中日友好醫院做了PET-CT——即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這是篩查全身早期腫瘤的重要方法,最終檢查報告顯示,胸部結節有可能是惡性病變,同時懷疑曾經有點腫的右腹股溝有多發淋巴結轉移。醫生告訴她,只能化療了。
“我對化療有執念,認為人開始化療就是走到生命盡頭了。”王阿姨說。醫生告訴她,如果不想化療的話可以嘗試去美國的MD安德森,因為那里有很多國內沒有的新藥。
就這樣,她踏上海外就醫之路。
“出國看病、尤其是看重病的中國市場現在并不大,但發展極快。”盛諾一家的創始人蔡強說。
盛諾一家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境外轉診機構,與多個國家的頂級醫院有合作關系。2010年該公司初創時,有時一個月沒一個客戶,而2017年內僅赴美就醫客戶就超過百例,其中大多數是癌癥病患。
患者赴境外就醫,除醫生水平外,高質量的新藥是關鍵。按目前新藥審批的速度,海外新藥想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需重新臨床評估,往往需要5年或更長時間才能進入北上廣等大型城市的三甲醫院,進入其他城市則會更久。
張恩懷今年49歲,家在北京,原本和王阿姨一樣,算得上富裕階層。張恩懷本人開著公司,在患病之前,月入近百萬。
但整整五年在休斯頓的就醫經歷,使他的事業、家庭軌跡全部改變。
“我是罕見病,腎上腺皮質腫瘤,是2012年發現的,當時找了很多人,協和、北京腫瘤都看過,最后選擇了協和做手術。”張恩懷說。
手術三個月之后就發現轉移了。“一般來說,這個病發現轉移,那也就是回家該吃吃該喝喝,等著那一天了。”張恩懷說,但住院醫生說美國醫院有特效藥,國內還沒獲批。
張恩懷上網搜索,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MD安德森,美國癌癥排名第一的醫院。
張恩懷問了中介機構,當時海外轉診的報價是3萬,但美國朋友告訴他根本沒必要。定了機票,朋友幫他在休斯頓的Fannin街租了房,就這樣開始了新生活。
王阿姨的高級公寓每月要花3500美元,不過這是中介的轉租價,如果自己租是2000美元。
可她對錢不是那么介意,中介轉診機構和MD安德森醫院都喜歡這樣的病人。
得知復發且聽說MD安德森有辦法時,王阿姨也上網搜索赴美看病的資料,發現一家機構稱自己是MD安德森的唯一代理,在建國路,她和兒子趕了過去。
“到那兒一看,是個挺誠懇的小伙子。”王阿姨回憶,這個小伙子上來先說劣勢,“首先告訴我們,到這兒治病,不是說完全能夠怎么樣,不像您想象的那樣,也有人就死在他鄉了。”同時,小伙子也開門見山,稱“如果沒有經濟實力就別太逞強了,不主張賣房子去看病”,“這小伙子說話太實在了。我回去后又上網看了看這家機構的評價,第二天下午就簽了合同。”王阿姨說。
她選擇機構的過程很有代表性,網上搜評價,實地看虛實,如果沒有什么問題,經濟也跟得上,就定了,這是富裕階層的決策方式。
不少人赴美就醫都選擇通過中介。但其實,美國的幾家大醫院都有中文服務,患者即使完全不懂英語,也能自己赴美。
但很多中介機構會強調翻譯的重要性。“病歷翻譯肯定是需要我們中介來幫你翻譯,你自己肯定是翻譯不了的。”王博士說,他目前在休斯頓貝勒醫學院做研究,同時開設了一家名為麥康迪醫療的中介公司。
美國的大醫院都會配備翻譯,但在他看來,如果每次的翻譯不一樣,對病情的了解會沒有連貫性,“我們對你這個病情從開始到結束,都是比較了解的。有時候醫院的翻譯不會那么準確。”
想省事的王阿姨選擇了中介服務,給機構交了30.8萬的服務費,包括三個人的簽證,一個月的住宿、病歷翻譯、接送機、落地陪同等。今年1月30日,她和老伴飛抵休斯頓喬治布什國際機場,坐的是商務艙,機票是9.6萬元人民幣。
在機場迎接他們的是一輛奔馳越野車,直接送到Amalfi公寓,第二天就帶著王阿姨去MD安德森見了醫生。
能立刻預約到醫生,說明王阿姨的中介機構確實有深耕,雖然美國不像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但人脈依然重要。
來美國看病多年的張恩懷很看不起那些醫療中介。他認為醫療中介1萬美金所包含的服務,如協助定機票、美國接機、尋找住宿,這全都是可以自己輕易完成的。
不過,可能很少有中國患者像張恩懷那樣,在MD安德森治了5年,花了200萬美元,將上上下下摸得門兒清的。大部分病人還是兩眼一抹黑,希望中介將他們“帶入門”,只是這一行的服務如何定價,并無統一標準。
2013年初,張恩懷到了MD安德森,他的主治醫生叫默罕默德,來自敘利亞大馬士革,“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時候心里涼了半截,來到這兒還是想看到一個白人醫生。”但這個醫生非常熱情,每次都要擁抱他,還會狠狠拍一下張恩懷的肩膀,很快打消了他的疑慮。
默罕默德醫生是副教授,專治腎上腺皮質腫瘤。MD安德森是一家高度專科化的醫院,大部分外科醫生一輩子只專攻某一個部位的癌癥,以便成為“超級專業者”。針對任何一種癌癥,MD安德森都會有一個細致的治療規范,有什么癥狀,怎么進行治療,全部是規定動作。
默罕默德的擁抱讓張恩懷感到溫暖,“我在協和還是找院長秘書安排的。還給人賠笑臉,每次戰戰兢兢的,唯恐把人得罪了。MD安德森這里就像五星級酒店一樣,但是這些都是拿錢堆出來的。”他說。
但張恩懷還是開始了漫長的吃藥過程。張恩懷主要吃的是米托坦,醫生開了處方后,告訴他在外面買,在CVS藥店買一瓶是1800美金,如果在MD安德森自己的藥房要3000美金,而這種藥,他每個月要吃三瓶。
帶過來的20萬美元不到半年就花完了。到了第二年,積蓄撐不住了,張恩懷先后賣掉了深圳和北京的兩套房子,“最后一套房子我怎么都不會賣,死了也要給家里人留一套。”第一年,太太過來看他還坐商務艙,之后帶著不到兩歲的女兒只能坐著經濟艙往返。
張恩懷的公寓非常簡樸,放著大包裝的礦泉水和方便面,家具都是在宜家買的,客廳里也沒有電視。“有時間我就寫書,我要把自己5年看病的經歷寫出來。”
在美國國內,以MD安德森為首的超級醫院收費昂貴,一直是熱門話題。
安德森癌癥中心是得克薩斯州大學的非營利部門,但2010財年醫院的營業額達到20.5億美元,利潤5.31億美元,26%的利潤率對于服務型企業來說已是天文數字。
為避免逃賬,MD安德森實行預支付制度。王阿姨入院前就交給了MD安德森5萬美元,而美國病人只需預付7500美元就能見到主治醫生。美國的醫療系統內,像王阿姨這種不走保險,直接用現金支付大額治療費用的屬于最好的客戶,完全可以同醫院進行討價還價,總體醫療費用打個八到九折毫無問題,可由于信息不對稱,中國病人又一次扮演了人傻錢多的角色。
在奧巴馬醫改強制推行全民醫保前,據美國聯邦政府人口普查數據,2009年尚有5000萬美國人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約占人口的16%。高昂的醫療成本,讓沒有保險或保險額度很低的美國人,以及樂觀的美國“中產階級”生不起大病,到MD安德森這樣的醫院看病依舊能讓人傾家蕩產。
國內有些機構同時在推銷美國的保險,向客戶宣傳買了保險后在美國看病就可以覆蓋大部分開支,但他們沒有明說的是,像MD安德森、霍普金斯或者斯隆凱特琳是不認可大部分保險的。“很多小公司的保險很便宜,是慈善性質的,尤其是針對一些非法移民,比如加州的加州全保,中國病人也可以買到,但是只能去小醫院看,像MD安德森這種保險是不收的。”王博士說。
MD安德森認可的保險只有三種,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健康維護機構),PPO(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優選醫療機構)和POS(Point Of Service—定點服務計劃),但拿旅游簽證的中國病人無法購買。
來MD安德森看病的中國人并不都是王阿姨這樣的富人階層,不少國內中產也會過來博一把。但在無法購買保險的情況下,面對高昂的收費,很快就敗下陣來。
在MD安德森主樓,她第一次見到自己的主治醫生時,這位女大夫認為國內兩家醫院都有一定程度的誤診,她肯定王阿姨胸部的腫瘤和子宮內膜癌是同一種癌,但右腹股溝多發淋巴結的可能需要再次進行PET-CT和活檢確定。
結果證實,右腹股溝多發淋巴結轉移確實是陽性的,但病灶目前僅限于局部,可通過放射治療消除。
王阿姨得到了她最想要的結果,避免了化療。放射科醫生告訴她,經過33次放療,她的病就可以治愈。
放療開始后,王阿姨開始了在休斯頓愉悅的“度假”生活,她白天做飯、遛彎,晚上可收看100個頻道的中文電視。代理機構每隔一天安排去唐人街采購,那里的百佳、H-mart等超市,中國食品比國內很多超市還齊全。王阿姨也游遍了得州各地。
代理機構還組織了多次購物。愉快的體驗建立在高額的花費之上。王阿姨做的PET-CT和活檢的費用加起來是8500美元,33次的放療費用是115800美元,PET-CT在國內一次是8000人民幣左右,活檢500,而一個療程的放療在國內是50000元人民幣,總體來說,MD安德森的收費標準是國內三甲醫院的二十倍。
如此高的費用,可能只有王阿姨這樣的國內富人階層覺得合情合理,這也是主治醫生給了她承諾:33次放療后即可痊愈。如果這個承諾實現不了,治療變成曠日持久,王阿姨能否保持這種歌頌的心態,將變成疑問。
2015年,張恩懷對米托坦產生了耐藥性,醫生開始給他化療,這是他最痛苦的一段時間。每天上午抽血,下午4點化療,回到公寓,立刻就趴在床上,飯都不想吃,嘴里全是瘡,也不看手機,特別煩躁,用他自己的說法,就是處于瀕死狀態。
他之前是禿頂,21天一個療程完畢后,居然長出了頭發。“真是神奇的副作用。”張恩懷感嘆。
化療讓他的腫瘤縮小,這是他來休斯頓的第二年,花了80萬美元。如果說有奇跡,這已經算是了,這種已轉移的惡性腫瘤平均存活期不到兩年,這已經是他發病后的第三年。
但張恩懷還是盼望更大的奇跡。
2016年底,放療也無法控制腫瘤,醫生推薦他去實驗組,實驗新藥ATR-001,PD-1的前身。
這是不少人選擇境外就醫的主要原因,醫生“武器庫”里有不同的“彈藥”,成熟方法不管用,可以從實驗中想辦法,不會輕易給病人判死刑。
MD安德森是一家研究人員比臨床人員還多的醫院,“甚至有幾個全部是中國醫生的小組,頭也是中國人,他們也不接觸病人,所以交流語言都是普通話。”宮子木醫生說。
張恩懷充當了新藥的“小白鼠”。進實驗組要簽同意書、知情書,厚厚的幾本,上面完全不寫療效,全是副作用,“最后一句話是感謝你參與這次實驗,你的實驗將會為后來的病人提供最好的證據,美國人真的很坦誠。”張恩懷說,“翻譯比較誠實,開始給我念,我說你就簡單告訴我,他就一二三四講,共150項副作用。聽了以后快瘋了,我考慮了1分鐘就說簽吧,生死由天吧。”而且,他的醫生也換了人,由敘利亞人換成緬甸人,“還是小國家的,我很不高興。”
參加實驗組,ATR-001的藥免費,但其他還是要收費的,檢查費不免,醫生費用不免,抽血不免。張恩懷每次要抽10管血,收費1100美金。按理說抽一管血就足夠了,但他的實驗數據要十個部門共享。就這樣,MD安德森從他身上吸血又吸金。
ATR-001起效了,控制了他身上的腫瘤。但前兩次的反復讓他變得多疑,每次見醫生他都要反復詢問最微小的細節。那個科的醫生全都認識他,給他起外號叫“焦慮先生(Mr.Anxiety)”。
“我是老病人了。我問那個部位的腫瘤為什么長大了一點,他說長了一點點是穩定的。確實在他們眼里百分之多少以內都是穩定的,但是對于我來說,還是長大了。”張恩懷以前關心的是幾百萬的生意,現在只關心幾毫米的腫瘤。
五年后,他已經是安德森資格最老的病人之一,見慣了風雨,見慣了生死。他只喜歡和醫生交流,討厭患者之間的溝通,即便同是中國人也很少搭話。可能這一周聊熟了,下一周人就沒了。
MD安德森的治療效果有多好,中介機構并無統計。
“就我接觸到的最頂尖的中美醫生,比如協和和MD安德森,我覺得他們的水平是在同一個等級的,這里強在支持,比如術后,比如藥物。MD安德森是美國承接最多臨床實驗的地方,我們每年有多過1000項的臨床實驗進行,在藥物方面比國內領先10年左右。”宮醫生說。(張恩懷為化名)
(李禹薦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