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海外投資正逐漸呈現投資行業多元化發展態勢,而科技行業無疑是前景巨大的領域。面對行業發展困境、東道國歧視、當地營商環境不佳等挑戰,中國的科技行業應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應對。
[關鍵詞] 科技行業 海外投資 機遇與挑戰
[中圖分類號] F7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8)03-0060-04
[基金項目] 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海外投資風險防范機制研究”(16LJC012);外交學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 “一帶一路投資合作的最優策略研究”(3162017ZYQB02)。
[作者簡介] 李鋒(1984 — ),山東濰坊人,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跨國公司與對外直接投資。
一、科技行業海外投資現狀
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領域,中國是后起之秀,呈趕超之勢,主要通過獨資并購等方式,對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逐漸加大投資。
1. 規模不大但前景樂觀。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的統計數據,2006~2017年上半年,中國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額為577.9億美元,占同期全行業對外投資的6.1%(下文中未標明出處的數據均來自美國傳統基金會)。從數據不難看出,科技行業并不是海外投資的主要領域,但未來發展前景樂觀:其一,科技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中國正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其二,近幾年的數據也顯示出,中國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規模發展較快,投資規模和所占比重較前幾年有很大的攀升。
2. 投資目標集中在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科技行業在發達國家較為先進和成熟,中國在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也大多集中在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2006~2017年上半年,中國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中有504.2億美元(占87.2%)流向了發達國家,美國則成為首選目的地,投資金額達230.1億美元,占39.8%。中國對美國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不論是投資規模還是投資項目數都遠高于其他國家;印度則是發展中國家里面中國最大的投資目的地。
3. 投資方式主要是獨資加并購。根據已披露的具體項目信息,如果按投資金額計算,中國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傾向于獨資加并購的投資方式:約一半的投資項目都是獨資的形式,73.2%的投資項目持股比例超過一半;93.2%的投資項目都是采用跨國并購的便捷方式進入東道國市場,而不是用綠地新建的慢動作。
4. 民營企業是投資主力軍,國有企業投資受阻案例較多。2006~2017年上半年,在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中,民營企業共進行了65項海外投資,投資金額431.2億美元,金額占比74.6%;國有企業共進行了30項海外投資,投資金額146.7億美元,金額占比25.4%。不難看出,民營企業是科技行業海外投資的主力軍。但同期,在科技行業海外投資的受阻案例中,國有企業居多。同期一共20件海外投資受阻案例,其中國有企業13件,涉及金額199.9億美元;民營企業7件,涉及金額61.5億美元。
二、科技行業海外投資的機遇
科技行業的發展空間和投資潛力巨大,行業本身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國家的重視程度,行業自身的發展活力和帶動作用也決定了其對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意義。
1. 行業發展機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行業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因此各國都非常重視科技創新和研發。與此同時,與近年來環境污染加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科技行業是一種環保型產業,而且附加值高,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是正能量。可以說,科技行業是一種環保型的戰略性產業,附加值高、污染少,還有正的外部性,能帶動相關行業發展和社會進步,行業自身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2. 國家政策導向。近幾年,國家政策從不同層面體現了對科技行業的重視。表現在:(1)國家“十三五規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體到對外投資領域,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支持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2)《中國制造2025》,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是戰略任務和重點,鼓勵和支持企業、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加快我國標準國際化進程。(3)“一帶一路”倡議,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4)《“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全方位融入和布局全球創新網絡,完善科技創新開放合作機制,促進創新資源雙向開放和流動,加強與港澳臺的科技創新合作,深度參與全球創新治理。
3. 世界經濟需要。受次貸危機、歐債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自2007年以來進入低速增長階段,部分發達國家甚至陷入負增長的困境,由金融業引發的危機蔓延到實體經濟,而且短期內難以消除其負面影響。在這一大背景下,一方面全球經濟的復蘇需要中國的力量,需要中國經濟引領復蘇浪潮,也需要中國的海外投資增強復蘇動力;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的復蘇需要新的經濟增長點,需要重振制造業,也需要高科技的又一輪創新,更需要科技行業與制造業的良性互動。因此,中國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有發揮的空間和潛力,也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發達國家由于近幾年的經濟低迷,需要中國資本的救急;而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甚至部分發達國家,除了需要中國的資金,更需要技術、管理和經驗的雪中送炭。
三、科技行業海外投資的風險
挑戰與機遇并存。在日新月異的高科技行業,其海外投資的高風險性也毋庸置疑,既有行業自身的因素,也有中國企業不成熟的因素,更有東道國抵制的因素。
1. 行業發展困境。首先是創新點的選擇問題,如何找準科技創新的著力點,找到合適而且有發展潛力的并購目標,關系到這筆海外投資的未來收益和公司的長遠發展。其次是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相關法規不完善,而發達國家利用現有規則有針對性地抵制中國企業,再加上部分中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導致貿易和投資過程中的糾紛案件時有發生。最后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經驗缺失問題,中國科技企業雖然邁出了國門,但在全球視野、國際經營、企業文化、社會習俗、當地法規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在跨國公司管理方面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2. 東道國有色眼鏡。鑒于科技行業的重要性,各國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和保護程度,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和科技行業的趕超之勢,中國的科技行業在國外也面臨不少歧視性待遇,在發達國家面臨國家安全審查的不公正對待,在發展中國家蒙受新殖民主義的負面輿論。
2017年,德國將出臺監管新規,限制外國企業收購德國的專有技術,防止具有戰略重要性的企業出售給外國投資者,并在其起草的《關于歐盟層面投資審查建議的要點》中,建議加強在歐盟層面的投資審查,旨在增加新的限制,保護歐洲的核心產業與關鍵技術。歐盟層面的外國投資審查框架也正在制定之中,對歐盟關鍵技術、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將面臨更嚴格的審查。美國欲從立法上賦予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更大權限,并設置一個敏感技術清單,目的是加強對中國在美國科技投資的并購審查。截至2015年,中國已連續四年成為在美投資交易受到審查數量最多的國家。
3.當地政治、經濟環境欠佳。中國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在進入發展中國家市場時,除了被西方媒體和當地輿論抹黑,還必須承受東道國不健全、風險高的投資環境。2006~2017年上半年,中國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共流入印度等11個發展中國家。以這11個國家為樣本,通過兩份數據庫的統計分析,不難看出當地政治和經濟環境有待改善,東道國的投資環境現狀不利于海外投資的安全性和持續性,海外投資利益受到威脅,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
四、對策建議
鑒于科技行業的重要性和海外投資的風險性,我國有必要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
(一)企業夯實主業、做好風控
微觀層面,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海外投資的直接參與者,因此企業層面的風險控制是最直接、最關鍵的。首先,術業有專攻,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應緊緊圍繞主營業務或核心技術,不斷夯實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不宜廣撒網式地嘗試性投資。其次,增強危機意識,做好風險防范,雖說科技投資高風險高回報,但完善嚴謹的決策制度和合理有效的風控體系不可或缺,海外投資決策不能盲目,應膽大而不失謹慎地理性決策。最后,投資細節決定成敗,諸如分散投資、有效協商、文化認同、社會責任等細枝末節的舉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海外投資的順利進行。
(二)行業加強自律、抱團出海
中觀層面,行業協會、行業自律的因素至關重要,這在發達國家的相關行業已經非常成熟,但相比而言,中國的行業協會或行業自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首先,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競標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窩里斗、競相抬價的現象,需要行業組織的協調;其次,海外投資的高風險毋庸置疑,理性的選擇是企業抱團出海、進行聯合投資,這也需要行業協會的牽線搭橋;最后,海外投資過程中需要各種信息、咨詢、法律服務,同樣需要行業組織的資源整合和信息服務平臺。這些方面都需要中國的行業組織或行業協會出面,以非官方或半官方的身份進行溝通協調,既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又能避免政府直接干預的爭議。
(三)政府宏觀領航、政策保障
海外投資的政治風險很高,科技行業也不例外。所以在宏觀層面,一方面需要中國繼續在國內層面加強行業引導、政策支持、信息服務、機制保障等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海外投資立法、海外投資保險、海外風險預警;另一方面中國要繼續加大國際協調的力度,靈活運用現有規則或機制(如雙邊投資協定、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加強國家之間的溝通協調,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互利共贏的舉措增進了解、消除誤解,并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經濟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最終實現雙贏,為科技行業的海外投資營造良好的國內和國際環境。
[參考文獻]
[1]段鴻斌,楊震寧.中國科技“走出去”戰略的領域選擇與模式建構[J].改革,2013,(6):101-109.
[2]江山.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中的關鍵技術——基于美國CFIUS審查的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12,(6):40-43.
[3]孟景偉,黃英,李麗華.北京海淀園科技企業海外并購研究報告[J].中國科技產業,2016,(3):114-117.
[4]邢曉玉.基于“一帶一路”新型科技產業園區模式構建與選擇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5,(5):1-4.
The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echnology Industrys Overseas Investment
Li Feng
(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 )
Abstract: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now has the tendency of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is undoubtedly promising. However, challenges go together with opportunities. Confronted with industrial dilemma, host countrys discrimination and poor local business environment, Chinese technology industry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from firm, industry and nation three perspectives.
Key words: Technology Industry; Overseas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收稿日期:2017-12-11 責任編輯:垠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