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強 吳翠云 張銳 張琦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園藝專業的特征,結合現代園藝產業發展現狀和園藝專業畢業生就業情形,以及生產一線對園藝專業畢業生基本素質和就業能力的要求,針對提升園藝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讓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達成有機融合的建議。從強化目標定位、科學化培養方案、特色化培養模式、優化實踐體系、配置雙導師、落實保障措施等方面展開,中肯剖析了保證園藝卓越農林計劃人才培養質量目標的各種有效途徑,旨在為促進園藝卓越農林人才計劃高效實施、成果豐碩建言獻策。
【關鍵詞】園藝;卓越農林人才;質量;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
中圖分類號: H319.3;S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11-014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1.061
隨著卓越農林人才計劃的布局[1],其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主要目標包含培養解決農林業生產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農學門類專業是其改革項目專業之一。園藝專業屬于大農學門類,涵蓋蔬菜、果樹、觀賞園藝及茶學等專業,又分種質資源評價與創新利用、遺傳育種及改良、栽培生理及生物技術應用等研究方向。迄今,全中國有100余所院校已設立有園藝專業,招生人數已占農學專業的1/6,每年培養大量畢業生,而且在穩步增長[2]。
盡管全國各地正在發展多類型的園藝產業,比如城郊日光溫室輔助栽培的觀光果業、反季節花卉產業、反季節蔬菜產業等,都急需這類人才[3]。園藝產業所需技術含量與日俱增,更加要求每年畢業的園藝專業人才在學校期間就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相當過硬的應用技術基礎,方能在實踐中做到“下得去、用得著、留得住”。
我國園藝作物發展面積、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仍有巨大發展空間,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等規劃的逐步落實,我國園藝專業人才迎來了巨大的人才就業市場空間。但我國的園藝新品種產出仍跟不上國內乃至國外市場需求速度,我國園藝產業管理環節技術、流通銷售領域園藝產品保護保鮮技術與發達國家的先進程度相比,仍有較大開發空間[4]。
在園藝專業人才就業市場空間巨大和市場需求技術先進性的壓力與挑戰現實情況下,培養在理論與實踐方面能有機融合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園藝卓越人才是當下乃至今后國內、國際市場之所需,是我國設立有園藝專業的高校應該及時重視和落實的人才培養模式[5]。園藝專業應用型較強,無論畢業生今后進入研究領域,還是步入技術服務型市場,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對畢業生個人發展都有較大幫助。因此,提升園藝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呈有機融合非常必要。這為園藝教育工作者在課堂理論教學針對性設計,如何確保學生實踐操作機會,有目標地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能力,怎樣改革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提出了亟需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1 強化目標定位
目標定位是人才培養首要問題,“培養什么人”是其主要任務[6]。園藝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應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目標及區域發展需求,因地制宜地定位目標內容。在適應國家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前提下,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培養掌握園藝專業相關基礎理論和實踐動手能力,能勝任園藝產品生產、管理、經營等領域相關工作,以滿足生產實踐所需。
卓越人才畢業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國內外學科前沿及發展動態也為必要;熟悉本專業相關的各種實踐環節,就能更好服務生產一線;有一定團隊協作精神,有較好職業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2 科學化培養方案
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園藝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方案應及時響應行業、產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學、研、產上下功夫,發揮多方優勢,結合畢業生分類就業方向,使課程體系更加具有目的性,還應加強培養過程的實時監控。培養方案應體現夯實學科理論基礎,強化實踐訓練環節[7]。及時更新教學方法,主動融入教育教學改革設計思路,結合區域特色,以培養有自我品牌的卓越人才。及早開設專業前沿進展課程,激發課堂活力,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這樣學生就可以盡快涉及專業理念,也可以強化學生對園藝專業的科學認知,其學習積極性、自主性自然得以促進[8]。
3 特色化培養模式
借鑒國內外先進培養理念、專業設置與區域發展需求接軌、課程設置凸顯專業應用性、教學制度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實施多樣化教學組織形式、采用動態化教學評價方式應引入園藝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之中[9]。
針對目前的4年培養模式,可以有效的分階段實施,前3年在校學習專業理論(包括課程實習實訓),第4年全部安排生產環節實踐訓練,結合畢業論文(設計)進行。使課程實習安排要以園藝作物物候規律為前提,可根據教學計劃靈活分散在高年級學習階段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安排可以融入各實踐訓練環節之中,盡量避開有大量課程學習時期。
實行導師監督負責制,有利于制定針對性培養方案,使培養效果從理論學習到生產實踐整個過程呈現整體性和系統性,使培養出的目標人才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達到有機融合[10]。
4 優化實踐體系
園藝專業應用性較強,實踐教學環節十分重要。重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以課程實習、專業實踐、綜合實驗、社會實踐、科研試驗、生產實習為主線相互融合交叉的實踐教學體系可以鞏固專業的實用性[2;11;12]。
以上各環節的設立,一定要讓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各類實驗室及教師的科研任務有效融入,讓實踐渠道和實踐教學模式多樣化;按期修訂實踐方案,及時完善新的、先進的實踐內容;結合區域特色、辦學特色及專業特色開展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逐漸提高學生的實用技能[6]。
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訓練的三層次實踐能力培養是卓越人才的基本功,實踐教學體系優化需始終圍繞該基本功展開[13]。
5 配置雙導師
卓越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出了高校在職在崗教師外,還可以利用實習實訓基地的便利條件,聘請基地資深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直接參與日常的實踐教學工作中。各個實踐環節實行“雙導師制”[6]。學校導師為學生選課、學習、畢業論文設計等提供指導,基地導師為學生生產實踐和創新設計的選題及其實施、完成等環節輔以實踐咨詢。同時加強學校指導教師的實踐能力,豐富其生產實踐經驗,并將生產實踐經驗轉化為優質的教學能力。“雙導師制”要起到實效,還必須將責任和績效落到實處,讓導師全身心投入到卓越人才培養計劃中去,更好的保障培養質量。
6 落實保障措施
規章制度、質量保證體系和激勵制度對人才培養的各環節順利開展至關重要,要從制度上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提升[14]。首先,應出臺管理辦法,保障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其次,專項資金可優先保障計劃的有力執行;再次,輔以淘汰機制的學生遴選辦法能改保障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質量,該辦法需不斷優化;然后,對參與計劃的學生應實施單獨的教學管理模式和學籍管理政策;最后,教學資源向卓越計劃優先傾斜,甚至單獨配置,在學習計劃靈活性、學習空間寬裕性、學習資源豐富性、實踐訓練多樣性等方面更加給予優先考慮。
總之,教育部2010年起組織實施卓越系列人才培養計劃是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地方政府也相應出臺了多項政策和措施 。各高校如結合自身優勢,將辦學特色融入計劃中來,再結合以上建議,培養出在理論和實踐綜合知識體系呈有機融合的優質卓越人才是可以實現的,這也是國之所需、民之所需,尤其是快速發展的社會現實之所急。
【參考文獻】
[1]肖雪梅,劉玉蓮.培養園藝專業卓越農林人才的實踐教學改革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8):194-196.
[2]金光明,陸曉民,高青海等.應用型園藝本科專業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模塊化建設的探索[J].現代園藝,2014,(09):105-108.
[3]陳新.淺談園藝專業實施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的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6,(30):116.
[4]鄧秀新,束懷瑞,郝玉金,等.果樹學科百年發展回顧[J]. 農學學報,2018,(01):24-34.
[5]盛云燕,紀鵬,廉華,等.園藝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背景下創新實踐訓練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9):196-197.
[6]李靜.園藝專業實施卓越農林人才計劃之探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08):50-51.
[7]劉樂承.我國高校園藝專業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考試周刊,2011,(01):217-218.
[8]劉德均,崔洪.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教學有機融合的思考[J].職業,2006,(S1):243.
[9]楊娟娟.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7.
[10]韓洪波,鄭毅,刁毅.園藝專業卓越農林人才分類培養的機制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32):127.
[11]張琦,王江波,姜喜等.園藝專業“果樹栽培學”實習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園藝文摘,2013(09):204-205+130.
[12]周俊國,扈惠靈.園藝教育專業畢業實習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0):108-110.
[13]彭立新,李愛,范文靜,等.園藝專業卓越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52):157-159.
[14]倪晗,劉敏.行業特色院校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觀察,2018,(0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