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曉婧
《江蘇年鑒》是一部編纂特色鮮明的省級綜合年鑒。《江蘇年鑒》2017卷用165萬字全面、系統地記述和反映了2016年江蘇省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年度狀況,在框架設計、圖片專題和資料挖掘等方面都有所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江蘇年鑒》始終堅持結合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參照相關分類標準,進行科學分類,在多年的編纂實踐中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框架結構和自身特色。2017卷依據經濟社會發展新情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江蘇年鑒》2017卷設圖片專題、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專輯、文獻、大事紀要、省情概覽、政治、法治、公共管理、經濟結構、農業、制造業、服務業、開放型經濟、境外交流、基礎設施、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生態環境、科學技術、教育、文化藝術、大眾傳媒、醫療衛生、體育、人力資源、收入與消費、社會保障、公共安全、軍事、市縣發展、附錄、索引等32個類目。繼續設置“生態環境”“境外交流”“公共管理”“大眾傳媒”“公共安全”等創新欄目。其中,附錄內容重新整合,將原屬于政治的“新任領導簡介”調整至附錄,將原屬于政治的“江蘇省省級機關、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領導名錄”、市縣發展的“市縣(市區)領導名錄”統稱為“組織機構領導名錄”放入附錄。將原屬于公共安全的“民防”放入軍事。同時對服務業、公共安全、教育等類目的分目、副分目編排順序進行了調整,有關副分目的內容資料進行了整合。《江蘇年鑒》2017卷收錄了有年度特色的大事要事。大事紀要中,收錄省政府2016年十大主要任務百項重點工作完成情況。經濟結構中,對當前的熱點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內容有詳細記述。農業中,對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產業化分別設置為分目重點記述。制造業中,對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物聯網產業、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都用較大篇幅專門記述。生態環境中,記述了全省循環經濟的發展情況。
《江蘇年鑒》始終堅持圖文并重,重視專題圖片的策劃和設計。近年來,江蘇年鑒社和新華社江蘇分社、新華日報社、江蘇省攝影家協會等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精選記錄年度影像、反映社會變遷的典型圖片。《江蘇年鑒》2017卷繼續加大圖片分量,共選用圖片293幅。圖片專題設《江蘇要聞》《幸福表情 江蘇力量》《年度影像》3個專題。專題圖片《幸福表情 江蘇力量》突出年度主題,設置“服務群眾 滿意的笑”“創業創新 成功的笑”“辛勤勞動 收獲的笑”“美好生活 幸福的笑”等4個分主題,涵蓋了普通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民生內容,反映了普通群眾生產生活、創業創新的幸福美好瞬間和良好精神面貌,鮮明體現了地方特點、年度特色。在專題圖片《年度影像》中,分設“心手相牽 鹽阜有你”“蔣莊遺址:十大考古新發現”“世界記憶:近現代蘇州絲綢樣本檔案”“水墨江南 園林生活”“城市群 未來協同發展增長極”“最強大腦:神威·太湖之光”“智造:讓制造更聰明”“特色小鎮 創新創業新載體”等8個主題,重點反映年度大事要事。其中,“心手相牽 鹽阜有你”反映了“6·23”龍卷風冰雹重大災害中,基層黨員、機關干部、公安、武警和消防官兵以及志愿者伸出援手救災區人民于危難之中,與災區人民共建家園的感人畫面;“水墨江南 園林生活”體現了太湖生態之美、田園生活與現代園藝之巧的有機融合;“智造:讓制造更聰明”匯集了全球智能制造領域的部分最新成果、領先技術和高端產品,多維度展示了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除專題圖片外,隨文圖片緊扣內容,選圖典型,版面設計體現了較好的視覺藝術效果,全刊共選用隨文圖片162幅。
為系統、全面反映相關領域的發展情況,《江蘇年鑒》重視基礎數據的采集和資料信息的完善,從2013卷起,每年在各單位供稿基礎上,主動利用新媒體大量采集各單位的公報、年報、報告、白皮書、藍皮書、情況通報等一次文獻資料和權威性資料,并將其中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和拓展后編入年鑒,提高了年鑒記述深度,增強了內容的權威性和可信度。《江蘇年鑒》2017卷共著錄引用參考文獻28份,如《江蘇省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2016年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主要統計數據》《江蘇省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2016年度)》《2016年江蘇省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江蘇省環境狀況公報》《江蘇省水利資源公報(2016)》《2016年江蘇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2016年江蘇省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6年江蘇省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度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江蘇省安全生產情況白皮書》等,確保所用資料有據可查。為拓展補充正文內容,《江蘇年鑒》還在相關條目下設置“延伸閱讀”,以擴展條目內容的信息量。2017卷設置“延伸閱讀”40條,內容涵蓋法規文件解讀、典型案例介紹、專業術語解釋等各方面內容,既是對條目內容的有機補充,也增強了年鑒的可讀性。
經過多年的摸索,《江蘇年鑒》形成了一套特色鮮明且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一是良性互動機制。各責任編輯與組稿單位通過QQ群、微信群等形式隨時溝通稿件相關問題。每年定期召開組稿培訓班,現場交流稿件內容及相關要求,實現了編輯與撰稿人的及時交流,確保稿件質量逐年提升。二是定向贈閱機制。每年都免費向省級機關、省內地方志系統、省內市縣區圖書館、省內高校圖書館、港澳臺大學圖書館以及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有影響力的圖書館贈送《江蘇年鑒》紙質中英文版。2017卷共贈送2000多冊,擴大了年鑒的讀者群和影響力。三是有效聯網機制。為擴大年鑒的使用范圍,最大限度地發揮年鑒的社會效益,《江蘇年鑒》和全省其它綜合年鑒已基本完成數字化、碎片化處理,初步建成全省年鑒智能檢索系統,以及經濟、人口、科技3個地理信息專題系統,方便讀者上網閱讀、下載和檢索利用。同時,適應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江蘇年鑒》在江蘇省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jiangsu.gov.cn)設立網頁鏈接,加入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超星期刊域出版平臺(http://www.chaoxing.com),豐富了年鑒的利用方式和傳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