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睿 李育涵 黃明強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蘿卜寨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雁門鄉,距離汶川縣城20公里,是“九環線”西半環的重要節點。村寨地形平緩開闊,是岷江大峽谷半山最大的平地;村寨海拔1970米,比岷江河床高出600米。蘿卜寨是一個純粹的羌族聚居地,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黃泥羌寨,被譽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遺都”。
蘿卜寨地處干旱季風氣候,日照強,晝夜溫差明顯,加之村寨地處高原山地之上,氣候寒冷,多有大風。寨子中的建筑大多背風向陽,并且開設很小的窗戶,有利于保溫和避寒;門窗大多朝向南面和東南面,并且在建筑的頂部開設天井或者天窗來補充室內光照;黃泥羌碉建筑的層數較低,大多為一層半的建筑形態,一層作為人居住生活以及飼養牲畜、堆放雜物,半層作為晾曬糧食和柴火的地方。由于歷史和自然條件因素的影響,羌族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現有的黃泥和樹木等自然資源作為主要的建筑材料,構建出了一座具有戰爭防御作用的如同迷宮一般的蘿卜寨。
蘿卜寨憑借其地理位置以及特殊氣候,形成了以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生產方式。其中第一產業主要是種養業和手工副業,種植玉米、土豆和花椒等。林木主要有松樹、白芷、洋槐以及其他品種的雜樹等;果樹主要有紅脆李、青脆李、核桃樹等。第三產業主要為旅游業。蘿卜寨是迄今發現的世上最大、最古老的黃泥羌寨,具有“云朵上的街市”和“古羌王的遺都”的美稱。蘿卜寨也是紅色旅游地,徐向前元帥曾在蘿卜寨中設立指揮部,指揮紅四方面軍的雁門關之戰。此外,村寨內無第二產業,只有傳統的手工羌繡以及手工刺繡的羌鞋、鞋墊,用來售賣給到寨子里旅游的游客,銷售量很低。
蘿卜寨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成都市至九寨溝的必經之路,村寨內風景優美、民風淳樸,但產業結構單一,以農業生產為主、旅游業為輔。農產品種類豐富,但是由于村民銷售農產品不成體系,缺乏村寨經濟發展的整體性,也就導致了整個村寨農產品銷售利潤不足。此外,村寨的輔助產業——旅游業發展也并未如同其他村寨一樣具有高利潤。比較來看,蘿卜寨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仍是整個村寨發展的短板。同時,蘿卜寨的人口結構不平衡,村寨內的年輕人大多為了貼補家用而選擇去縣城打工掙錢,只在收獲季節返回;村寨內的老人和兒童在家“留守”,村寨內缺乏勞動力,也使整個村寨缺少發展的活力[1]。
蘿卜寨內青少年接觸和吸收的傳統羌族文化(如羌繡、羌族舞蹈等)減少,使得村寨內羌族文化的傳承成為一大問題。另外,除了羌族人,外人對羌文化不了解、不知道,甚至是不關心也使得羌文化的保護工作陷入瓶頸。
自從汶川地震以來,蘿卜寨的老寨經受強震已經廢棄,大部分的傳統建筑倒塌,所有居民都已搬遷至新寨,以黃泥為房屋建設材料的傳統建筑已經不在,取而代之的新建筑雖保留了傳統羌寨的建筑立面,但統一建設的村民新寨削減了蘿卜寨的傳統羌文化氛圍,新寨缺乏民族“帶入感”。此外,雖然經過強震,但老寨內仍有建筑只是少部分損壞,甚至有些建筑保存完整。這些留存的具有羌族特色傳統建筑沒有得到保護和修繕,而是任由建筑繼續被廢棄、老化和消失。
首先,村寨內要建設相應的產品銷售網絡,尋找銷售渠道,統一收集整理整個村寨的農副產品種類和數目,建立“個體生產——整體銷售”的銷售網絡結構。村寨負責人應積極鼓勵和調動村民的發展積極性,通過自主發展來實現脫貧致富。另外,對于本地經營農家樂、旅店等產業的農戶可以實行誠信貸款,幫助他們解決資金短缺、無法運營的情況。由村寨負責人出面聯絡本地金融組織,通過對各個業主的誠信情況進行檢查、檢驗,解決誠信貸款的實際難題。鄉政府和縣政府應積極為村民尋找發展方向;村委也應負起責任,積極聯系有關機構進行宣傳,為村民謀富裕、謀發展。
首先,應該對保存完整的傳統建筑進行局部維修。對這一類建筑,保留他們的原有建筑造型和建筑結構,對門窗等進行修復和加固,對建筑內部進行清理,同時對建筑的結構、材料等進行保存記錄,方便后期維修。對于這一類建筑,加固修補完整后可對游客開放,用于宣傳羌族的傳統建筑和傳統文化。
其次,對于主體結構保留一般的建筑進行搶救維修。這一類建筑通常存在大面積損壞,但其建筑結構保留相對較好,可對比保存完整的建筑對其進行維修,對這一類建筑的墻體進行加固。這一類建筑只能保留和隔離保護,不能開放,僅用于對村落整體空間結構的保留。
最后,對于主體結構保留較差的建筑進行防護加固。這一類建筑多數已經大面積損壞,只能對它們做加固處理,防止倒塌,相當于是對震后的遺址保留。

蘿卜寨村落建筑質量調查分析圖
羌族文化的保護是村落保護和發展的基礎,文化延續,村落才延續。震后,蘿卜寨獨具特色的老寨消失,在積極恢復老寨風貌的同時應注意文化保護與傳承。首先,對村寨居民,特別要加強青少年教育,幫助他們重拾文化信心、積極學習保護傳統文化。
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其方法如下:對于手工藝技術,如非物質文化遺產羌繡,應對其刺繡技法進行記錄學習,尋找手工傳承人;對羌族文化故事,如羌王廟的民族故事、村寨歷史、民風民俗等進行系統的統計和留檔保存,建立村寨的“寨志”;對于羌族獨具特色語言——羌語進行記錄,通過磁帶或語音格式文件進行存儲。羌族的這些歷史、語言、記憶和民俗都是蘿卜寨文化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獨具特色的羌文化作為支撐,村寨經濟各方面就能夠有進一步發展。
習近平同志說過“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在大力發展村寨經濟的同時也要注意傳統村寨的生態問題,保住蘿卜寨現有的自然風貌。要充分利用自然優秀景觀和土地資源,對于發展中的生態問題,應該做到“防患于未然”“有備無患”,在接受自然饋贈的同時善待自然。
通過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蘿卜寨可以充分發揮其少數民族村寨特色,打造村寨特色產業,健全經濟發展模式[2]。同時,保護和傳承村寨內的傳統羌族文化,生態發展、綠色發展,積極利用自身村寨的文化物質特點,打造全新的、有活力的、有特色的少數民族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