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勇
(佛山市祖廟博物館文物保護部 廣東 佛山 528000)
作為中國古建筑的組成部分,嶺南古建筑以其獨特建筑美學豐富著中國古建筑[1]。建國以來,國家在保護、修復古建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嶺南地區因此保存了很多珍貴的、有代表性的古建筑遺存。
不過,嶺南古建筑的保存與保護依然仍面臨著不少挑戰。隨著當前地方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部分非文物保護單位的一般嶺南古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被拆毀[2]。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之寶貴資源,如何保護好文化遺產資源始終是文博工作者的根本任務。除了有關部門及早規劃與盡力保全,在拆毀已是無可避免的情況下充分利用拆卸下來的古舊建材,未嘗不是一種折中的保護方法[3]。
嶺南古建筑中的青磚材料主要用于砌筑墻體,這是明清時期嶺南古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一。較之粵東潮汕地區建筑和周邊山區建筑的墻體砌筑特點,粵中珠三角地區的嶺南古建筑普遍利用青磚砌筑“空斗墻”[4]。這種墻體不僅穩固性佳、對木架起橫撐作用,且有效節約了材料,實現了良好的防寒隔熱、隔音功能,一定條件上發揮了承重作用。從建筑色彩應用上看,在炎熱多雨的嶺南地區,灰色的青磚墻體是材料真實質地的反映,可減少熱輻射,予人一種安寧之感。
優質的青磚,應以泥質致密渾厚、質感細膩柔滑、材質堅硬不易碎、具有較低含砂量、顏色呈淺灰、輕敲有鏗然之金屬聲者為佳[5]。然而嶺南古建筑上的青磚,因當年建筑時所投入的財力不同,其種類、品質和尺寸規格均有差異。其中,質量上佳的青磚多產自廣東東莞。東莞青磚是明清嶺南的重要建材產品,因其質量細膩緊密、磚材聲色勻純、規格寬大周正而深受歡迎,因其制磚技術在磚泥淘練和磚材燒制方面頗具優勢,甚至可生產出長28cm、厚cm、深12cm的大磚,故東莞青磚在傳統建筑行業內又有“東莞大青”之美名[6]。
伴隨城市建設中部分一般嶺南古建筑的拆毀,各種古舊建材隨之產生,數量較多的青磚屬于較為常見和再利用率較高的古舊建材。在原件已腐朽嚴重、無法繼續用于被修復對象的情況下,從被拆毀古建筑所取得的古舊建材無疑是實現“修舊如舊”的最佳修復材料。遂此,古舊青磚的修復再利用對當前古建筑保護修復工作別具意義[7]。
首先,因為傳統青磚的燒制工藝幾乎失傳,2000年前后筆者參與興建佛山仿古風情街時,曾深入江門一帶探尋老一輩燒磚工人。走訪所知,當時已無人燒制傳統青磚,老工人雖知曉傳統技藝,無奈磚泥淘練步驟頗為繁復,且須有合適泥土配合,民營土窯經營者對此燒制工藝根本無意延續和生產,有關工藝已走向失傳。僅僅依靠古建筑修復所產生的有限需求,完全無法吸引社會經營者復產青磚,所以保護修復所需的青磚資源一直處于緊缺。其次,2000年-2009年間,國家政策已逐漸收緊以至禁止民營土窯燒制建筑用磚,所以青磚的燒制場所實際上等同消失了。因此,古舊青磚本質上已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與其任由荒廢風化或零散流失,實不如用以滿足嶺南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實際需要。

圖1 不同規格和產地的青磚(左一即“東莞大青”磚)
修復再利用古舊青磚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古建筑墻體加固修復的需要,保持磚墻外立面的美觀整潔,實現“修舊如舊”的最終效果。因此,古舊青磚修復要求做到對磚體病害進行完全處理,務必使磚的粘合面平整光滑,以期砌筑時可達到最佳的粘合密度。

圖2 常見青磚病害之一:受潮酥堿現象
古舊青磚上常見的病害有三種:一是因拆卸過程而產生的磚體缺損和灰漿殘留,二是磚體長期處于溫潤潮濕環境下所致的青苔滋生,三是磚體因地下水長期滲透而出現的受潮酥堿[8]。對于上述病害的處理,結合筆者從事古建筑修復工作的相關經驗,針對一般古舊青磚的具體修復方法及步驟現介紹如下(水磨青磚修復另文介紹):
通常地,古舊青磚如拆卸自同一古建筑上,其尺寸規格、泥質成色和質量密度一般較為統一,這類青磚應整批進行再利用,只對其中存在病害的青磚作修復處理即可。另一種常見情況是不同來源的古舊青磚混合一起,這類古舊青磚被稱為“百家磚”,它有著各不相同的尺寸和質量,進行修復前必須完成磚材分類揀選。根據被修復建筑所需要的磚體規格,首先應從古舊青磚中挑選符合要求的磚體作為樣板磚,以之為標準進行揀選;其后青磚一般被分成三類磚材:一是見光面(即外立面)符合標準的磚,可用于墻體的下堿、檻墻等處;二是質量符合標準,但面、肋等部位有所參差缺損的磚,可用于建筑的不見光部位之填補修復,如磚檐、墀頭上身、博縫等處;三是不符合標準的磚,可用于墻體上身及其他不起眼的位置。目前古舊青磚材料緊缺,部分仿古建筑的修建甚至對第三類磚材進行切片處理,像瓷片一樣敷貼在所需位置以應所需古舊青磚之不足[9]。

圖3 對古舊青磚進行打磨修復
根據磚體的保存情況,對上述各類別磚材應按需確定再利用前的修復方法:1.狀況不佳的磚材可采取五面打磨修復法,對磚頭、磚肋及磚的見光面進行打磨修復。2.保存尚佳的磚材可直接用于砌筑,待墻體建筑后利用氣壓打磨機直接對墻體外立面進行均勻打磨,完成對磚體見光面的修復。
這是針對狀況不佳磚材而實施的五面打磨修復法:1.濕潤磚體,充分浸潤磚體時應查看各部位缺損和病害情況,確定打磨面。2.磚面打磨,可采用粗砂輪、水磨切割機或電動打磨機等多種工具實施修復,針對性地處理磚體不規則、灰漿殘留、青苔和酥堿面等問題,應做到打磨力道和速度均勻,將磚面磨損控制在0.1-0.2cm之間,避免磚面出現波浪起伏,保持磚體邊角呈90度直角。3.清洗去塵,完成修復后應將磚面表面的濕潤灰漿均勻撫抹在磚體各處,以使灰漿充分填充到打磨后外露的磚體氣孔,待至磚體陰干后再用清水清洗、去塵。上述修復方法,可使古舊青磚更適于修復再利用的需要,也避免了修復后外立墻面出現明顯的磚體氣孔痕跡,杜絕給人以新舊參差的修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