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麗
(廣西百色市人民醫院脊柱骨病外科,廣西 百色 533000)
頸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癱的病因多為患者發生交通事故、意外墜落及遭受硬物襲擊等。該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1]。頸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癱患者需長時間臥床,可導致其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從而使其病情加重。該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為壓瘡、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體溫異常等,可嚴重地降低其生活質量[2]。臨床研究資料顯示,對頸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癱患者進行整體護理的效果很好,可消除其不良情緒,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此,筆者對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間廣西百色市人民醫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60例頸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癱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間廣西百色市人民醫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60例頸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1例;其年齡為22~67歲,平均年齡為(39.8±4.6)歲;其中因意外墜落導致骨折的患者有9例,因交通事故導致骨折的患者有18例,因遭受硬物襲擊導致骨折的患者有3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0例,女10例;其年齡為23~68歲,平均年齡為(39.4±4.5)歲;其中因意外墜落導致骨折的患者有8例,因交通事故導致骨折的患者有20例,因遭受硬物襲擊導致骨折的患者有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具體的操作方法為:1)對患者進行頸椎后路手術。具體的手術方法為:讓患者取俯臥位,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在其頸椎后面正中的位置做一個切口,充分暴露其受傷的頸椎、椎板側塊及相鄰的椎體棘突,用鋼絲將其椎體棘突進行固定,用螺釘固定其椎板側塊。對患者受傷的椎體進行全椎板切除減壓術。手術完畢后,在C型臂X線透視下仔細檢查患者的手術部位,對發生松動的部位進行牽引復位。確認手術的效果令人滿意后,對其傷口進行沖洗。為患者留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其手術切口。2)對患者在進行頸椎后路手術后實施頸椎前路手術。具體的手術方法為: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在其胸鎖乳突肌內側做一個切口,充分暴露其椎體后緣、上下位的椎間盤軟骨終板及椎間盤,并對以上部位進行清洗。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將鈦網置入其頸椎。手術完畢后,對患者的傷口進行清洗。為患者留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其手術切口。在此基礎上,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為:1)在整個圍手術期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2)囑患者按時服藥。3)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4)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凈整潔,經常為其開窗通風。對觀察組患者在實施對照組護理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整體護理。進行整體護理的方法為:1)對患者進行術前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為:(1)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該病患者需長期臥床,且其生活不能自理,易產生悲觀、絕望、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以親切的態度積極地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對其產生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耐心地傾聽患者的心理訴求,并盡量滿足其所提出的各種要求。囑患者家屬多安慰和鼓勵患者,使其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溫暖,恢復其對生活的希望。多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頸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癱的相關知識、治護方法及注意事項,耐心傾聽其提出的問題,并詳細地為其解答。(3)對患者進行呼吸功能的訓練。由于高位截癱患者的呼吸功能下降,護理人員要指導其進行有效地深呼吸及咳嗽等訓練,以提高其肺的通氣量。(4)對患者進行氣管推移訓練。對患者進行頸椎前路手術前,將其氣管向對側牽引,可使手術視野更加清晰。進行氣管推移訓練的方法為:護理人員用第2~第4指將患者的氣管向非手術側輕輕推動,保證氣管被推過頸椎中線的位置,每次持續推動約30 min,連續訓練4~5 d。注意在對患者進行氣管推動訓練前,要告知其該訓練可刺激氣管引發干咳等癥狀,讓其不必太緊張,使其更好地配合訓練。2)對患者進行術后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為:(1)保持患者頸椎的穩定性。護理人員采用圍領對患者的頸部進行固定,對部分不適合使用圍領的患者,則在其頸部兩側放置沙袋。為患者翻身時,要保持其頸部、肩部及軀干在同一水平線上,避免其頸部發生扭曲。密切觀注患者,避免其因劇烈咳嗽導致頸部的體位發生改變,并隨時對患者不正確的體位進行調整。(2)對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對患者進行頸椎前路手術時,需將其食管和器官牽向對側,這會導致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造成其呼吸道阻塞,使其呼吸困難。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采用咳嗽等方法進行排痰。對于痰液較為粘稠的患者,可對其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必要時可為其使用化痰藥。若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可由主治醫師對其進行氣管切開術處理。(3)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患者長時間地臥床可導致其受壓的皮膚出現缺血、破損及潰爛等癥狀,形成壓瘡。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翻身,每3~4 h翻身1次。對患者受壓的部位進行按摩,同時擦拭其受壓的皮膚,保持其受壓皮膚的干凈、清爽。保持床單的干凈、整潔,定時為患者更換床單、被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為患者加用波浪氣墊床、翻身床等。(4)對患者進行體溫護理。由于患者的頸椎受傷,可使其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其身體對溫度的調節能力減弱。該病患者的皮膚常出現高溫或低溫的現象,要對其采取降溫和保暖的措施,避免其發生凍傷或燙傷。(5)對患者進行泌尿系統的護理。由于該病患者需長時間留置導尿管,可導致其發生泌尿系統感染[3]。護理人員要保持患者尿道口的清潔,對其尿道口進行消毒,每日消毒1~2次。及時為患者更換集尿袋,每2周更換一次。囑患者多飲水,且每日飲水量不可少于3000 ml。告知患者多飲水具有減少尿沉渣、沖洗膀胱的作用。(6)對患者進行牽引護理。對患者的顱骨進行牽引,可有效地減輕其脊髓受損的程度。由于對患者進行牽引可使其產生不適感,可能導致其拒絕配合治療。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講解,詳細說明進行顱骨牽引的重要性。在對患者進行牽引時,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牽引的情況,觀察牽引線是否有脫落、移位的情況,確保牽引治療的順利進行。(7)對患者進行排便護理。待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復后,護理人員可對其進行反射訓練,用手指輕輕對其肛門周圍的皮膚進行按壓,然后對其腹部進行按摩,增加其腸蠕動。對便秘嚴重的患者,可為其使用開塞露等,必要時可用手指為其摳出便團。對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可為其使用紙尿褲、緩瀉劑,并定期為其更換紙尿褲。(8)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護理人員要限制患者的進食量,讓其食用流質及半流質的飲食,同時對其使用營養物質進行靜脈滴注。待患者的病情穩定后,囑其多進食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提高其機體的免疫力。3)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具體的訓練方法為:(1)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對各關節進行被動訓練,每次訓練的時間為20~30 min,每日訓練3~5次。對患者的肌肉進行按摩,從而提高其肌肉的力量,防止其肌肉萎縮,按摩的時間為每次30 min,每日按摩2次。(2)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指導患者進行一些簡單的手工操作,讓其練習使用輪椅。4)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護理人員教授患者的家屬正確地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方法。囑患者出院后繼續進行康復訓練。囑患者的家屬在患者出現不適時及時帶領其就診,并定期帶領其回院復查。
觀察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壓瘡的發生情況、切口感染的發生情況、肺部感染的發生情況及血栓的發生情況及生存質量的評分。1)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評估患者的焦慮、抑郁的程度,評分越高表示其焦慮、抑郁的程度越嚴重。2)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評估患者的生存質量,評估的內容包括精神、宗教信仰、生理、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環境,評分越高表示其生存質量越好。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及SDS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及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 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觀察組 30 48.1±2.9 35.8±2.1 18.815 P<0.01 48.9±8.2 36.1±8.3 6.008 P<0.01對照組 30 48.4±2.5 42.3±2.2 10.032 P<0.01 49.1±7.8 43.5±7.2 2.889 P<0.01 t值 0.429 11.705 0.096 3.688 P值 P>0.05 P<0.01 P>0.05 P<0.01
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壓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血栓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接受治護后,觀察組患者生存質量的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項目 觀察組 對照組 t值 P值精神或宗教信仰 7.34±2.13 4.57±2.02 5.168 P<0.01生理 10.87±1.87 6.24±1.24 11.302 P<0.01心理 11.76±1.65 5.37±1.47 15.838 P<0.01獨立性 9.18±2.01 5.68±2.75 5.628 P<0.01社會關系 11.69±1.86 7.85±1.36 9.128 P<0.01環境 10.24±1.79 6.82±1.26 8.557 P<0.01總分 52.15±11.35 37.54±3.67 6.708 P<0.01
頸椎骨折為骨科的常見疾病之一。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頸椎骨折患者常合并高位截癱。頸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癱的患者存在巨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絕望等不良情緒,且其在臥床期間可發生多種并發癥,可嚴重地影響其生存的質量。[4]。對該病患者進行整體護理能有效地消除其不良情緒,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生存質量。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頸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癱患者進行整體護理的效果顯著,可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生存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