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雨
泰國給人的印象總是熱烈又神秘的。
一提起泰國,有人會想到肅穆輝煌的寺廟,有人會想到閃爍著斑斕色彩的表演場,還有人會想到身著傳統服飾、熱情道一聲“薩瓦迪卡”的泰國美女。而我,總是會帶著些心理陰影,想起它聞名世界的驚悚片和那些帶著神秘色彩的傳說。

籠罩在濃郁的宗教氛圍下,泰國流傳著無數神鬼怪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泰國朋友講起的曾轟動一時的“養小鬼”案。
幾年前,泰國警方在某個寺廟意外發現300多具墮胎后留下的嬰兒尸體。更令人意外的是,經過多天的仔細搜查,警方又在附近的停尸間找到了瀕臨腐爛的1600多具嬰兒尸體。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為什么寺院附近會搜出近2000具尸體?為什么這些尸體無一例外都是嬰兒?
這詭異的事件難免讓人聯想到泰國的“養小鬼”傳聞。傳說中,一些術士懂得獨特的經文,他們會殺死嬰兒來做法,以幫助主人實現愿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要用各種祭品來喂養這個邪惡的嬰兒,這便是通常所說的“養小鬼”。
混跡于八卦論壇的讀者對這個話題應該不陌生。不少人曾在論壇中爆料:娛樂圈又有某位明星疑似養小鬼轉運;某位明星常常去泰國,行跡隱秘,別有所圖。香港女星葉璇也因常常在微博上發表顛三倒四、不著邊際的言論被懷疑“下了降頭”,“葉璇下降頭”的話題甚至一度占據微博熱搜榜前三位。
中國人去泰國旅游時,某些導游也會講許多“養小鬼”的傳說,以此嚇唬游客。比如哪個當地人用自己的鮮血來喂養小鬼,最終死于非命;比如哪個外地人不經意間招惹了小鬼,從此厄運連連。導游講得繪聲繪色,游客們汗毛豎立,生怕做了什么不該做的,招惹到了“小鬼”。
“下降頭”“養小鬼”畢竟只是傳聞,不過,泰國的確有一種在局外人看來與養小鬼類似的信仰—古曼童。要是你忍不住去百度這三個字來一探究竟,一定會有各種驚悚的圖片蹦出,分分鐘把你嚇退。但真正的古曼童信仰,真的如此可怖嗎?

如果來到泰國的大城(Ayutthaya),你一定會被它殘缺的美麗折服。從1350年-1767年這四百多年里,大城是泰國的首都,篤信佛教的泰國人修建了大量瑰麗宏偉的寺廟建筑。經過多年的戰火,如今的大城只剩下了斷壁殘垣,而古曼童的故事,就埋在這些略顯頹敗的廢墟里。
簡單來說,古曼童是一種民間信仰。供奉人可以通過收養、照顧夭折的嬰幼兒靈魂,來獲得這些靈魂的報答,如提升財運、保佑平安等。從字面上看,古曼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養小鬼”,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寓意美麗的名字。
古曼童(Kumanthong)在泰語里意為“金童子”,這個名字倒真與中國有些淵源。傳說中,古曼童要用金葉包裹嬰兒制作而成。17世紀中國商隊到達泰國后,看到被金葉包裹的嬰孩而稱之為“金童”(Kim Thong),這一頗有中國傳統色彩的詞匯便作為泰文音譯,保存在泰國文化中沿用至今。只是現如今,中國人早已對這種侍奉嬰孩靈魂的信仰感到陌生,甚至有些畏懼了。
源于泰國的古曼童信仰,在東南亞傳播廣泛。我的一位朋友曾在馬來西亞做過家教,他看到當地人家里就供奉著古曼童像—當地人相信,只要把古曼童當做孩子一樣用心關愛,虔誠供養,古曼童便會保佑家宅平安,保佑家人順利。另外,在泰國游玩時,也可以看到不少店家將古曼童作為神靈之一,擺在財神Nang Kwak旁邊。
到這里為止,古曼童的信仰聽起來還算溫和。但要是究其源頭,就有些驚悚的元素了。
古曼童源于一個泰國傳說故事,這個故事在外人聽來總有種難以言喻的詭異意味。泰國知名度超高的英雄人物Khun Phaen是第一個古曼童的制作人,傳說中,他殺死了想要加害他的情人—她當時還懷著他的孩子。刀子刺入情人身體的那一刻,我們的男主人公Khun Phaen,像刨牛一樣劃開了她的肚子,取出了嬰兒,并用金葉裹起嬰兒的身體,一邊用火烤一邊念經文,直到日落又日升,嬰兒萎縮到他想要的程度為止。這,就是最初的古曼童。靠著古曼童的幫助,Khun Phaen在戰場上戰無不勝,甚至可以操控他人。

最初,古曼童的制作的確遵循了傳說中殘酷的方法—以嬰兒尸體為材料。但如今再用這種方法顯然不合時宜,要受到不少批判。于是現代制作的古曼童大多不再拘泥于材料和形式,而是只保存嬰童靈魂這一內核。
法師們用經文將那些無人照料或仍存怨氣的嬰童靈魂召喚過來,化解怨氣并轉移到擺件、掛件當中,制作成古曼童。供奉人把這些注入了靈魂的工藝品請回家,共同修行;古曼童接受信徒的供養,也要滿足信徒的愿望。
與網上那讓人難以入眠的可怖形象相比,泰國的古曼童形象其實是稱得上可愛的。甚至有學者腦洞大開,說這種追求可愛形象的趨勢,與Hello Kitty在亞洲的流行分不開。畢竟,古曼童要請回家安放,如果形象過于恐怖詭異,恐怕會讓家人產生不適,古曼童也就不會成為泰國人家中、店中常見的供奉對象了。
不過,恐怖元素并沒有完全剝離。還記得文章開頭那個駭人聽聞的案件嗎?盡管人們逐漸脫離了茹毛飲血的野蠻狀態,盡管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人權的重要性,但在宗教信仰的名號下,仍有狂熱的追隨者為了一己私欲用最原始的殘忍方法制作古曼童。
有需求就有市場,尤其是當宗教產品與金錢產生關系時,一張由狂熱信徒和無良商人織就的大網便悄悄展開。一個現代工藝制作的古曼童價格一般不超過1000泰銖(約200元人民幣),然而原始方式制作的卻可以高達20萬泰銖(約四萬元人民幣)。高額利潤讓不少人鋌而走險,據CNN報道,2012年,泰國警方發現一位英籍臺灣人的行李中藏有6具裹著金箔的、被烤干的嬰兒尸體,而這些尸體來源不明。不敢想象有多少嬰兒是被迫放棄生命,成為制作者需要的“孤魂”的。
很多人聽到古曼童文化,內心總會難以抑制地產生抵觸情緒。除了這個信仰過于神秘外,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的—這個信仰的供奉對象是小孩子的靈魂。
乍一聽似乎沒什么可疑之處,但是仔細想想,在我們大部分人的潛意識里,求助于神明的時候,是希望神明法力無邊好幫助我們脫離苦海的,所以不論是佛教、道教還是基督教,神靈都是實力不凡的成年人。
曾經有一個學者問一個侍奉古曼童的當地人:既然你們渴望借助神靈的力量,那為什么不召喚一個能力更強的成年人靈魂來做古曼童呢?沒想到,當地人光是聽到召喚成年靈體的想法就驚恐不已。
古曼童信仰折射出的,正是當地人這種對靈力的矛盾感:它既要是有效的,能幫人實現愿望的;還要像小孩子一樣,在我們成年人的掌控范圍內。
有人說,古曼童信仰既然有這么多信眾,那一定是靈驗的。然而,一群好奇心旺盛的學者早已發現,靈驗可不是古曼童流行的唯一原因。他們提出,古曼童信仰,乃至所有宗教信仰在泰國盛行的背后,都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原因,那就是賭博。

從古至今,泰國一直有著濃厚的賭博氛圍,漸漸地形成了一種賭博文化,愛好賭博以及彩票的人越來越多。然而,再公平的賭博也是賭概率,賭徒們迫切需要一種能提高贏錢概率的“玄學”來保佑自己財源廣進。這種心理使得很多人投向宗教的懷抱。古曼童就在這時收獲了大批信眾,他們相信,用心侍奉古曼童可以幫助他們在賭場上所向披靡。畢竟在泰國,人們認為幸運不是偶然,而是善因得到的果。
在大城王朝消亡后的300年里,曾經鮮艷的顏色都隨著時間剝落,曾經輝煌一時的寺廟也化作了斷壁殘垣,只有古曼童在傳說中活了下來。如果你有幸在夕陽的余暉中走進大城,說不定會在寺前搖曳的燭火中,看到古曼童們曾經玩鬧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