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
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主要是為學生從小學的體育學習模式轉變到中學的體育學習模式而鋪墊搭橋,引導學生順利過渡,促使“教與學,師與生”盡早、盡快地相互適應,協調運轉,增強學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后勁。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態各有不同,在教學上也各有所長,中小學體育教師要在教學上有角色意識,積極做好對接工作。開展中小學體育教學研討課,了解中小學體育教學模式,能夠促進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銜接。
一、六年級體育教學的一些問題
1.兼職教師擔任,體育成了語數外的調劑品。特別是農村學校,專職體育教師數量少,六年級又面臨升學考試壓力,基本都由語數外教師兼職體育課。作業沒完成,體育課就補補作業吧;考試沒考完,下節體育課接著考。偶爾出來一下,也是放放風。
2.只顧學生開心,放棄規范教學。健康第一而非開心第一,有的教師則過分注重學生感受而忽略了規范教學,學生的隊列隊形、精神面貌等都相當的不規范。
3.放羊居多,多數體育設施和器材閑置。這一點應該是小學體育課堂的通病而非六年級,許多體育課都是放羊,教師沒有按照教材要求開展各種技能的教學。由于危險系數高或者場地要求高,跳箱、沙坑、實心球等常年閑置,以至于有的學生進入初中,還什么都不會。
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問題不光是六年級體育教師的責任,而是全體小學教師的責任。每個年級段的教師應各司其職,努力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水平,讓學生都能更好地適應初中體育教學。
二、初一體育教師應注意的問題
初一教師要做好“平穩過渡,有效銜接”,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學中玩,玩中學。巧用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因為在小學體育課上基本都有體育小游戲,學生更容易在思想上接受此種學習方式。
2.承上啟下,有效銜接。了解小學教材,比如,原地運球是小學籃球教學內容。在初一學生學習行進間運球之前,先集體復習原地運球,通過觀察了解學生的整體水平狀況,先做到心中有數;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技術連接緊密,通過復習原地運球可以為行進間運球教學提供更好的輔助作用。
3.循序漸進。在教授新技術的時候,要做到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如,教師在行進間運球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先慢走運球,再慢跑運球,最后再提高速度運球。就是要學生在簡單的練習中建立自信,當學生掌握容易的練習后,會主動要求進一步學習難度更大的動作。
4.了解學生,投其所好。在小學生的印象里,體育課就是玩。那么,可以利用學生天真、好動、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以引導的方式安排教學內容。在課前備課時,多設計一些有趣的練習,讓學生感覺上課像是在玩,保持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
5.規范課堂常規。良好的課堂常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學生剛入中學要想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需要有一個耐心的訓練過程。課堂教學效果好,要有良好的課堂常規作保證。在對初一新生的教學中,要平穩過渡,該補的補,該緩的緩,該加的還得要加,不能操之過急。
三、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的思考
1.改進教研活動方式。長期以來,由于學制的關系,小學教師不知道中學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的要求,而大多數中學教師對于小學所授課的內容也不了解。以前的教研活動,也是分小學和中學來開展的,教研活動若打破常規,讓中小學體育教師一起參加,就能夠增進了解和交流。
2.影響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銜接有諸方面的因素,但體育教師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優秀的體育教師要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廣博的專業知識、良好的性格特征和出色的學科能力,因此要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幫助教師克服職業倦怠,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3.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對新教師主要進行教學常規的組織方面的培訓,對中青年教師主要進行教材的熟悉程度以及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方面的培訓。同時,要集中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互換學習教材,使他們對所教學段的學生所要學習的運動項目的技術、技能做到心中有數。
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銜接任重而道遠,只有認真學習努力提高,才能為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