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向上

措手不及,
美國學生能說會道
2015年2月,經過一輪嚴格的招聘測試,原為山東省菏澤市一中高三語文教師的我,終于成為馬薩諸塞州貝勒蒙特一所公立中學的漢語教師。該校校長馬丁·西蒙先生是一位談吐詼諧的長者,在我正式任教那天,他煞有介事地叮囑我:“MsMa,你可要當心點兒,那些自以為是、能說會道的學生或許會給你出難題的!”
我并未把西蒙校長的話放在心上。那天,當我第一次來到漢語班時,教室里人聲嘈雜。
要讓這些散漫慣了的學生安靜下來,顯然不是老師喊一句話就能辦到的。我不動聲色地轉過身,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3個足有臉盆那么大的粗體漢字--馬晶晶。這一招果然見效,那些嘰嘰喳喳的學生很快安靜下來。
“馬晶晶——這是我的名字。”我指著黑板用英語開始自我介紹,“我來自中國,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并取得華盛頓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今天,我能站在這個講臺上,是十幾名應聘者中的唯一幸運者。當然,在座的同學也很幸運,因為你們有了一位值得信賴的中文老師!”
我充滿自信的開場白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他們交頭接耳,對我投來了欽佩的目光。與中國學生在課堂上較為拘謹的情形相反,美國學生在課堂上極為活躍,他們發(fā)言既不舉手,也不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也頗有個性,他們選修漢語課的動機讓我大開眼界:“聽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這正是我要研究漢語的原因……”“地球上中國人最多,所以我對漢語有強烈的好奇心。”
突然,一個叫內森的同學沖著我大聲嚷道:“我想請馬老師先回答一個問題,你對美國人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我稍稍思考了幾秒鐘后答道:“我覺得美國人注重自我價值,強調個人奮斗,許多美國人都有創(chuàng)新和冒險精神……”內森同學接過我的話茬兒說:“馬老師說得不錯,但你漏掉了很重要的一條,我們美國人最喜歡的一樁事——演講!”
內森接著得意揚揚地說了起來:“演講需要口才,在我們美國,口才、金錢、計算機被視為生存的三大法寶!我之所以選修漢語,就是為了豐富自己的語言,將來有一天,我要到中國的大學去演講!”
成語教學,
意想不到的收獲
鑒于11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漢語基礎,我決定將生動形象的中國成語引入到漢語教學中。
一次,我在講解“提心吊膽”時,邁克插話說:“中國語言也太夸張了,把心臟和膽囊都掛起來,那人肯定死得快!”還有一次,我正繪聲繪色地講解“暗送秋波”的含義,內森一臉壞笑地說:“馬老師的眼睛會暗送秋波。”讓我哭笑不得。這些伶牙俐齒的美國孩子思維敏捷,他們在講中國話時能大膽引用中國成語,盡管有些成語用得不太準確,但敢于開口、敢于嘗試的學習態(tài)度無疑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2016年5月,在馬薩諸塞州“中學生演講大賽”中,內森榮獲了中文演講一等獎。他在題為“好口才贏天下”的演講中,多次引用中國成語,如“一言九鼎”“先聲奪人”“胸有成竹”“茅塞頓開”等,這些生動形象的成語為他的演講增色不少。“演講明星”內森也一度成為眾多學生眼中的“酷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