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英 熊雪鋒
經濟結構變革與村莊轉型是傳統農區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內在需求,“農二代”社會和經濟行為特征的變化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動力。不同世代的農民與宅基地的粘度不一,代際差異決定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節奏與速度。
文章以四川省瀘縣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為例,分析傳統農區經濟結構變革和村莊轉型對宅基地制度變革的影響,指出:鄉村經濟結構正在質變;村莊的分化和相對集聚;城鄉互動與宅基地價值顯化。同時,文章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給出了傳統農區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即以人為單位、以成員權為基礎細化宅基地取得制度和落實居住權利保障;以激勵為導向、以區位為根據實行宅基地的有償使用與退出;以縣域為半徑、以農民身份為依托實現村莊的有效開放與要素集聚;以閑置結余宅基地為對象實現宅基地與集體建設用地的權利平等;以村莊規模控制為前提、以規劃為龍頭實現村內自治的宅基地管理與使用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