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2017年12月26日,杭州市某機關下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余建軍貪污案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余建軍因犯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并處罰金200萬元,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沒收并繼續追繳贓款。
這起看似尋常的職務犯罪案件,其實與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密切相關——此案正式移送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檢察院審査起訴前,由新成立的上城區監察委員會立案調査。2017年3月17日,上城區監察委員會依法對余建軍作出立案調査決定,并對其采取留置措施。
這也是全國首例監察留置案。
不僅是普通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即使是擁有更大權力的政府官員,在違反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后,也會被采取留置措施。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權限和調査手段,用留置取代“雙規”措施。
“雙規”我們聽得不少,但“留置”則是一個反腐領域的新鮮詞匯。這兩者到底有什么區別?何種情形下可以采取留置措施?需要遵守哪些程序?如何保障被留置人員的合法權利?
留置和“雙規”的區別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反腐實踐中,“雙規”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利劍作用。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6月底,共立案審査中管干部280多人、局級干部8600多人、縣處級干部6.6萬人。
在我國,除紀委以外,反腐隊伍還有另一支重要的人馬——199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正式掛牌。在這些年的工作歷程中,反貪部門査辦了一大批有影響的貪污賄賂犯罪大案要案,也呈現出專門化、正規化、法治化的優勢。但由于反貪局脫胎于檢察機關原經濟檢察部門,接受雙重領導,與紀委工作存在重合,工作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
是否可以整合政府部門及檢察系統相關部門,成立一個監察委員會,與黨的紀律檢査機關合署辦公,形成一個兼容處理黨紀、政紀和法紀在內的反腐機構?
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無疑呼應了這一需求。它重在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査機關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與“雙規”相比,留置擴大了監察范圍,實現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同時,通過留置取得的證據可以直接作為移送起訴的證據。而此前,通過“雙規”取得的口供筆錄移送檢察機關后還需要由檢察機關重新固定、轉化后才能作為司法證據。
留置讓權力行使更規范,邊界更清晰
留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規定的監察監管能采取的12項調査措施里最受矚目、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力。在規范監察機構留置權的使用方面,監察法明確:調査人員采取訊問、詢問、留置、搜査、調取、査封、扣押、勘驗檢査等調査措施,均應當依照規定出示證件,出具書面通知,由二人以上進行,形成筆錄、報告等書面材料,并由相關人員簽名、蓋章。
監察法明確,被調査人涉嫌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嚴重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監察機關已經掌握其部分違法犯罪事實及證據,仍有重要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査,并有“涉及案情重大、復雜的;可能逃跑、自殺的;可能串供或者偽造、隱匿、毀滅證據的;可能有其他妨礙調査行為的”等情形時,經監察機關依法審批,可以將其留置在特定場所。同時,監察法規定,對涉嫌行賄犯罪或者共同職務犯罪的涉案人員,監察機關可以依照前款規定采取留罝措施。
作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三個試點省份之一,浙江為監察法的制定提供了實踐素材。
監察法規定留置是在特定場所。浙江的實踐,一是原來紀委辦理黨員紀律審査的場所,也叫“雙規”場所,現在繼續運用為留置場所。二是把公安機關管理的看守所里的部分設施進行改造,開辟成留置專區。
留置開始后,被留置對象會被安置在一個相對舒適的地方,條件和看守所完全不一樣,生活起居設施比較周全,飲食也有保障。他們被留置過程中,生活需要甚至是特殊需要也是會被重視的,比如有些人需要定期服藥,工作人員會向他們提供降血糖、降血壓等日常藥。一些人每天還會進行必要的醫療檢査,比如量血壓,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去醫院就診。
留置是24小時監控,從留置的第一分鐘到解除留置前的最后一分鐘都處在監控之下,也就是“全程留痕”,談有關問題要錄音、錄像,這比以前檢察機關偵辦職務犯罪案件要求更高。同時,公安機關也要對留置場所進行24小時監控。對留置場所和人員監控的一塊屏幕,既有監察委案件管理室在看,也有公安機關在看。這也是一個制約關系。
另外,留置期間的談話、詢問也是有嚴格規定的,在規定時間前必須結束談話,保證被談話人的休息時間。
在留置期間,律師不能介入,對其原因,浙江省監察委員會主任劉建超解釋說:
第一,留置是監察措施,監察委員會不是司法機關,監察機關履行職責的法律依據不是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是有規定法律援助的。
第二,是職務違法、職務犯罪調査工作的特殊需要決定的。職務違法、職務犯罪最多的表現就是行賄受賄,行賄受賄很難拿到物證,多數都是言辭的證據,要想被調査對象如實交代情況,這里最大的挑戰就是串供、隱藏證據,甚至銷毀證據。那么,在調査過程中要排除可能出現的干擾。同時,像這樣的案件,往往涉及一些機密、秘密的事情,律師也不宜介入。
第三,有關案件在監察委移送給檢察機關、進入司法程序之后,律師完全可以介入。在司法階段,被調査人是能夠充分享受到法律援助的。
(摘自《華聲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