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銳
政治攀附的實質是利益交換、相互利用;要害是政治與經濟問題交織,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惡果是毒化黨內外政治生態。
“我這么多年走過的歷程,都是圍繞虞海燕。他對我提拔重用,我對他感恩戴德,并把對他個人的忠誠凌駕于對組織的忠誠之上……”
最近,《半月談》披露了蘭州市委原副秘書長金晉哲的違紀詳情及懺悔。金晉哲工作不久就追隨甘肅省委原常委、原副省長虞海燕,很快發展到政治攀附,后來竟以“二號首長”自居,利用各種手段培植個人勢力,搞團團伙伙。隨著虞海燕的倒臺,金晉哲被査成了必然。
搞政治攀附,就是看準了對方權勢,通過送錢物或幫其辦事“投懷送抱”,進入小圈子,并形成穩定的人身依附關系,獲得政治經濟利益的過程。
近來,中央和地方紀委點名了不少搞政治攀附的干部,習近平總書記更多次痛批這種現象。那么,政治攀附都有怎樣的特征,危害有多大,又如何遏制和消除呢?
攀附者素描
觸目驚心的細節,可見政治攀附為禍甚烈。從對攀附者的畫像中,不難看出其種種手段。
首先是行為主動,動機為謀私。一個“攀”字,將攀附者強烈的主觀動機以及謀私的本質勾勒出來。看準了對方的權勢能為己所用后,他們就會借用各種關系主動攀附。第一類是憑借同學老鄉,昔日同僚、相熟舊交等關系,與“大官”接上線;第二類則與官員有上下級關系,在工作中結識,進而攀附;第三類則討好巴結領導妻子、兒女、司機等,通過各種渠道攀附上領導,達到自身目的。
攀附的手段則主要有兩類。一是向領導進行利益輸送。據媒體披露,江西省宜黃縣原縣長毛宗保為達成政治上的訴求,便通過跟隨蘇榮多年的司機史建軍向蘇榮送錢送物。二是使出渾身解數為領導辦私事。如愛面食如命的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魏民洲出差時,西安旅游集團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大有便派廚師帶上工具和原料,確保領導在任何時間地點都能吃上一碗可口的手搟面。
其次,勾連看似隱蔽,實則有跡可循。攀附者能進小圈子,必須“靠得住”。只有自身低調謹慎,團團伙伙才可能不被發現。
下屬與領導的勾連也具有隱蔽性。一些下屬常以“落實上級指示”為名幫其辦私事,并善于將其辦得合乎程序,幾無破綻。與之類似,上級提拔攀附者甚至其推薦的人,也套上了 “組織決定”“工作需要”等外衣,外人同樣不易察覺其中的貓膩。
官員級別越高、接觸范圍越廣、認識的人越多,搞攀附就越隱蔽。如潘逸陽與令計劃并無太多工作交集,他卻攀附令計劃,輸送利益從2000年起持續13年,他也從正廳級變身為內蒙古自治區常務副主席。如果不是罪行雙雙被曝光,公眾很難想到二人有勾連。
不過,沒有不透風的墻。勾連再隱蔽,最后也會露出馬腳。當提攜和孝敬超越了工作關系,遲早會引起干部群眾側目。更何況,攀附者主觀上并不諱提和領導的親密關系,當他們在各個場合狐假虎威造聲勢、搬出靠山撈好處時,已埋下了彼此覆滅的伏筆。
最后,是政治與經濟問題交織,問題突出。攀附他人的干部,自身也極不干凈,通常膽大妄為,違反多項紀律,行賄與受賄問題交織。如安徽省原副省長陳樹隆不僅搞攀附,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還涉嫌巨額受賄,長期經商大肆攫取巨額利益。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文科一邊搞攀附,一邊賣官鬻爵,為了撈錢,他甚至向私營企業主放貸獲利,辦喪事也要斂財。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手握更多的錢,擁有更多的“渠道”,才可能繼續攀附,找到更大的靠山。
攀附危害的嚴重性
政治攀附的實質是利益交換、相互利用,要害是政治與經濟問題交織,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惡果是毒化黨內外政治生態。
通過攀附,領導和下屬、舊交等成了一條船上的螞蚱,領導找到了“心腹”,形成了勢力,辦一些事可以毫無顧忌;下屬則依附領導成為“家臣”,要么職務獲升,要么獲取其他利益。但這卻讓黨員干部的忠誠變了味,嚴重打擊了踏實肯干的干部,阻礙了黨和國家的政令暢通,影響了當地發展。
攀附上某領導后,其人便會喪失黨性原則,對黨忠誠成了“對個人忠誠”。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時,金晉哲竟然要求市委督查室80后干部學習虞海燕和金晉哲自己的講話,并逐一審査心得體會,編印成《80后干部學習金秘書長講話精神心得體會》等小冊子,里面每個年輕干部都對虞、金表示“感恩”和“效忠”,擾亂了干部思想。
攀附者獲提拔,損害的是黨的事業。多名攀附蘇榮的干部上位,劣幣驅逐良幣效應立馬顯現。有的干部成天想走后門、找關系,當地甚至出現了掮客,聲稱能助人攀上蘇榮及家人。另一方面,江西干部群眾怨聲載道,不少好干部心灰意冷,不想再被提拔,可見當時政治生態惡化到何種地步。
搞攀附和小圈子,就會以團伙利益取代黨和人民利益。如中央網信辦原主任魯煒拉幫結派,“對中央關于網信工作的戰略部署選擇性執行” 。
形成平等、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消除封建思想的殘余,遏制政治攀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黨內絕不允許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搞了就是違反政治紀律”;“對黨盡忠不是對領導干部盡忠。干部都是黨的干部,不是哪個人的家臣”,等等,極具現實針對性。
近期,黨中央的一系列部署,更劍指政治攀附。去年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嚴查政治問題和腐敗問題通過利益輸送相互交織,在黨內培植個人勢力、結成利益集團的行為。
當下,如何減少和消除政治攀附現象?專家認為,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努力。
作為黨員干部,對下要潔身自好,不給人政治投機的機會;對上則堅持原則,不阿諛奉承,不找靠山,才能讓政治攀附逐漸沒有市場。
對組織而言,首先是發力治標。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廉政分會會長、反腐專家任建明說:“攀附雙方作為當前正被嚴査的違反政治紀律、搞團團伙伙、結成利益集團的典型,應該公開通報,從重量刑量紀,以儆效尤。應更加明晰攀附的定義和范圍,使覬覦者知止知返,并加強對干部的監督,抓早抓小?!?/p>
其次是加強教育。要教育黨員干部樹立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倡導黨員干部形成獨立思考的健康人格,形成人人平等的黨內關系和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
“從治本角度看,還應堅持制度治黨,形成更加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任建明說。
此外,應在黨管干部前提下,加大群眾在干部選拔任用中的話語權,使“群眾公認”原則更好實現,并將其與“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等原則結合起來,改變“帽子是領導個人給的”、“有德才不如有后臺”等錯誤認識。
最后,選人要秉持公道正派,按照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等原則,讓干部在能力素質、德才表現、是否擁有改革精神和正確政績觀等方面,充分接受黨組織和群眾的檢驗。
“用這些辦法將‘個人關心工作、組織關心進步優良傳統發揚光大后,干部們便不須想著攀附,一心干事就能脫穎而出了?!睂<抑赋?。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