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摘要:在新課改的實踐中,對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一些因素已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樣式、各種方法,如充滿個性的瑯瑯書聲,基于文本的閱讀體驗和扎扎實實的語言訓練等。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
關鍵詞:語文;有效課堂
在新課改的實踐中,對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一些因素已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樣式、各種方法,如充滿個性的瑯瑯書聲,基于文本的閱讀體驗和扎扎實實的語言訓練等。小學語文課堂究竟應以什么樣的姿態才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有效的課是一堂以學生為本的課堂
(一) 沖破貫有的教學行為的攀籬,先學后教
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實質是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賦予課堂教學以生命的意義。很多課堂師生一問一答互動頻繁;小組合作熱熱鬧鬧;自主學習對照提綱找答案。這些是不是說明了學生學習具有主動性?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學生并沒有真正得到自主學習的權利,課堂上學什么、怎么學依然是由老師來決定。所以,怎樣讓學生學會學習,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以應對未來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就成為我們每位老師必須認真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二)興趣盎然,積極參與,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率,以往有些語文課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有些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呆板,或過于夸大語文課的作用,教師求全、急燥的心理過于嚴重,給學生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使學生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在課堂上,我盡量使用友好、幽默的語氣,與學生建立朋友的關系,適時講一個短小、相關的笑話。大多數情況下,大部分學生被我吸引住了,興趣盎然地學習,學習效率自然提高。
(三)個性自由飛翔,課堂更生動有效
有效的課堂,也因為有學生個性的張揚而變得生動。人類向往和羨慕的是魚在水中,鳥在天空那種自由自在,我們千萬不要像魚缸鳥籠那樣那樣束縛孩子,而應該讓學生追求“無我無為”之境界,讓個性自由飛翔。課堂教學不是線性的、封閉的教學過程,而是動態的、開放的活動過程。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無法代替。作為教師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認為充實的課堂教學,教師只是一個學生學習中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教師的職責就是在創設的自然教學環境中營造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所在,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文化氛圍中得到釋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奮發進取的氛圍中展示生命的活力。
二、有效的課是一堂常態課
(一) 目標簡明,內容簡約
有效的語文課力求做到教學目標簡明,教學內容簡約,教學環節簡化,教學方法簡便,教學語言簡潔,教學手段簡單,構建省時高效的語文課堂。
新課標提出三維目標的要求,三維目標看似各有側重,互不關聯,實際上則是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協調統一的。在一堂課中,三維目標往往需要以“一維”作為突破口,以此來實現三維的聯動,而并不是面面俱到,機械地體現。因此,一堂常態的課,要求教師在設計時做到目標簡明,內容簡約,從而使學生感到中心明確,重點突出,真正實現了高效學習。
(二) 教法靈活簡便,媒體運用適度
信息技術的介入,電視、多媒體等輔助呈現學習內容,動態的、多維的、交互性的學習狀態,充分利用插圖、投影和集光、色、影、聲一體的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無聲的語言圖像化,在姿色各異、韻味迥異的畫面中,為學生展示一個栩栩如生的情境,激起學生的審美愉悅。但要注意一點是放影片和畫面時不可“過頭和過濫”。過頭,學生的思維被牽引過長,當再回到文本時,學生不易進入;過濫,則語文課就變味了。影片和畫面的播放只是通過形象讓學生更感性地把握書上的語言材料,其根本目在于激發學生思維,從而有所言說。學生的“言說”是語文課的一個重要特征,因為語文教學從“工具性”角度來說,它的最高境界就是培養學生“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而這里的“言說”包括學生說和寫。
多媒體給語文教學惹禍的事件并不少見,過分地推崇多媒體,勢必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評價多媒體在一堂課中的作用,應該審視多媒體的運用是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否起到了簡便快捷的作用,特別要走出為用而用,盲目“拿來”,以輔代主、忽視文本等幾種誤區。
三、有效的課是一堂有價值的語文課
我們經常說語文要教出語文味來,要能體現語文的價值,語文味該怎樣教出來?語文的教學價值該怎樣體現?這幾個問題,一線教師非常關注而且極力想在操作層面上弄明白。歷史上語文課曾經上成思品課、常識課、鑒賞課、故事課,其重要原因都是沒有準確地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的性質弄明白了,語文該教什么也就明白了。找到了語文教學的價值所在,語文教學也就有了方向。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課程的性質實際上不是我們一線教師所要研究的,現在還有許多教師在刊物上發表自己所謂獨特的見解,只承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或人文性,我看這樣對課堂教學毫無益處。前一階段語文重視了語言文字訓練,但又覺得單搞訓練語文課很是無味,而現在的一些公開課又是“得意而忘言”,只重視內容理解和人文感悟,忽視了語言的理解和運用。因此,語文老師目前只有把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結合起來,才能使語文課堂重煥生機。
(二)重視語言積累
“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住歙張”,古人學習語文強調讀得多,記得多,這樣才能博聞強記,厚積薄發。現在的語文教學也有與此相通的道理,我們把語文課堂教學定位在語言實踐上,而學生在語言實踐過程中,不管是理解,還是表達,都需要充實的語言積累作后盾,因此,重視語言積累,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總而言之,一堂有效的語文課,歸根到底是在追求語文教學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體的標準及其評價體系上,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絕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種刻度來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識,才能更有利于新一輪語文課改的推進。但是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創設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還需要語文老師們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