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磊洋 南曉紅 洪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
蘋果貯藏期間,不斷釋放乙烯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會導致蘋果產生二氧化碳傷害。乙烯積累到一定程度會促進蘋果老化,加快后熟衰老[1]。在貯藏過程中要保持蘋果品質、延緩衰老,就必須控制有害氣體的比例及作用,通常是對冷庫進行通風換氣,保證庫內氣體濃度符合要求,從而達到更好的貯藏效果。然而,由于氣體濃度分布的復雜性,以及傳統通風換氣人為操作的隨意性,通風效果不盡理想。國內外學者對氣調庫氣體濃度分布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2-3],但對普通冷藏庫通風換氣方面的研究鮮有涉及,因此,研究蘋果冷藏庫通風換氣過程中氣體濃度的分布情況,對提高蘋果貯藏質量,減少蘋果采后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以扶風縣某蘋果冷藏庫為研究對象,冷庫內部尺寸為13 m(長)×10 m(寬)×7.1 m(高),保溫材料為聚苯乙烯發泡塑料。冷庫內的冷風機采用DD-15.9/80型吊頂式冷風機,尺寸為1.92 m(長)×0.61 m(寬)×0.65 m(高),風機有兩個直徑為0.5 m的圓形送風口,回風口在風機背面。貨物分為兩堆,每堆尺寸為11 m(長)×4 m(寬)×6 m(高),貨物距兩側墻面為0.5 m,距有門墻面為1.5 m。冷庫計算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冷庫物理模型
根據冷庫實際情況,假設冷庫內部流場為三維、不可壓縮、非穩態、湍流流場。流場的湍流模型選用標準的k-ε模型,與連續性方程、動量方程、能量方程聯立求解獲得冷庫熱濕環境,則其流動傳熱通用微分方程為:

式中:Φ為通用變量;ГΦ為與Φ相對應的廣義擴散系數;SΦ為與Φ相對應的廣義源項。
1)氣體組分濃度方程
蘋果在貯藏過程中仍然是有生命的活體,不斷進行各種各樣的生理代謝。乙烯作為一種植物催熟激素通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釋放。乙烯從貨物區向氣體區擴散過程中遵從組分質量守恒原理,因此在模擬計算中,可以用組分輸運模型來描述冷庫內氣體濃度。

式中:Г為多孔介質的質量擴散系數;S為蘋果呼吸作用所引起的氣體組分濃度源項;C對應各組分濃度。
針對本文所研究的冷藏庫,蘋果乙烯釋放速率可由文獻[4]查得,在計算時作為組分輸運方程的源項被考慮。
2)貨物區阻力
針對蘋果冷藏庫堆碼形式,可將貨物區看作多孔介質,將蘋果當作固體顆粒,間隙中的氣體對應于多孔介質中的流體,該多孔介質的阻力Sf包括粘性阻力和慣性阻力兩部分,可用達西定律[5]來表示。

式中:Dp為多孔介質顆粒的平均直徑,m,本研究為蘋果的直徑;ε為多孔介質的孔隙率;μ為流體動力粘性系數,N·s/m2;1/α 為粘性阻力系數,1/m2;C2為慣性阻力系數,1/m;ρf為流體密度,kg/m3;νmag為氣體流速最大值,m/s。
本文需要設定的邊界條件有冷庫墻體,冷風機,庫門和排風口。冷庫壁面速度采用無滑移邊界,外墻和屋頂熱邊界采用第三類邊界條件,其對流換熱系數按照冷庫設計規范要求取為23 W/(m2·K)。地面采用第一類邊界條件,溫度為271.15 K。冷風機送風口采用速度進口條件,送風速度為5 m/s,選擇紊流強度和水力直徑定義紊流,紊流強度設為5%,水力直徑為風機特征直徑0.5 m,回風口采用outflow邊界條件。
不進行通風換氣時,庫門和排風口關閉,設定為定熱流密度的墻面,熱流量為9.3 W/m2。進行通風換氣時,庫門開啟,庫門和排風口均設定為速度進口條件,選擇紊流強度和水力直徑定義紊流,排風口紊流強度為5%,水力直徑為排風口直徑0.5 m,冷庫門水利直徑為當量直徑1.54 m。
為了更好的觀察和分析模擬結果,本文選取冷庫長度方向的對稱中截面作為代表性切面,來進一步分析庫內有害氣體的分布規律。研究發現蘋果入庫24 h后,庫內有害氣體濃度分布均勻,且濃度較高。以乙烯為例,貨物區乙烯濃度高達15.7 μL/L,已超蘋果冷藏貯存要求(乙烯濃度 <1 μL/L)[6]。
本文改變排風速度,分別對7 m/s,8 m/s和9 m/s三種情況的通風換氣進行模擬研究,分析不同排風速度對庫內氣體濃度分布的影響。
圖2為不同排風速度,通風換氣1 h時Y=6.5 m截面處乙烯濃度分布。由圖可知:通風時間相同、排風速度不同時貨物區有害氣體濃度分布情況基本相同,即有害氣體濃度由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排風速度為7 m/s,8 m/s和 9 m/s時乙烯對應最高濃度分別為1.1 μL/L,0.9 μL/L,0.7 μL/L,可見排風速度越大,庫內貨物區有害氣體濃度越低。與排風速度為7 m/s相比,排風速度9 m/s時貨物區乙烯最大濃度降低了36.4%。由此證明排風速度越大越有利于有害氣體的排除。

圖2 不同排風速度下Y=6.5m截面處乙烯濃度分布

圖3 不同排風速度下點X=2.5 m,Y=8 m,Z=3.6 m處乙烯濃度變化曲線圖
圖3為根據非穩態模擬結果得到的通風換氣過程中排風速度為 7 m/s,8 m/s,9 m/s時點 X=2.5 m,Y=8 m,Z=3.6 m(貨物區濃度較高處)處乙烯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如圖所示,不同排風速度時,該點處乙烯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基本一致。排風速度為9 m/s時,貨物區乙烯濃度降低速率最大,最快將乙烯濃度降到貯藏要求。說明合理增大排風速度有利于有害氣體的排除。
排風口數量的改變同樣也影響著庫內氣體濃度的分布。本文在原有冷庫的基礎上僅增加排風扇的數量,研究雙排風口對庫內氣體濃度分布的影響,并與單排風口通風換氣效果進行對比。雙排風口冷庫物理模型如圖4所示。

圖4 雙排風扇冷庫物理模型
單排風扇冷庫排風速度為8 m/s時,庫內有害氣體可以在1 h內降到貯藏要求,為了保證通風換氣量相同,雙排風扇冷庫排風速度設為4 m/s。圖5為點X=2.5 m,Y=8 m,Z=3.6 m處單、雙排風形式下乙烯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單臺排風扇形式下該點乙烯濃度60 min后降到1 ppm以下,雙臺排風扇形式下30 min時該點乙烯濃度已低于1 ppm,雙排風扇形式明顯優于單排風扇形式。雙排風扇形式下,通風30 min后庫內乙烯濃度降低并不明顯,并且會隨著時間的增加導致庫溫升高,因此通風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

圖5 單、雙排風扇形式下點X=2.5 m,Y=8 m,Z=3.6 m處乙烯濃度變化曲線圖
本文以陜西某蘋果冷藏庫為研究對象,通過建立氣體流動,傳質的三維數學耦合模型及組分輸運模型,用CFD軟件模擬研究了庫內有害氣體的分布規律,探究了通風換氣過程的影響因素。
結果表明在冷庫實際通風換氣過程中,存在適宜的通風量,使得庫內有害氣體濃度在規定的時間內降低到貯藏要求,本文研究冷庫最適排風速度為8 m/s。雙排風扇形式換氣效果優于單排風扇形式。適當增加通風時間可以降低有害氣體濃度,當通風一定時間后,庫內有害氣體濃度降低并不明顯,且導致庫溫升高,因此通風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