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
文化消費是指用文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消費,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游觀光等方面。本論文針對宜賓地區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情況進行調查,隨機抽取了800位居民參與本次調查,填寫了“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情況調查問卷”。通過調查問卷分析宜賓地區城鎮居民在文化消費方面的現狀,探明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建議,引導他們在文化方面進行合理健康的消費。
一、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一)問卷調查對象及實施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實施對象為宜賓市各區縣的城鎮居民,共計發放問卷800份,收回問卷781份,其中有效問卷770份,無效問卷11份。
從問卷問題1-6調查結果可見:在調查對象中,男性占比47.2%,女性占比52.8%;22%的人年齡在20歲以下,35.6%的人為20-30歲,23.7%的人為30-40歲,而40歲以上的人占18.7%;居住地以鄉鎮為主,占56.8%;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人占27.4%,1500到3000元的占35.3%,3000到5000元的占28.7%,5000元以上的只占8.5%。調查對象中主要為初中、高中和大專學歷,各占23.1%、25.8%和25.2%;職業情況以學生24.9%和個體私營業主21.8%為主,剩余政府或事業單位人員12.5%,企業員工12.9%,農民、離退休人員、工廠工人、待業及其他等總共占27.9%。
(二)調查對象文化消費現狀
1.收入和消費情況。從問題7、9、10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對象中,每月生活必需品在生活費中的比重為100%-80%的占39.7%,比重為79%-60%的占34.9%,比重在59%-40%的占21%,在39%以下的占4.4%。由此可見,大部分調查對象生活費的主要開支都是生活必需品,而對結余的收入進行支配,在調查對象中,38.3%的人會選擇改善物質生活(如改善伙食、購買服裝或通訊等),28.3%的人存入銀行,23.3%的人用來豐富精神生活(如購買書籍、音響制品、看電影等),而10.2%的人會進行投資。由此可見,注重提高物質生活的調查對象占比最大,其次是存入銀行,可喜的是愿意投入豐富精神生活的人所占比例也可觀。而在消費觀念上,38.3%的調查對象認為應該有計劃的花錢,30.6%的調查對象認為會視情況而定,22.9%的調查對象則是認為消費應該能省就省,而8.3%的調查對象認為是想花就花。從數據可見,大部分人的消費觀是比較科學的,這為促進居民文化消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文化消費認知。據問題8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對象中,10%的人表示很了解,49.1%的人表示一般了解,31%的人表示略懂,而有10%的人表示不了解。可見大部分人對文化消費的概念有一定了解。
3.文化消費方式。根據問題11和17調查結果,在調查對象中,文化消費內容主要集中在娛樂類、知識類和休閑類三種類型,分別為43.5%、36.4%和33.5%;而最近一年消費比例排序分別為:拓展知識水平44.9%,休閑娛樂37.4%,強身健體17.7%。不難看出,居民文化消費方式以享受型的娛樂類和知識類消費為主,文化消費呈現多樣化。
4.文化消費時間。問題12調查宜賓地區城鎮居民每天用于文化消費的時間,根據結果,調查對象中,幾乎沒有時間者占比16.4%,每天1-2小時者占比41%,每天1小時以內者占比27.4%,更多時間者占比3.7%。
5.文化消費支出比重。根據問題13,調查對象中,14.6%的人其一年用于文化消費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為30%,41.6%的人文化消費占比20%-30%,28.3%的人文化消費占比10%-20%,11.2%的人文化消費占比10%以下,另有4%的人幾乎沒有任何文化消費,由此可見,宜賓地區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還有很高的提升空間。
6.文化消費影響因素。問題14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27.4%的人認為影響其文化消費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22.5%的人認為是時間,22.2%的人認為是文化消費設施缺乏,21.6%的人認為主要影響因素是受教育程度,而6.2%的人認為是自己的意愿。從調查結果可見,大部分居民主觀上是愿意進行文化消費的,影響其文化消費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時間和文化消費設施。
7.文化消費目的。問題15調查顯示,“提高文化知識,促進自身能力和素養的提高”占40.5%,“娛樂消遣,打發時間”38.9%,“增加就業機會”32.6%,“鍛煉身體,促進身體健康”27.4%,“擴大人際交往”16.8%??梢娨速e地區城鎮居民在文化消費方面比較重視發展型消費,積極利用文化消費促進自身的發展。
8.文化消費的作用。據調查顯示,在調查對象中,42.8%的人表示通過文化消費“增長了文化知識,提高了個人綜合素質”,33.5%的人表示“放松了身心,心理壓力得以排解”,25.8%的人表示“擁有了健康的體魄”,24.9%的人表示“擴大了朋友圈和人脈”,21.6%的人表示“培養了一定的藝術愛好”;20.2%的人表示“消遣娛樂,打發了時間”,僅有3.3%的人表示“不打算花什么時間在此類活動上” 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文化消費對宜賓地區城鎮居民身心的發展和個人素質的提高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居民們已經意識到了文化消費為他們帶來的正能量。
二、宜賓地區城鎮居民在文化消費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消費支付力有限,文化產品價格偏高
從調查對象月收入和消費情況,文化消費支出比重幾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市民總體收入不高。在調查對象中,占比最大(35.3%)的人群月收入為1500到3000元,每月生活必需品在生活費中的比重超過60%的人占74.6%。由此可見,導致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支出比重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市民總體收入不高,而收入在保證生活必需品后結余不多,因此文化消費支付能力有限。調查問題14關于影響文化消費的主要原因,也證明了這一點,27.4%的調查對象認為影響其文化消費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同時,文化消費整體定價水平高于大部分普通民眾的心理預期和消費能力, 文化產品針對高收入群體的較多、面向大量低收入群眾的則較少,且物價的上漲使得購買力下降,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費的支出比例增大,而用于文化消費的支出比例下降。
(二)文化消費環境亟待優化
良好的文化消費環境是刺激文化消費的重要因素。據問題14調查顯示,22.2%的調查對象認為“文化消費設施缺乏”是影響自己文化消費的主要原因。問題9調查顯示,居民對生活地方文化氛圍所作的評價中,僅有17.3%的調查對象認為 “很好,完全符合大眾的要求”,而33.5%的人認為“一般,不太符合大眾的要求”,12.5%的人認為“較差,缺乏政府的有序引導”,還有0.2%的人認為“環境極差,文化消費市場比較混亂”。問題20調查文化消費抑制因素,有28.5%的調查對象認為是“文化市場管理混亂,無法放心消費”。31%的人認為“城市文化氣息稀薄,缺乏進行文化消費的整體氣氛”,16.6%的人表示“與文化消費相匹配的文化基礎設施如圖書館、影院太落后”。(下轉第027頁)(上接第022頁)可見宜賓地區城鎮居民對其文化消費環境的滿意度不高,從而抑制了居民的文化消費意愿。
(三)文化消費層次不高
從文化消費方式的問題調查顯示,宜賓地區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方式以享受型消費的娛樂類和知識類消費為主,文化消費呈現多樣化。但趣味型、娛樂型、消遣型占主要地位,相對高雅的文化消費則嚴重不足。在問題11中,有43.5%的調查對象文化消費內容主要為娛樂類:如電影、電視、上網、聽音樂、游戲等。而問題15關于進行文化消費的目的,也有38.9%的調查對象選擇娛樂消遣,打發時間。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居民對文化消費的認識不夠,大部分人的觀念停留在傳統的休閑娛樂類文化消費上;其次,居民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調查對象中大專學歷為25.2%,本科和研究生學歷分別為11.9% 和2.5%。由此可見,許多文化消費停留在快餐式、瀏覽式、游戲式、休閑式淺層面上,文化消費層次不高,結構單一。因此,城鎮居民的文化消費觀念還需積極的引導,使其文化消費活動更趨合理。
三、促進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穩步增長的建議
(一)積極增加城鎮居民收入
文化消費的增長必須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為前提,促進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穩步增長,提升文化消費關鍵著力點即在于增加城鎮居民收入。因此,要著力提高人均收入與人均產值的比例值,提高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只有城鎮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才能促使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穩步增長。
(二)營造良好文化氛圍,打造良好的城鎮文化環境
政府應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了解居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對居民文化消費環境進行整體規劃,統一部署。不斷加強城市文化建設,加大公共文化設施的投入,如規劃大型的公共圖書館、平價電影院、免費健身中心、文化廣場等免費或者價格低廉的文化消費設施,為居民提供更多免費或是質優價廉文化消費項目。充分利用城市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特色文化消費項目。同時,政府應針對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優化文化消費產品,擴大居民文化消費的種類,合理發展適合不同消費層次及消費水平的人群消費的文化產品。
(三)加強對居民文化消費觀的引導,幫助居民樹立健康的文化消費理念
政府應充分認識到文化消費與居民的生活,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的關系,要充分利用豐富教育資源的教育作用和現代大眾傳媒的引導作用,多角度多渠道對居民文化消費觀進行系統引導,著力提高城鎮居民的文化消費素質。如通過開展公益講座,進行志愿者宣傳,以及借助媒體,如報紙、雜志、電視、公交、社區廣告媒體等,系統地、有計劃地對正確的文化消費觀進行宣傳。
幫助城鎮居民樹立有利于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培養高雅情趣,有利于社會文明的文化消費理念。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費觀念和精神文化追求,提高居民文化消費層次,引導居民摒棄不良的、庸俗的文化消費觀念,幫助居民提高對各類文化產品的理解力、辨別力和接受力,培養居民自覺抵御隱藏在各類文化產品與文化現象中的負面影響的能力,有效地扼制當前社會中存在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思潮,幫助居民樹立正確的文化消費理念。此外,政府還應出臺政策,規范文化消費設施、文化產品的管理,加強對網絡等新媒體的監管,減少居民接觸不良文化產品的機會。
參考文獻:
[1]羅忻,黃永林.我國文化消費存在的問題及引導對策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82-87
[2]韓成.文化消費與文化產業發展的互動機制[J].社會科學戰線,2017(11):260-263
[3]尹宏.文化消費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機理、模式和途徑——以四川省成都市為例[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6(10):73-77
[4]人民論壇“千人問卷”調查組.中國居民文化消費傾向[J].人民論壇,2009(17):36-38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務研究中心課題《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情況研究——以川南城鎮群為例》(JY2015D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