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宏
回憶讀書時對數學的印象,除了做題就還是做題。小小的孩童們握著鉛筆,埋頭練習、計算,沉迷于題海之中,既不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不符合兒童的數學發展規律,更不能引起兒童對數學的興趣。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薄!爸卟蝗绾弥?,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毙蜗?、生動地說明了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作為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在游戲活動中,輕松自如的學
游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游戲活動,既有助于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國內外的實踐也證明,科學的采用游戲教學將大有裨益。在教學中采用做游戲這一教學手段,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數字6的讀寫》時,授課前,設計“搶凳子”這一游戲來導入所學知識:6名學生圍著5張椅子繞圈,播放歌曲,歌聲停下來后,學生們奮力爭搶屬于自己的座位,看誰的反應快。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直觀的建立了數的概念,了解到“5比6少1,6比5多1 ”,既復習了上節課的有關“5”的知識,又引發了學生們學習新課的興趣,一舉數得。又如,教學“數的組成與分解”時,設計“找朋友”的游戲:參加游戲的小朋友頭戴數字卡,伴隨著“找呀找呀,找到一個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頭飾上的數加起來能組成需要分解的數,就是一對好朋友。學生們在感性直觀、輕松自如的游戲中,感知了抽象的數學的理念,其樂融融,興致高漲。
二、在數學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學習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讓學習陶醉于數學情境之中,樂不思蜀。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師通過講故事、創設生活場景、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使學生置身于學習數學的氛圍中。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愛聽故事。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可以把書上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編成一個個故事,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出題,孩子們聽完了栩栩如生的故事,學習積極性被激發,很快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結果。鼓勵學生用編故事的方法,利用書上的圖片編故事,學習算術,學生們學得興高采烈,主動積極。小學生低年級學生對于抽象的知識往往難以掌握,但教師能根據條件,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尤其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這一優點,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把抽象的數學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興趣,將更有利于教學。另外教師還應努力拓展學生的眼界,促使學生主動的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思考數學問題,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例如我們可以在教室里設立“生活數學欄”,展示學生采集的生活數學題??傊@種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的教學方法,將使教學事半功倍。
三、在各種競賽中,緊張積極的學習
大量事實表明,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可以在在教學中強化競爭意識。好勝心是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他們在學習中往往爭強好勝,成為“優勝者”是他們的目標之一。因此,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好勝心理盡量把競爭意識引入到教學中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中可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比賽,如低年級的“開火車”口算比賽、“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勇奪小紅花” 、“奪紅旗”等等,通過比一比誰的解法妙,賽一賽誰的得分高,調動學生動手動腦,踴躍地參與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低年級兒童學習數學的動機主要是與學習活動本身的直接聯系,如希望算得對、算得快,老師就可以通過各種競賽活動激起兒童學習的興趣;兒童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師就采用“比一比”“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等直觀、具體的事物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力爭做到講在實處、練的扎實、學的活躍,使他們處在興奮、熱烈、不斷追求、你追我趕的氛圍中。中高年級的學生,在教學的影響下逐漸發展起與社會意義相聯系的動機,初步懂得現在學習掌握的知識與將來生活、工作的聯系。老師在教學中注意通過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既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親自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作用,將來無論做什么工作,一切離不開數學?;顒拥谋旧砗蛯W習目的的逐步明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現了“我要學”的良好學習風氣。
四、在積極評價中,充滿動力的學習
語言作為評價載體,是一種快捷、力便、靈活、及時的教育教學評價方式。它沒有固定的模式,評價內容十分寬泛,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和運用能力以及表達和溝通能力、合作與分享意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習努力的程度和進步等方面都可以納入到語言評價的范疇。特別是課堂作業教師一定要有適當的語言評價,評價時盡量采用鼓勵性的語言,以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在每次批改作業的時候,不僅是給出一個對錯判定和作業等級,而且還充分發揮作業評價的激勵、引導、養成、交流的功能,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每次作業的具體情況,在等級邊上寫下一句或幾句評語,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可以是鼓勵式評語。例如:“老師欣慰,有你這樣的好學生!”“你的作業令老師賞心悅目!”“批改你的作業,老師感到很幸福、快樂!”“批改你的作業,是一種享受!”“看到你的進步,老師和同學都為你高興!”“你的作業給老師帶來好心情,謝謝你!”“你的點滴進步,老師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等等。可以是期待式評語。例如,“老師相信你通過努力,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如果書寫再認真一點就更好了!”,“老師和同學都期待著你的進步,加油哦!”等等。可以是商討式評語。教師根據不同的情況,有時直接予以更正,有時則不是直接更正,而是給予適當的提示,引導學生自己去更正。例如:“你看這樣做是不是更好?”,“你自己想一想,看能不能發現錯在哪里?”等。除此之外,通過評語還可以和學生進行更廣泛的交流。例如,“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寫在作業后面”,“把做錯的題重做一遍,好嗎?”等等。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所以當我們面對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孩子們還是少點埋怨、苛責,多在提高學習興趣上,認真鉆研教學理論上動些腦筋,讓孩子們樂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