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以發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我們的一些教學觀念和方法也得不斷改進,以適應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活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改善和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呢?
一、轉變觀念,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有些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面臨著變革。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也要高標準的要求自己,不斷學習和探索一些好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來適應新的教學。新課標在要求學生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課堂教學初中數學需要在建模、探究、文化這幾個內容上深入,這些是學生初中數學素質的體現,教師要用新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教學不是將結論內容進行傳播,而是在學習結論的過程中,懂得其原因,能夠進行知識的遷移,發揮出創造力來進行舉一反三。
有位哲學家認為,人類大腦中有明確的知識和意會的知識兩大類。明確知識指的是可以用語言和文字進行傳達的知識。意會知識指的是不能系統地用語言或文字表述的知識,意會知識存在于實踐活動中,具有情境性和個體化。例如,不管你知道多么系統完整的理論知識,如果沒有在水中實踐過,那么你永遠也不能說你會游泳,因為你腦中只有明確知識而沒有意會知識,游泳是在實踐活動中進行的。它要求老師放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讓學生擁有一種理論知識相對應的實踐,即看到一個理論知識,腦海中就出現相關的實踐活動。所以新課程強調的是過程教學和實踐教學。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和教師共同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充分揭示思維的過程。首先,應該揭示理論形成的過程;使學生經歷概括、抽象、比較、分設、驗證和分化等過程來歸納總結出相關理論,從中學習到思維方法和培養能力。其次,要揭示結論的尋求過程;從曲折的實驗、歸納比較、猜想和檢驗等探索過程總結結論,同時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記憶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科學發現提供了條件。思路探索過程是問題解決的過程,以初中數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對初中數學問題的解決是不是創造性的并不是以該問題是否被提出過,而是其解決過程對解題人而言是否有新穎性,教師要讓學生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就應該要將解決問題的思路教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理解這種解決的方式方法,進行借鑒使用。
二、轉變學習形式,提升學習的主動性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只顧著在講臺上講解知識,很少和學生就某個知識點展開互動,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很難得到發揮,并且整個數學課堂通常以教師為中心,不符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存在弊端.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結合創新性原則,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合作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弄懂一些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由此可見,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例如,在講“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時,教師應該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先,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在七年級階段,我們學習過三角形的知識,想必大家對三角形的知識都有一定的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和三角形有著很大的關系.要想讓三角形全等,就一定要讓三角形的三邊和三角全等嗎?還有沒有更加簡單的方法可以證明三角形全等?讓學生根據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就會變得更加主動.于是經過討論之后,學生就會得出相應的結論,如“角角邊”、“角邊角”和“邊角邊”等。由此可以看出,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發現數學規律,從而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
三、培養創新意識,提升學習質量
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創新意識,一個團隊的發展需要創新意識,一個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也需要創新意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從而反過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中學是人生成長的黃金時期,對思維塑造具有重大影響。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必須將學生創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幫助學生理解與認識數學問題,不斷提高解決相關問題的意識與能力,也是新課標對數學教學管理提出的要求,這讓創新思維成了解決相關問題的途徑。因為創新思維能讓學生提出更多有益的問題,情境為問題提供了條件,它能將其快速應用到生活中,所以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將課本知識進行拓展與延伸,這樣才能讓抽象知識變得更加靈活具體,并且最大程度地得以應用。
數學教學作為師生互動交流共同發展的過程,過于緊張、壓抑的師生關系,和單調的教學模式一樣都會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甚至讓學生出現厭學現象。從大量教學實踐來看: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能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學會平等待人,用創造性思維和觀念進行多樣化教學。在教學前,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除了要深刻領會創新理念,還必須具備創新精神,特別是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當下,老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在深化創新精神與理念的環境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例題分析中,傳統教學方式更注重解題思路,根據題型套路與分類進行模仿,即常規解法,它主要依靠的是非思考和記憶進行解題,很容易約束思維,讓教學環節與解題能力脫節。針對這種情況,在注重常規解題思路的情況下,必須應用超常規思維進行有效分析,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如:在5.12地震中,因為災區急需帳篷,工廠將5條童裝、4條成衣生產線轉產,計劃用3天時間生產1000頂帳篷對災區進行支援,如果2條童裝、1條成衣生產線一天能生產105頂帳篷,如果3條童裝、2條成衣生產線一天能夠生產178頂,求童裝、成衣生產線每天各生產多少?如果廠家滿負荷生產,能否按時完成任務,如果你是廠家,你會怎樣體現你的責任感?設成衣與童裝生產線每天各生產x、y頂,得到:x+2y=105,2x+3y=178,求得x=41,y=32.針對責任感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是樹立主體意識的方式。
初中數學教學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工作,我們要認真研究新的時代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升教師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形式,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