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嵩
摘要:玉佛山景區是鞍山市保存較為完好的城市森林綠地之一。生態環境保護是關系玉佛山景區長遠發展和全局性的重大戰略問題。建設文明生態環境是景區樹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本文淺談玉佛山風景區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關鍵詞:生態環境;建設;保護
近幾年,景區在加快推進經濟發展中,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出臺了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的政策和措施。通過貫徹景區條例和一系列的宣傳教育措施,提高了社會公眾的參與意識和生態保護意識,努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使景區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
一、景區自然狀況
玉佛山風景名勝區位于鞍山市中心東部,北起山嘴子,南至營城子,東起魏家屯、汪家峪,西接鞍山城區。景區規劃面積17.42平方公里,現管轄面積8.64平方公里,景區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譽。景區內植被豐富,綠化覆蓋率達95%,各種植物多達370余種,其中蕨類植物5科7種,裸子植物2科11種,被子植物70科353種,宿根花卉62種,花灌木30種。森林群落中喬木主要有刺槐、樟子松、紅松、麻櫟、栓皮櫟、五角楓、白臘、板栗、側柏、杏等;灌木主要有櫻桃、鼠李、紫穗槐、接骨木、忍冬、山里紅等。
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
為保護好玉佛山景區的生態環境,我們根據玉佛山風景區總體規劃的要求,開展了大量的生態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一)適時頒布實施《鞍山玉佛山風景名勝區條例》
為加強玉佛山風景名勝區管理保護工作,玉佛山風景區管委會于2003年開始制定玉佛山風景名勝區條例,經過專家論證并廣泛征求全市各界的意見,經市十四屆人大第五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省十一屆人大第四次常務會議批準,于2009年1月1日起頒布實施。
(二)生態環境建設情況
根據玉佛山風景區總體規劃的要求,景區開展了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有效地改善了景區的植物景觀和水體質量。
(三)生態保護管理情況
景區始終把加強玉佛山風景區的保護管理,為游人和市民提供優美整潔的環境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的貫徹執行《鞍山玉佛山風景名勝區條例》,有效地保護了景區的各種資源。
1.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工作是各項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僅關系到景區的發展,也直接影響著景區的穩定。認真貫徹“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的方針,針對景區坐落在市區之中,與居民區、企事業單位密切接壤,入山人流量大的特點,建立了死看死守的森防責任制;防火戒嚴期,采取強化防火巡視、值班值宿和24小時監控制度。要求防火人員隨時處于待命狀態,防火設備隨時處于完好狀態。
2.林木養護
為了進一步保護和管理好玉佛山風景區森林資源,采取了按責任區落實護林責任、防止盜伐樹木及捕獵野生動物的管理責任制。定期對幼林進行撫育管理,對長勢不好的樹木進行集中疏枝間伐,避免折枝傷人,確保游人的安全。定期對林木進行病蟲害防治,有效遏止了美國白蛾、尺蠖蟲等病蟲害在景區的肆虐,保證了景區林木的正常生長。
三、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玉佛山景區生態保護涉及區域界定、植物品種單一、多數樹齡老化、生態服務功能削弱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一)區域界定問題
區域尚未實行統一管轄,除玉佛山風景區直接管轄的8.64平方公里外,其余分別歸屬于鐵東區、立山區、高新區等多個地區。由于未實施統一有效的管理,玉佛山風景區森林綠地資源的整體保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威脅,社會各界對此廣泛關注。
(二)林木樹種少,密度大,長勢不旺,衰老死亡現象嚴重。
玉佛山林地的主要樹種為刺槐,約有481.7公頃,占總林木數量的68%;柞樹99.9公頃,占林木數量19.2%,其它樹種楊樹、樟子松、油松、榆樹、山杏、水曲柳等僅占林木數量的12.8%;而樹木密度遠遠高于北方自然森林密度,導致林木纖細,生長緩慢,并且不利于安全防火。由于土壤瘠薄,密度大,樹木生長量遠遠低于正常生長量。不利的生長環境致使樹木不斷出現提前衰老和死亡現象,楊樹大面積衰退。2005年樟子松的大面積死亡,就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為我們敲起了警鐘。
四、對景區生態環境建設的幾點建議
鞍山市第十四屆人大會議上人大代表提出“關于以玉佛山風景區森林綠地為基礎建設城市森林公園”的議案,為景區的生態保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據。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玉佛山景區林地的綠色生態作用,把玉佛山景區林地建設成為城市景觀的綠色背景,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按規劃劃定區屬,實現統一管理。目前的玉佛山林地以玉佛山山脊為界,分屬玉佛山管委會和高新區管委會,人為地把一塊林地劃分成兩塊,不利于統一規劃、改造和管理,更難以發揮玉佛山林地的生態環保作用。玉佛山風景名勝區的總體規劃已獲市、省政府的批復,懇請政府相關部門按規劃理順區屬關系,實現統一管理。
2.科學規劃植物分布,使其逐步向風景林過度。
多年來玉佛山林地收到了一定的生態效益,但因未對其進行科學規劃,樹木基本上是任其自然生長,浪費了其應有的價值。玉佛山林地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通過大規模群眾植樹造林形成的,多年沒有更新改造,林業投入很少,密度大,林木纖細,生長緩慢,后勁乏力,與真正意義上的風景林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為林地內不同的樹種對環境的改善作用也是不同的,只有多種植物種群的共同作用,充分發揮各種植物改善環境的不同功能,才能達到保持生態環境的最佳效果。建議加大對玉佛山景區的投入,使現有的山林逐步向風景林過度。在樹種選擇上,對現有主要樹種刺槐實行擇劣間伐,減小密度,保有量減少到 40%;增加對空氣凈化有特殊作用的松樹數量,逐步達到森林總量的30%。在植物配置中增加彩林景觀,使山林變得繽紛而生動,充分體現四季變化;同時,進行針葉林林相改造,將林地從單一的綠色針葉林向多彩景觀的針葉和闊葉混交林轉變,逐步實現森林彩色化。
3.編制實施城市森林公園規劃。以“尊重歷史,面向未來“為原則,對玉佛山風景區17.42平方公里規劃面積依法進行重新勘測劃界,除目前已開發建設的面積外。其余全部劃定為玉佛山風景區新的規劃范圍。
4.落實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和管理資金投入。建議應妥善安排資金,保障城市森林公園管理機構和相關啟動工作需求。有計劃地對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和提檔升級的資金投入,為把城市森林公園建設成為省內一流乃至全國知名的國家級城市森林公園提供財力支持。
加強領導是使玉佛山林地改造達到預期目標的關鍵,加大對玉佛山林地的投入是實現生態保護目標的保證。在景區不斷努力下,我相信玉佛山景區生態保護工作將會有更長足的發展,會交上一份讓鞍山百姓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