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殿波
摘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但很多學生的興趣點不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上,而在玩游戲或上網。針對以上現象,筆者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效的實踐和探索,提出了如何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興趣點駐足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成為各級各類學校的一門必修課。在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中課堂依舊是教學的主要場地,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得到信息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這是廣大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過程,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有效組織教學,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如何有效組織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談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不可否認,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學生非常向往學習,但是在傳統教學中學生這種最初的激情與動力很快就會被教師枯燥的講解湮沒,使得學生喪失了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要想取得教學的成功,教師就要能夠將學生的興趣轉移到較為系統全面的認知活動上來。這就必須要改變枯燥而單純的講解,而是密切聯系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心理特點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如富有懸念的問題情境、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妙趣橫生的故事情境、生動活潑的游戲情境等,這樣才能不斷激發(fā)與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在學習Flash動畫時,我并沒有直接而枯燥地來進行理論的講述,這樣的教學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與動力。我讓學生來觀看太陽東升西落的動畫,這樣的小動畫更具畫面感,更貼近學生生活,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自然也非常想來親手做一個動畫。這樣將知識的學習寓于生動的生活情境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參與度更高,此時再展開教學活動自然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生活與具體的教學內容來為學生設計豐富而有效的教學情境,將知識的學習寓于特定的場景與活動之中,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這樣才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體性與主動性。
二、任務驅動,小組合作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把任務驅動模式與信息技術教學結合起來,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驅動教學,變教師向學生硬性灌輸為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主動向教師請教,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當然教無定法,學法更不是單一的,平時我們熟悉的講授法、演示法都可以與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起來使用,這樣課堂教學有效性將會更明顯。由于學生的起點參差不齊,通過教師的統一演示或個別輔導,有時效果并非很顯著,這里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進行分組協作學習。分組形式采用“異質分組和自由分組相結合”,也就是根據學生個性差異、能力強弱、興趣愛好進行分組。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會出現小組內部分同學完成所有任務的情況,這就要求組內小組長需建立明確的責任制,保證每位同學都有任務,只有小組內成員都達到了預定目標,小組才能算獲得成功。這種共同的目標促進了學生自愿性的互幫互助,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和能力。案例:進行程序設計課(VisualBasic)教學時,教師要求學
生設計一個簡單計算器,包含界面、程序等內容,并要求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學生按照審美設計水平、編程能力和策劃能力異質分組。通過這種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達到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任何忽視或抹殺學生學習主體的教學,必將會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努力使自主學習成為學生主要的學習形式,為其營造良好的氛圍。首先,要使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目標。教師在下發(fā)學習任務以后,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教師指導等方式,盡快讓學生理解并分解任務,明確完成任務所需學習的內容,不至于在自主學習時迷失方向。其次,為自主學習及時提供資源和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果不及時解決,將會影響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為他們提供所需的學習資源,如:學案、資源站點、微課資源等。教師也要走到學生中間,及時發(fā)現問題并給以啟發(fā)和引導。對積極投入自主學習的學生給予及時的表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和肯定,從而保持自主學習熱情。對自主學習效果不佳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和幫助,進而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信心。
四、展示作品,客觀評價
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用所學的知識完成一件作品,教師可采取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在自評中,讓學生了解自己,在互評中學習他人長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通過教師點評,引起學生對亮點和問題的關注,從而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fā)展,實現個體價值。案例:在用Flash設計“飛舞的蝴蝶”一課中,教師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制作一個蝴蝶飛舞的動畫。作品的設計要求為:蝴蝶采用“影片剪輯”、整個動畫使用“路徑動畫”。作品完成后,教師先組織學生提交作品,然后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最后教師點評(利用電子教室軟件演示)。通過作品展示,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許多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設計出了一個個生動的動畫。
總之,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踐行新課改的主要陣地,是提高學生信息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的主要場所,我們要高度重視,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上進行全面改革,為學生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少講多練,提高學生實踐水平,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實現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