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顯鳳
摘要:觀察、實驗在物理研究中具有指導意義。所以實驗不但是學好物理的前提,也是研究物理問題尋找物理規律的重要手段,培養物理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關鍵詞:中學物理;實驗探究課;創新能力
物理新課程標準著重指出物理學科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在了解和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有滿足感和興奮感。養成良好的思想習慣。在解決問題或作決定時能嘗試應用科學原理或科學研究方法,養成尊重事實、大膽想像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手段,變以往的陳述式、演講式、滿堂灌的陳舊教法為師生互動式、實踐式、實驗探究式等新型的適應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觀察、實驗在物理研究中具有指導意義,在平時的教學中積極創造條件在實驗室上實驗探究課,培養學生探求物理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投身科學研究的熱情,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那么怎樣上好一節實驗探究課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做好實驗課前的準備
首先,摸清學生底細,看他們對所選的課題涉及到的知識認知程度如何,有無生活經歷或經驗,是否能夠獨立地完成整個探究過程。如果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就不能適應實驗需要,無法動手完成。
其次,要熟悉所選用的實驗器材,作好實驗準備,了解器材性能、質量,適用范圍,注意事項,熟練掌握整個實驗的操作過程,有的實驗教師最好親自先操作一遍,達到心中有數,如伏安法測電阻實驗就很有研討的價值。
再次,做好學生的分組搭配工作,由于學生水平有差異,成績有優劣,動手操作能力參差不齊,興趣愛好不一樣,因而,就要摸清學生能力情況,做好綜合搭配,確保每組實驗過程有一名帶頭人,以便能順利進行。
在新課標中,已明確指出:“觀察現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分組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必要的基礎。通過觀察和自身動手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沒有實驗探究過程,很難達到物理教學的效果和目的。
有些老師擔心實驗儀器損壞,可實驗儀器買來就是為了更好的使用,只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認識,教育學生規范操作,小心使用,就不會造成大量儀器的損壞。少量儀器的損壞屬于正常損耗,及時上報更新就是了。至于實驗的準備工作和實驗室的衛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分組輪流去做。為了彌補實驗儀器的不充分和不配套問題,教師可以對實驗儀器進行改裝和組合,或利用身邊廉價的物質資源和智慧,師生互動,自制教具。這樣既可以變廢為寶,又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探究課的目的與方法介紹
為了上好實驗探究課,實驗教師有必要在課前作簡單的交待,或在實驗開始時進行介紹,使學生對實驗的目的、意義有清楚的認識,明確本節課的過程與方法,以便少走彎路,提高課堂效益,順利完成實驗探究的任務,能夠較好地完成實驗探究課。
物理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增長創造能力的廣闊天地。物理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方法的教學和物理思想的滲透。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處理物理問題的思維習慣應成為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巴浦羅夫認為:“重要的是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的總結,認識一個科學家的方法遠比認識他的成果價值更大。”實踐證明教學成果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廣大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加強和重視方法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了不斷接受新知識,理解掌握概念的引入、規律的得出過程外,更重要,更關鍵的是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指導,引導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效替代法、實驗推理法、類比法、建立模型法、對比法、歸納法等方法研究物理問題。教會他們如何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科學思想以及創新思維,提高它們的科學素質,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
三、課堂的宏觀調控與指導
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由于學生能力、素質存在差異,他們對實驗的目的、方法認識不到位,有的學生不知探究什么,選擇何種器材,觀察什么現象,記錄那些物理量,如果不加以指導和調控,學生就會陷入一種無序的實驗過程,導致實驗過程顛倒順序,數據出錯或數據張冠李戴,有的學生不知從何做起,有的胡亂擺弄一下儀器,東瞧瞧西摸摸,甚至出現串位的現象,這樣就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探究內容,影響整節課的進行,也不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就必須下到各個實驗小組,認真觀察和督促學生按照正確的方法,以科學的態度,嚴肅認真地做好實驗,調控實驗秩序和環節,對實驗方法及器材使用給予指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實驗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
現在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動手實驗,但多數的學生不會收集實驗數據,更不會整理與分析實驗數據,這是長期以來中小學不重視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結果,從大的方面來講就是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忽視素質教育長期積累形成的不良后果。據資料介紹,中國的學生參加國際各項奧林匹克競賽,理論知識考試均強于歐、美發達國家的參賽學生,但動手實踐科學實驗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卻遠遠比不上這些國家的學生,這些背景資料給我們中學教師敲響了警鐘。所以,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迫在眉睫,而實驗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歸納分析是學生的弱項,值得實驗教師的重視,探究就是要讓學生開動腦筋,積極參與自然科學的探索與初步的研究中去,從中領悟科學真諦和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出物理規律,培養科學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突破常規,善于猜想和思維,引導學生縱向和橫向進行比較,并在教師指導下,由實驗結果總結歸納出物理規律。當然,實驗數據的整理與分析能力培養不是一兩次實驗探究過程就能做好的,需要長期地反復地實踐和訓練,教師要做好長期的思想準備,獻身教育科研的熱情,求真務實的態度,做出不懈的努力,不厭其煩地做好這一項艱苦工作。
總之,在開展物理探究性實驗的實際教學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要認真觀察學生實際操作的全過程,仔細分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特別對于基礎薄弱、動手能力弱的學生,要耐心指導,引導他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指出努力改進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實驗課》,袁兆勝《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0年第21期.
[2]《探究式實驗課初探》管新芳.
[3]《例談上好物理實驗探究課》黃包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