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琳
摘要:智障學生在語言學習這門語言課上,缺乏注意的許多不利因素,為了克服這些缺點,我們必須從培養學習能力,從而提高語文學習效果。
關鍵詞:特殊教育;智障教學
一、從細節入手,培養智障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一)智障學生的感情世界很單純、也很直接,雖然表達的方式不同,但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他們的態度他們能夠真實地感受到。智障學生存在很多消極的情緒,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有時固執又沖動。因此,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要真心的愛他們,耐心地培養他們,發自內心地稱贊他們,看到他們的成長,看到他們的進步是培養智障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必備條件。智障學生很單純,很敏感,很容易滿足,教師的一個笑容、一個稱贊,和藹可親的語氣都可以讓他們感到開心和悲傷。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地信任他們,相信他們可以得到進步,用滿腔熱情去關注智障學生,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讓他們真正喜歡和老師交流,在快樂輕松的心情下進行學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去。
(二)培養同學之間的關系,要團結友愛互助,智障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學習個體,他們具備不同的發展潛能。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針對智障學生的學習差異,因材施教,指導他們正確對待彼此之間存在的差異,教育同學們要團結友愛、友好互助,學會耐心聽取別人的講話,更要真誠的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讓每一個智障學生在班集體中感受到同學之間的關愛和幫助,團結合作,樂于助人,互相學習,共同探討問題,共同進步,為培養智障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智障學生智力發育遲緩,注意力易分散,記憶不牢固,學習語文時非常被動。他們害怕困難,很多時候都是依賴老師的教學和同伴的幫助才能學習。培養智障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就要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加強智障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即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后復習習慣、上課時專心聽講習慣、課上課下獨立完成作業習慣。比如針對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教師要培養智障學生做到四會:學會帶著問題主動學習語文課本中自己不太懂的知識;要教會智障學生在自己不懂得字詞句上標注明顯的記號,學會向老師提問,主動把不懂得問題解決掉;要學會把學到的知識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開展長期性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需要積極調動智障學生身邊的一切教育資源,讓教師、家長共同做好指導工作,經常聯系溝通,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逐步幫助智障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變為主動的學習狀態,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行為,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激發智障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智障學生學習自覺性
智障學生心理也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揚。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激發智障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發揮智障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就會產生無限的能量。
(一)激發智障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直觀教學,形象生動,充分調動智障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創設生活情景,豐富教學內容,激發智障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智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提問,多鼓勵,化被動為主動學習,體現智障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二)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引導智障學生自覺學習
教師要創設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讓智障學生學會思考,聯系日常生活,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展現生活的實際場景,再讓智障學生深入學習語文課本,理解文中大意,就能自己找到相應的答案,從而激發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地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學生之所以厭學,沒有學習興趣,整天懶懶散散、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為文化基礎差,對所授課程聽不進去,特別是缺乏人生的目標和志向,沒有追求、抱負,因而也就沒有克服學習困難和努力拼搏進取的精神和意志。二是有些殘疾學生,由于自身的缺陷,不能正視現實,更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其次,要進行專業教育,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責任心。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我國多層次生產力的國情,需要多層次不同要求的人才,國家經濟的發展既需要高等層次的科學技術人才,也需要更大量的中等技術人才。再者,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因此,必須從改變自我認識入手。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教會殘疾孩子們了解自己的特點,并將自己的特點完全地展示出來,幫助其建立信心。我們也應該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讓殘疾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并且要讓殘疾孩子們認識到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所代表的都是一個新的、從來沒有過的生命。要正視自己的缺陷,珍惜生命。我們要讓殘疾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并且對殘疾孩子們的優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對殘疾孩子們的缺點進行及時的糾正,由此增強殘疾孩子們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氣。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鼓勵殘疾孩子們積極的參與競爭,教會殘疾孩子積極樂觀的面對競爭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培養殘疾孩子們堅韌的性格,教會殘疾孩子們初步掌握情緒的自我調節,培養其樂觀的生活態度。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要形成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去影響,制約每個殘疾學生的心理,規范每個殘疾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熏陶、激勵的作用。在扶正壓邪,獎善惡的過程中,輿論具有行政命令和規章制度所不可 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內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善于引導殘疾學生對班級生活中一些現象進行議論、評價,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
三、要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教師精心組織設計語文課堂教學,培養智障學生的注意力
智障學生日常學習時,自控力差,上課時愛做小動作,有時會有情緒行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開展語文教學時,需要教師用耳熟能詳的兒歌、游戲、表演等形式來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隨時調整學生的注意力。時間長了,當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只要老師一聲令下,智障學生們知道教師的意思,就可以有效地調整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互動活動,不斷提高智障學生的注意力。
(二)教學貼近學生生活,有效開展語文課堂教學
智障學生智力水平低下,生活范圍狹窄,家長一般不放心智障學生外出。因此智障學生在語文學習的時候,無法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相聯系,教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吃力。語文課堂又怎么會主動學習呢?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課堂必須緊密聯系智障學生的日常生活,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呈現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容易接觸的、學生容易理解的學習內容。教師幫助智障學生學習貼近日常生活的語文知識和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自我服務技能,為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總結
總之,根據智障學生的學習特點的教師,依法對他們的智力發展,關注教學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障礙的興趣,精心設計,優化課堂教學,不斷提高中國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走進公園,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未來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錢燕妮.智障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現狀及培養策略探討——以姜堰區特殊教育學校智障學生為例[J].綏化學院學報,2014:75-78
[2]馬成麗.淺談特殊教育學校如何讓學生有效學習小學語文[J].學周刊,2015(25):82
[3]張革平.特殊教育學校智障學生體育需求及干預策略[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1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