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潤芝
摘要:在職中教育之中,美術課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主要就中職院校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的不足進行分析,繼而提出相應的能力培養方案,旨在提升中職院校美術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教育;美術課;創新能力
一、引言
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國家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有助于提升國民創新素質以及專業素質,推進民族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基于我國中職院校創新能力培養的缺失,本文提出了具體的培養措施,例如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等。
二、中職美術課堂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缺乏創新教學理論
中職生鑒賞美術作品的能力局限在表面的認知上,而且缺乏探索,根本原因在于教學中缺少具有創新性的教學理論予以支撐。創新是美術事業發展的靈魂因素,若是缺乏則會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更會抑制整個美術教學的正常發展。缺乏完備的創新理論為教師提供方向指導,故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真正、系統地施教,最終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也相對較困難。
(二)教學模式固化
一方面,在于教師自身創新意識缺乏。目前,我國部分中職美術老師的教學模式不夠先進,缺乏創新。教學方式單一、傳統,創新素養不夠完備,故而在日常的教學中使用滯后的教學理念教授學生,用固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另一方面,中職美術教師資源薄弱。中職院校的美術教師常處于匱乏狀態,主要由于當前國內美術教師配備不平衡,故而導致大量學子的美術創新能力較弱。
(三)學生相關能力的缺乏
在教師固化的美術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在課堂上難以實現創新能力的激發與提升。具備創新能力的前提,是要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但是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下學生難以理解內涵深厚的藝術作品。審美能力的缺乏、思維模式的固化,都阻礙著學生對新事物、抽象作品的感知,導致學生往往對其不求甚解。
三、中職美術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措施
經過對中職美術教學的現狀分析可知,教學模式固化根本原因在于創新教學理論還不夠完善,因而基于此現狀本文相應地提出以下三項措施建議,旨在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我國中職美術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提升教師創新技能,構建系統的教育評價體系
美術教師是中職美術教學的重要主體,旨在培養學生的美術專業技能,幫助學生完善健康的人格。美術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拓寬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空間,深度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教師自身應樹立創新的教學意識,將創新融入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實踐中。在教學中,加強教學管理,革新單一的教學模式,增強創新的審美技能。美術教師要積極使用多媒體等新技術,將技術與創新意識融合開展創新課堂,逐步促進完備的美術教學體系的構建。教師可以借助中職美術學習論壇等優秀資源,為自己的創新能力發展注入新鮮“能源”。
為了衡量美術教師的教學是否具有創新性,必須借助系統的教育評價體系對其進行評價。它主要是對教師教育模式與成果進行全面的評價,確保教師能夠將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不足明確指出,從而依據問題確立培養措施。構建完備的評價體系,重在對學生成長狀況與教師的工作進行關注、監督,通過科學、全面地評價,督促中職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幫助教師提升創新意識。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創造力潛能的發揮
培養學生的鑒賞力,有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甚至能夠提升學生的再創造能力。學生在鑒賞作品的時候,可結合原有認知實施知識再創造。學生可以基于原有經驗與專業理論,借助自己的思維習慣將新作品的意義價值進行再創造,賦予其更具有創新意義的新形象。
美術教師要堅持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允許學生為作品賦予新的合理內涵。教師需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為課堂融入新的教學元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藝術的海洋里徜徉。教學中根據學生發展性需求因材施教,增強學生小組合作的環節,讓學生多樣的教學環節中增進創新思維。
(三)加強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綜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中職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故而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創新實踐,借助實踐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日常教學中,加強專業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教授時,還應借助創造性的美術實踐活動提升其鑒賞作品的能力。當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時,安排學生進行美術的探索,研究實踐風格的創新方向,讓學生在實踐中將專業技能逐漸培養成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為將來更高水平的創新繪畫實踐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結語
我國目前正在不斷深化中職院校的職業教育,其中包含對美術教學的深化改革。美術教學作為一種藝術實踐活動,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師改進傳統美術教學中的不足,堅持加強中職美術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為國家塑造出更具有創新能力的社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