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設計發展到今天,呈現出的是“百家爭鳴”和“百花齊放”的局面。文化藝術不但是協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更是協調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的媒介。藝術設計為現代社會服務,為人們服務,優化我們的生存環境,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讓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有了基礎保障和文藝支撐。在現代藝術設計過程中,國家的傳統文化始終是支撐整個藝術設計始終的靈魂,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中,是我國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關鍵詞:文化;設計形式;關系
前言:中國的傳統文化不但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傳統的民族文化都有著濃厚文化內涵,對現代藝術設計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力。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中,已經成為現在社會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也是當今時代發展的特征。
一、中國傳統的設計理念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國家的傳統文化是通過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前人一步一步傳遞、創造、積累出來的各種精神和制度,它是一個民族文化精神實質的真實的體現,具有比較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人們對美開始有了一些認識,要追溯到一萬八千年以前發現的山頂洞人的一些裝飾品開始,當時對裝飾品進行磨制、在上面鉆孔、著色等方面,已經對美有了一些原始的認知形態。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彩陶已成為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品。夏、商時代,人們已熟練地掌握了青銅冶煉、鑄造技術。從商周青銅器到漢代工藝品,從舉世聞名的“唐三彩”到古樸優雅的宋代瓷器,從明代蘇繡到清代家具,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工藝設計歷程。再看中國的繪畫、書法、戲劇、建筑藝術、民間藝術,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底蘊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些都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各個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特別是中國繪畫中豐富的構圖和筆墨技巧中講究的黑白、聚散、疏密、虛實、濃淡、粗細、曲直、剛柔等手法都已經被后人運用到了現代藝術設計當中,形成了藝術設計中的形式美法則,還被當代設計師結合新的設計手法頻頻用于設計作品中[1]。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是來源于我國當時民間流傳的手工藝品,這些民間手工藝都帶有時代的氣息和濃厚的民族風特征,對現代藝術設計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也最能使設計者的心靈得到觸動。我國流傳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品在幾千年的歷史傳承長河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技巧,對于現代藝術設計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傳統文化記載的傳統造型藝術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繼承價值和傳承的意義,我國民間流傳的傳統圖案的造型與色彩是當代藝術設計師吸取精華的創作源泉。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是當代藝術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二、中國傳統裝飾紋案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運用
中國古代藝術設計所經歷的過程是陶器的出現、青銅器的制造和金銀器的使用這樣三個過程的。原始社會設計藝術是以陶器作為當時的標志。不同的陶器在制造的過程中在造型設計、裝飾花紋紋路、色彩的程度、技術工藝方面都有所區別,隨著陶器制作技藝的不斷進步,陶器制作的過程也出現了從開始的簡單到最后的復雜工序,開始的單一到最后的多種多樣的過程。仰韶文化就是以彩陶為重要標志的,在原始社會陶器雖然給人以美的享受,但它的主要功能還是實用功能。到了原始社會末期就出現了青銅器,并盛行于商周時期[2]。
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的藝術設計,主要是承襲工藝美術和傳統圖案與紋樣。傳統的裝飾紋案都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現代化的藝術包裝中,古典裝飾紋案在表達民族文化的風格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藝術設計效果。人類藝術的起源與原始的裝飾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中國古典建筑、太極圖紋、畫像石、金石篆刻、藍印花布、木刻插畫、臉譜文化、民間剪紙、裝飾紋案、書法文字等。這些傳統圖飾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審美角度來看,中國傳統圖飾是最能反映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它是一種既有高品位的中國文化內涵,又有符合世界當今潮流的嶄新樣式 。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對中國傳統圖飾的運用,必須與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元素聯系起來進行考慮。藝術家們完全可以通過主觀意識和自我需求對傳統圖飾進行再次設計,作為新一代的設計師必須具有寬廣的文化藝術視角,自覺的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傳統藝術,掌握本民族的文化精華,從中汲取精髓,使自己的現代藝術設計更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
三、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的融合將成為趨勢
民族傳統文化對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影響巨大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傳統民族文化是我國人民不可缺少的一筆精神財富,中國傳統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過程中,為我們民族積淀了豐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體現在漢字、傳統精神、傳統圖形、水墨意境、傳統手工藝等各個方面。中國本土藝術設計近年來雖然取得了一些輝煌成就,但成效卻還是差強人意。在全球化趨勢快速占領當今社會的情況下,中國現代的藝術設計不但需要“傳統化”和“本土化”的回歸,更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與世界接軌,同時將它發揚光大,這是中國設計師對傳統民族文化的一種反思,甚至可以說更是一種責任。
結論:將藝術設計不斷的深入到多元化的文化氛圍之中,摒棄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粗淺、狹隘、偏頗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傳統文化形式上的簡單嫁接和盲目照搬,要深刻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靈魂;我們提倡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融合,將現代人的審美情趣與思維方式相結合,保留中國本土設計的藝術本質和民族審美特征,設計出真正具有民族氣息的高水平作品。應該以開闊的眼界和創造的精神,積極地汲取世界上一切優秀文化成果,設計師只有基于深厚的文化功底與獨特的目光,從民族文化與藝術中引發創造靈感,創作出的作品才是屬于民族的,才會成為驚世作品,也才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媛媛.植物紋樣在現代標識設計中的形式與意味[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04):211-212
[2]姬建國.文化活動在國際漢語課堂教學中的位置[J].國際漢語教育,2015(01):97-109+203-204
[3]張振波.小議篆刻藝術中辯證思想對當代標志圖形設計的意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14):176-177
作者簡介:高心垚(1996-)男,山東濰坊人。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學生,視覺傳達設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