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邦是波蘭的作曲家,同時也是浪漫主義樂派中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許多經典的作品,為后世對于音樂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范例。他創(chuàng)作過多種類型的音樂作品,比如協奏曲、奏鳴曲、圓舞曲、夜曲、回旋曲以及鋼琴奏鳴曲。但是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數量非常的少,只有三首,但是這三首鋼琴奏鳴曲可以反應出肖邦的整個人生經歷和創(chuàng)作背景。之所以少,我們才會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從整體到部分的詳細的分析了《b小調鋼琴奏鳴曲》,從而總結出本文的特點和觀點。
關鍵詞:肖邦;浪漫主義樂派;b小調鋼琴奏鳴曲
用我們的觀點來說藝術就是來自于生活,并且又服務于生活。《b小調鋼琴奏鳴曲》是肖邦在1844年夏天完成的作品,這個作品也是他在這年創(chuàng)作的唯一件作品。他從巴黎搬到諾昂的女朋友的家中,為的只是獲得一份恬靜和舒適的心情,這才有了我們現在所聽到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也許是環(huán)境和心的寧靜這首《b小調鋼琴奏鳴曲》向我們表達出的是一份樂觀,抒情,積極向上,肯定生活的。可以說他在短暫的一生給后世留下來不朽的經典,被人們所傳唱,肖邦的鋼琴奏鳴曲中第三首就是《b小調鋼琴奏鳴曲》,堪稱是音樂中的經典,本文對《b小調鋼琴奏鳴曲》進行探析,可以加深我們對鋼琴奏鳴曲的理解。
一、肖邦《b小調鋼琴奏鳴曲》探析的選題理由及意義
藝術家都將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他的作品當中,亦或者可以通過作品可以讓觀眾們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創(chuàng)作時候的心情。肖邦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就是這樣,他在作品的內容上就能表達出了豐富的思想。通過對這首鋼琴奏鳴曲的深入了解,可以發(fā)現在音樂發(fā)展的軌跡上,我們不難看出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也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出肖邦本人對于情感的控制和駕馭,以及內心對矛盾沖突得以釋懷和寬容得無限情懷。研究音樂得專家和學者有很多,這之中研究肖邦得作品也是非常常見的,學界對肖邦的作品、題材、創(chuàng)作方面以及讀個層次和角度都有了大量的研究,比如肖邦的協奏曲、奏鳴曲、圓舞曲、夜曲、回旋曲,但是對于肖邦的鋼琴奏鳴曲的研究卻不多,可能是因為鋼琴奏鳴曲的數量較小,所以沒有引起專家學者的重視,但是他們忽略的卻是珍貴的經典,雖然數量少,但是質量卻是很高的,并且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b小調鋼琴奏鳴曲》是肖邦晚年的作品,同時也是這三首鋼琴奏鳴曲中最難演奏的一首,這首作品由于它產生的時間較為特殊,所以在曲子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肖邦那個時刻的心情,不僅是外在的,更是在情感和內心世界中融入了自己的心血。作者就是想通過對肖邦《b小調鋼琴奏鳴曲》的考證和研究,讓更多的人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和學習這部不朽的經典。
二、肖邦的奏鳴曲
在肖邦一生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一共創(chuàng)作了三首鋼琴奏鳴曲,分別是《c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和《b小調第三鋼琴奏鳴曲》。肖邦早年在華沙學習,就在華沙學習的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第一首鋼琴奏鳴曲。由于是第一次進行創(chuàng)作,所以第一首《c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只能算是他的練手之作,并不能對后世產生很大的影響,盡管是練手的作品,但是在這件作品中可以表現出屬于肖邦本人的思想。在這件作品問世后,他并不是十分的滿意,再加上創(chuàng)作靈感不足,所以在這之后的很長時間都沒有新的作品問世。在這之后,國家發(fā)生的變化給他的內心世界帶來了不平靜,所以在內外的因素影響下他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問世了,這首奏鳴曲在創(chuàng)作技法和所表達的情感上都達到了肖邦的創(chuàng)作高峰,很難再超越。
三、肖邦《b小調鋼琴奏鳴曲》演奏探究
(一)快速跑動的觸鍵
在觸鍵這一大類中,有一種叫做快速跑動的觸鍵。顧名思義快速跑動的觸鍵,就是在演奏的過程中一定要快,在《b小調鋼琴奏鳴曲》演奏中,有很多快速跑動的樂段,所以在演奏的過程中存在這一定的困難,這對于演奏這里說就要提高自身的應對能力。演奏時一定要學會放松,尤其是起關鍵作用的手臂,在演奏前做好準備,指尖一直要貼著琴鍵,下鍵的速度一定要快,讓力量從一個音傳到另一個音,不要有多余的動作,保證演奏干脆利索,使整個曲子可以流暢的結束。
(二)歌唱性的觸鍵
在觸鍵中,每個觸鍵都有自己的特點。歌唱性的觸鍵有其獨特的特點,歌唱性的觸鍵是緩慢而深沉的觸鍵方法,在浪漫主義樂派中對于情感的流露和表達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是有很高的要求,我們必須通過不斷的調整觸鍵方法,增加音樂的感染力,來獲得更美的效果。歌唱性觸鍵與快速跑動的觸鍵有所不同,歌唱性觸鍵在演奏的過程中,下鍵一定要慢,讓重量盡量的往下沉,彈到鋼琴的底部,這時,你會聽到飽滿的音樂,使你的耳朵感受到天籟般的音樂。
(三)分解和弦的觸鍵
在鋼琴奏鳴曲的演奏過程中會遇到不同情況,就肖邦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來說。演奏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跨度較大的分解和弦,在演奏這樣的情況下,要學會靈活的變化,手腕根據音形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整,安排好合理的演奏技法,用手腕的力量來帶動分解和弦的進行。
四、總結
肖邦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是孕育浪漫主義精神的藝術,映出世界的現實和肖邦內心世界和精神情感。肖邦的作品大多數都是活潑開朗的,就像一個具有天真爛漫的孩子,將內心的世界融入在他的作品中,他讓作品去說話。但是在活潑樂觀的作品當中,蘊含著無數的藝術價值,肖邦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鏗鏘有力,將復雜的元素統一在一個整體中。他的作品總是能讓人引發(fā)共鳴,沁人心脾。
參考文獻:
[1]張薇,曹越.淺析肖邦鋼琴奏鳴曲的藝術特征[J].音樂時空,2016,(1):55-56
[2]陳慧穎.肖邦《b小調前奏曲》(Op.28,No.6)的主題分析[J].大眾文藝,2014,(14):169-170
[3]范曉榮.肖邦《b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研究[J].黃河之聲,2014,(8):30-31
作者簡介:崔瑋晨,女 1997年10月28日 河南省信陽市,本科,在讀于河南大學藝術學院2015級音樂表演合唱指揮專業(yè),研究方向以作品分析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