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珊珊
數學素養是人們通過數學學習建立起來的認識、理解和處理周圍事物所具備的品質,通常是在人們與周圍環境產生相互作用時所表現出來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它是人的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知識技能素養、邏輯思維素養、運用數學素養、唯物辯證素養等。
學生學習數學,不該是應試教育或者傳統教育下的知識框架構建,題型堆積,重理論知識忽視實際運用價值,造成所學數學與生活脫節,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使學生受到必要的數學教育,具有一定的數學素養,可能有助于人們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而這個情景本身可能并非明顯的數學問題。提高“數學素養”是提高民族素質、豐富人才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需要。而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完成,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課堂教學是數學素養培養的主要戰場,下面本人就案例教學后的反思,對基于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目標、活動及評價展開探討:
一、課堂目標的設立:
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教師顧及到的僅僅是課堂中知識目標的實現,值得欣喜的是已有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這種教學的局限性,逐漸在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實際上數學中能對學生的發展有幫助的,并不是一個個的孤立的知識點,而是知識點背后積累而成的“干貨”,包含數學思想方法,問題研究分析方法,講理、講邏輯、追求客觀公正的品質養成等等。也就是這些“干貨”才有可能對學生的知識技能的習得、學習行為方式,乃至研究潛質等會發生持續的影響。新一輪課改中提出的學科素養,無疑是對“立意宜高遠”的教學的迫切呼喚。案例課中目標的設立不僅定位于“單項式乘以單項式法則的得到、推證”及其初步運用這一法則計算,還立足了學生發展的“長遠考慮”——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證明結論的依據選擇(運算法則、計數原理)以及對學生細心作風的培養也做了一定的要求。
二、課堂活動的建設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思想以及方法和數學知識是兩個有機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以產生和獲得知識,而知識中又蘊藏著思想方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因此,在教學中,在強調知識的同時還要突出思想方法教學。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活動,如:概念講解、定理證明、法則推理、例題解答,都蘊含著大量的數學思想方法。案例中,單項式乘以單項式法則的推導,就是從一般到特殊,由簡到難。對法則的運用則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運用。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案例中乘法法則的推導充分體現這點。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如案例中崔賀輝家裝修問題的研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健全多元課堂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這一條揭示了課堂教學評價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即診斷數學教學不足,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數學素養形成。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把課堂教學過程與教學評價結合起來,特別符合數學教學的特點,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完善與提高。數學教學嚴密性是數學固有的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形成性評價,能夠診斷教師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此外根據中學生的特點,進行課堂教學評價能發現學生學習的困難,了解學生個性差異狀況,識別學生才能,挖掘潛能,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實踐證明,正確、公平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對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與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數學素養的形成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在案例中,學生課堂學習狀態方面,面對提出的單項式乘法問題,同學們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參與討論交流過程中,此后自主學習總結法則階段,他們獨立思考,大膽實踐,在小組交流活動中,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也并聽取小組成員的質疑與補充,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的互幫互學,學習氣氛濃郁。學生喜愛這堂能夠讓自己進步的課堂,高興于參與到以同學為背景的問題情境并幫助解決,同時進一步加深對本堂課知識及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上的深化。在另一個角度,在教師方面評價:課堂用語規范、科學。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具有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做好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答疑者。
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的獨立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培養創新意識。積極引導學生從事數學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