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園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類社會的發展又怎能與利益脫離干系,而利益又怎能擺脫商品貿易?
古往今來,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變遷都離不開商品貿易的發展。在西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終將一條由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開通。由此,東西方文化開始交流,東西方商業的來往也逐步廣泛起來。一批批的駱駝商隊從東方經過這條雄偉的絲綢之路邁向西方,又從西方滿載著西域的奇珍異寶回到東方。隨著商品貿易的來往,西域的葡萄、胡桃、石榴、苜蓿、香料、藥材、胡椒、寶石、玻璃、駿馬、獅子,以及音樂、舞蹈、天文歷法和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等文化,大量傳入中國。另一方面,中國的絲綢、漆器、竹器、銅鐵、火藥、金銀器、瓷器、桃、梨,以及造紙、打井、煉銅、興修農田水利和制造火藥的技術,也經由這一路線傳往西方。東西方的文化也就在這商隊的來往中互相交流,互相借鑒,互相促進,不但大大增進了中西各國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而且大大豐富了東西方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由此可見,商業的發展同時帶動著文化的交流,人民的交往,社會生活的豐富。
中國古代“市”的發展同樣標示著商業發展促進著人類社會的進步。
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規定,商品買賣明碼標價;買賣雙方收受金錢時必須當面把錢投入陶制容錢器中,否則就要受到處罰。這就促使了公平思想的貫徹。南北朝時期出現的“草市”,使得商品貿易逐漸自由化,自主思想的萌芽隨之出現。宋代的“市”突破了歷代封建王朝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貿易更加自由化;宋朝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交子,商品貿易更加便捷,商品流通更加快速,促進了宋朝經濟的繁榮,也間接推動了宋朝文化的繁榮,宋朝人民的思想也更加自由。
商品貿易的公正化、自由化也促進著公平、自由的思想的傳播。
十五世紀的西方,隨著一本《馬可波羅游記》的傳入,尋找東方燦爛文明的時代開始了。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等人帶著對黃金的狂熱追求,出發了¨¨¨
一條通往新時期大門的新航路由此開辟。商品貿易也隨著這條新航路的開辟而不斷發展,世界各地的商品不斷傳出傳入,例如,馬鈴薯(土豆)、煙草、可可等從美洲傳到亞、歐、非各洲。非洲所產的咖啡傳到歐美,成為人們的日常飲料。就在這些海上商隊的不斷來往中,世界由彼此分散、隔離到逐漸連成整體;世界各地人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也產生了變化。貫穿于其中的“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加速了西歐封建社會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興起,加速了西歐封建社會的轉型和近代化。
新航路上的貿易逐漸形成了一個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西歐各國之間的貿易競爭也隨之加強,由葡萄牙、西班牙到“海上馬車夫”的荷蘭,再到“日不落帝國”英國,貿易的競爭也促進了各國經濟的進步。雖然新航路上的貿易存在著血與淚的掠奪,但也促進了世界整體的發展與進步。
英國成為海上霸主之后,由于海外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國內需求的不斷增加,人們對更高級生產力的期望也就更加強烈,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在英國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之后,揭開了帷幕。此后,商品貿易更加廣泛與發達,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初步形成;同時,也促進了世界近代化的進程,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機器工廠代替了手工業工場,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工業文明隨之在全世界傳播。東方也受到了工業革命之后商品貿易的影響,清政府為了自強,為了求富,開展了洋務運動。商品貿易在促使西方進行生產關系變革的同時,也在影響著東方各國的發展。
之后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實力強大的壟斷公司和跨國公司致力于頻繁的跨國貿易和資本輸出,世界各地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人類朝著世界一體化的進程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由此可見,商品貿易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