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
摘要:本文對近年來中國電影銀幕上出現的主旋律商業大片進行研究,以《湄公河行動》、《戰狼2》、《空天獵》、《紅海行動》等電影為文本,總結概括出新主流大片大國意志和家國情懷的價值表達、敘事策略的新突破以及在視聽語言上所達到的新的工業水準。
關鍵詞:新主流大片;價值觀;敘事;視聽語言
近年來,中國電影銀幕上崛起了一批以主流意識形態為內核的商業大片,它們紛紛以“大投資”、“大制作”、“高票房”為主要特征,獲得了良好的口碑與社會關注度?!朵毓有袆印贰ⅰ稇鹄?》、《空天獵》、《紅海行動》等,是這類新型大片的典型,它們為觀眾帶來了戰爭動作類型的精彩故事,樹了中國戰爭動作電影的新標桿,并在主題表達、類型敘事、視覺表現上,完成了對中國傳統主旋律電影的繼承與超越。
一、大國意志與家國情懷
新主流大片精準地運用國際化制作理念和敘事手法對主流價值觀進行創新表達,并通過現代電影的高科技手段,在大銀幕上弘揚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人道主義,并以國家民族為背景,彰顯大國擔當,在新時代的語境中極大地滿足了中國觀眾基于偉大復興、大國崛起的心理期待、情感期待和審美期待。
《湄公河行動》彰顯了國家保護國民安全、 打擊境外犯罪勢力的堅定意志,因為改編自2011年的湄公河事件,它對觀眾的情感立場與價值取向的影響超越了一般的虛構性故事。在以往的主旋律影片中,觀眾習慣了個體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國家利益、個體生命融入社會發展進步、人類理想信念的英模敘事模式,很少看到國家、集體對個體生命價值、情感追求、自我實現、人格尊嚴的重視與保護,而《湄公河行動》則把對個體生命尊嚴的維護上升到國家意志層面,“從‘人人為國 家的詢喚到‘國家為人人的莊嚴承諾,體現了大國時代主旋律電影意識形態策略的轉換”1。十三位中國船員的生命雖已無可挽救,但背負的污名亟待洗刷,沉冤昭雪是對無辜死難者最大的安慰,對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尊重是《湄公河行動》在價值立場選擇上的突破,這也是影片激發國家認同的一個重要共鳴點。
《戰狼 2》的主人公形象在以往中國主流電影中是基本缺失的,個人英雄主義常常受到主旋律電影的鄙棄,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騰飛,當代青年迫切地需要新的英雄形象來幫助自己確立人生價值和方向,在對當代世界權力格局的理解和想象中,他們迫切地想表達中華民族的榮耀與尊嚴。電影中,無論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還是“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等意象, 都極大地撫慰了他們的愛國心,愛國,成為一種“剛需”。
同樣在《空天獵》中,一些臺詞典型地展現了影片的家國主題:“我們的同胞正在受到傷害,如果不能為了人民而戰,那還能為了誰?”“我們要學會敬畏這一片藍天,只有敬畏之心,才能承載最大的責任?!边@不僅喊出了現代空軍的職責與榮耀,也體現著新老空軍傳承的對國家和人民的使命感。此外,在“霸天狼”基地的艱苦訓練中,在每次執行任務的英勇作戰中,每位空軍戰士都在用行動踐行著他們保家衛國的理念和信仰。
值得關注的是,《紅海行動》沒有簡單地將單打獨斗式的個人英雄主義當作當代海軍的精神制高點,而是將有國家擔當的崇高集體主義塑造成中國海軍最強大的精神來源,這體現了影片創作的精神高度。《紅海行動》中街頭大戰的一場戲,“蛟龍突擊隊”戰車疾馳而過時前景處閃過一個中國進出口銀行的牌匾,這恰是中國日益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絕佳隱喻和生動注腳。
二、類型敘事策略的新突破
中國新主流商業大片對新時代主流價值觀的有效傳達有賴于它們在傳統主旋律電影敘事方式上的突破與創新,在人物設計上,避免了以往“高大全”式英雄人物的窠臼,為人物增添了更多真實的人性色彩;同時在情節鋪排上,既沿襲了經典好萊塢式的故事模型,也在一定程度上追求了多樣化的情節組合方式。
在人物設定上,《湄公河行動》中的公安干警高剛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他離了婚,女兒由前妻撫養,是一個家庭殘缺的硬漢;在不破壞原則的情況下,“倔驢”般性格的他也會偶爾不守規矩;情報員方新武會用極端手段逼供,在為女友報仇與維護司法正義之間猶豫不決后,他最終射殺了仇人。這種敘事常常是假定一種價值的不確定或者是無限性,人物在這種價值的立場上處于一種盲目的困境和矛盾狀態,影片展開過程中常常會探討怎樣實現人物的價值,常常聚焦于個人,特別是在“個人身上體現不同尋常的品質、令人吃驚的舉動和文化上不容易被接受的事件”2?!稇鹄?》中冷鋒的形象如出一轍,他甚至違反軍紀,被開除出軍人隊伍,這反而增添了人物的真實感,他的內心的善與他的沖動魯莽,豐富了人性的真實,強化了觀眾對人物的移情。《空天獵》在戰爭動作情節之外,加入了男女主角羅曼蒂克的元素,把人物的家國意志和個人情感并行展現,在理性和情感的多元角度上,豐富了英雄的真實形象。這種變化和矛盾容易引發觀眾對人物的認同感,強化了人物塑造的深度,這樣的描寫是對以往人物寫法的突破
在情節的鋪排上,《戰狼 2》通過先抑后揚的敘事策略,把對國家的認同表達得富有層次,讓青年觀眾找到了認同切入點。而《空天獵》的創新,首先體現在故事的格局和內容上。在此之前,現代空軍題材的國產電影《殲十出擊》、《沖天飛豹》等都是以對抗演習為主要情節內容,而《空天獵》則是以空軍實戰為主要內容,講述我國空軍在面臨境外恐怖分子威脅國家利益和地區和平的嚴峻局勢下,出動飛行精英部隊,跨境反恐作戰,最終化解導彈危機、成功營救人質的故事。此外,《空天獵》結合空軍“實戰”的特點,在講故事的方式上借鑒商業片,增強了影片的觀賞性。這一點主要體現在緊密嚴謹、環環相扣的劇作結構,以及節奏緊張、分秒必爭的情節編排上,這也給這部影片增色不少。
比較典型的敘事突破體現在《紅海行動》上,這部影片并不將情節線索根植在單一人物的內在動力上,而是以集體的戰斗任務作為情節鋪排的線索,它服務于影片所要表現的集體主義精神,也通過集體的群戲,塑造了一批鮮活的戰士形象。
三、戰爭場景的視聽高水準
在中國以往的戰爭動作電影中,戰爭場景的視聽呈現往往成為影片觀賞性的短板,這既來源于尚不成熟的電影工業水平,也跟創作者的影像表現觀念相關。實際上,戰爭場景的真實感、震撼力是這類電影的本質需求,無論是在主旋律價值觀下表現英雄人物的戰斗與犧牲,還是表達戰爭電影一貫的“反戰”主題,都需要在視聽層面將戰爭的殘酷性、真實感帶給觀眾。隨著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新主流戰爭動作電影的視聽效果逐漸達到了這一目的,在戰爭動作場景的呈現上,可以比肩好萊塢電影工業的水準,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
戰爭場景的真實感、震撼力、殘酷性早在《集結號》中便有所展露,而從《湄公河行動》開始,特別是《紅海行動》,中國電影對戰爭場面的拍攝已經日漸成熟,能夠將真實的戰爭展現在觀眾面前,給他們身臨其境之感。一方面,在娛樂性上讓觀眾大呼過癮,以“燃”字褒獎之,另一方面,戰爭的殘酷性深深地震撼著觀眾的心靈讓,讓他們對戰爭的有了更加深層和復雜的理解,這是中國以往的戰爭動作電影不曾做到的。
《戰狼2》相對第一部在軍事動作場景上更近了一步,將槍戰、搏擊、墜機、坦克戰揉合在一起,特別是片頭的水下長鏡頭搏斗,為中國動作電影貢獻了一場驚艷的動作戲。而《空天獵》則首次將中國最先進的戰機直接展示于銀幕之上,用“真機實飛”的方式,打造了一個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空中戰場,填補了中國電影空戰場景的空白。
同樣,《紅海行動》憑借高熱度、高精度、高密度、高強度乃至帶有轟炸性的視覺奇觀奪人眼球, 在各種向度上都實現了超越,做到了極致。影片幾乎完全放棄了由幽默等藝術手段構成的“輕”的一面,而是以純粹的重工業手段打造成全程強情節、高密度,讓人目不暇接、喘不過氣。整場電影都是在高強度對抗與較量的鏡頭中完成,同時又有高技術的清晰與逼真,有身臨其境之感。 首先,空間廣闊,場景豐富,大海與沙漠之遼闊,高山與峽谷之壯闊,都市與小鎮之差異,自然 環境的強烈對比,嚴酷與蒼涼,時時給人一種移步換景之動感。其次,城里的巷戰,小鎮的狙擊, 沙漠的截擊,戰斗之激烈,從汽車、裝甲車、坦克到飛機,無處不是戰場,無處不是技能的較量,機械對抗產生的奇觀畫面,令人稱奇。“戰爭是殘酷的,只有在殘酷中升騰起正義的力量,才能化殘酷為審美,”3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紅海行動》通過一系列奇觀畫面完成了審美轉化。這一點,超越了此前中國某些“大片”止于視覺奇觀而不能達到審美轉化的缺憾。
值得注意的是,新主流商業大片的視聽奇觀,并不僅僅服務于電影的娛樂性,它們往往同時滲透了創作者的“反戰”觀念。戰爭中噴灑的鮮血和殘肢斷臂,并沒有被鏡頭刻意回避,而是被直觀地展示給觀眾,這是戰爭場景的奇觀性中具有價值影像力的元素,它們引起了觀眾對戰爭和災難的思考,使電影始終保持了對和平、正義、和諧的價值傳播,這是對傳統主旋律電影的超越。
注釋:
1.宋維才:《大國意志、主流價值與商業精神》.[J].當代電影.2016.8
2.周野、都翔蕤:《情與理的糾纏及其和解》.[J].中國電影評論.2017.23.012
3.張德祥:《紅海行動》:中國大片的新境界.[J].文藝報.2018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