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高峰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語文試卷講評的改進和方法,綜合運用及各種教學手段,有針對性的講評,就能不斷提高講評質量,使學生在老師指導分析和講解下,總結經驗 ,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關鍵詞:語文試卷;講評技巧
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語文試卷講評的改進和方法,綜合運用及各種教學手段,有針對性的講評,就能不斷提高講評質量,使學生在老師指導分析和講解下,總結經驗 ,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加強閱讀理解及分析能力,加強課內外溝通,培養習作與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一、分析具體存在的原因
(一)綜合能力薄弱
本次考試內容,面廣,有拼音,詞語的理解,日積月累、句子的改寫,閱讀理解,習作。學生對綜合性較強的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如,句型的變換(反問句、修辭手法)只有在試卷上、練習冊上出現,綜合性的習題訓練較少。有的學生不認真讀題,沒有理解文章內容,沒有真正領會句子含義,更缺乏理解的深度,所以失分較多。
(二)學生的書寫不規范
平時對學生的書寫不夠重視,對有些字掌握不牢固,要么少點,要么少橫,比如,有部分學生在寫“幼”和“幻”的時候,總是把兩個字搞錯,辨不清,真正到考試的時候,知道自己寫得不對,涂抹好幾次,但最后還是沒弄明白。再如,“延”和“廷”里面的結構總是分不清,因此書寫也出了問題。
(三)課外閱讀量不夠
課外閱讀有一定的梯度,再加上學生沒有深入把文章意思理解透徹,回答問題抓不住關鍵。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夠,不會概括段落大意,意思表達不明確。學生的思維不夠開闊,只要是老師沒有講到的,就不會做,做不好!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至于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分析短文,學生沒有掌握方法,不會思考問題,就出現很多問題。
(四)習作中審題不清
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選材較好,文章內容豐富多彩,語句優美流暢;中心明確,結構比較完整。失分原因:
1.審題不認真,沒有按作文的提示去寫,不能圍繞一件事去寫。作文顯得條理不清,語句不通,非常零亂。
2.文章內容空洞,思維不夠開闊,缺乏優美的詞句,敘述不夠真實具體,文章字數較少,不能將自己的語言很好地組織起來。
3.寫作技巧欠缺,作文的方法沒有掌握,文章敘述不完整。
二、如何講評試卷
(一)討論交流,釋疑解難
教師講評試卷時不能一講到底,越俎代庖,包辦一切。講評課應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原則,講評的起點能使大多數同學受益,既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充分利用教師的主導地位對學生施加影響,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引導學生參與問題的發現、錯因的分析、矯正措施的制定,以增強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受,促進學生自我評價和獨立矯正失誤能力的提高。
(二)分清重點與一般
要通過講評課,解決一些問題,必須放棄一些問題,有所得,必有所失嘛。講評課應抓主要矛盾,應選擇那些難度適宜,多數學生存在錯誤的題目作為主要講解內容。通過錯誤原因分析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做題技巧和方法,從而明確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全體與個體都要兼顧
因為講評課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主要是解決了一些共性問題,個別學生在解題中的特殊問題,在課堂上往往無法得到關注。課后老師很有必要進一步給予個別輔導,以幫助他們徹底弄清沒有弄懂的問題,強化講評效果。
(四)鼓勵與表揚為主調,切忌只批評不鼓勵的做法
可以有選擇地讓尖子生做老師,讓他們承擔一部分試題的講解。例如科技文閱讀題,他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有時會比教師更加準確。每一大題的一些基礎知識,我一般讓文科突出的學生講解。尖子生講題,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暴露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讓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促使成績較好的學生看到差距,向更高遠的目標奮進;考得差的同學,不用老師批評,自己也會難受,所以要盡可能地挖掘其閃光點,加以贊賞,予以鼓勵。總之,要做到及時肯定表揚那些解題思路清晰和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具體原因,是平時學習上的問題,還是臨場失誤,是審題不當,還是答題粗心,應有區別地加以指導,引導學生找出正確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細心答題的好習慣。教師切不可因答卷中的失誤而埋怨、指責、諷刺、挖苦或嘲笑學生,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而要注意激發學生情感,要善于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
(五)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講解試卷,教師主要是要求學生對試題的方方面面進行思辨,換言之,主要是思維的訓練。而我卻經常利用一些閱讀題的材料進行閱讀教學,并且覺得效果不錯。散文大閱讀題的材料是經過出題者精心選擇的內容與文辭俱佳的文段,學生在做題材時沒有時間也無心將其仔細品味,因此在講解這道題時,我會采取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好好品味,有時我叫一個學生朗讀,有時我讓全班學生齊讀,有時我自己范讀,有時我甚至把它制成錄音帶播放。有時是讀一遍,有時是讀兩遍或三遍,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方法。
三、總結啟示
語文綜合能力較強,涉及的角度很廣,我們今后的語文教學,至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些努力。
(一)繼續重視識字和積累
教師在教學中應繼續重視詞語聽寫、詞語抄寫和組詞、形近字的訓練。課內的積累,凡是書中出現的四字詞語,都讓學生掌握,并學會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
(二)加強閱讀教學
每次考試學生的閱讀得分最低,所以,只有讓學生多接觸文本,用心讀書,才能獲得個人的理解、體驗和感受。因此,我們要再次提高課堂效率,加強詞句理解訓練,注重理解的準確性。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掌握方法,靈活答題。
(三)激發習作興趣,抒發真情實感
我們認識到平時要著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個性化表達,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適當地教給學生習作方法和習作技巧。同時,我們要鼓勵學生從課內閱讀到課外閱讀,從生活,從各種語文學習環境中積累語言,養成積累素材的好習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為習作做好充足的準備,提筆就有材料可寫,從而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并且在習作中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總之,要教好語文,讓學生真正學好語文,我們將積極探索、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語文教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