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華
摘要:本文從傳統文化元素含義入手,分析圖案標識、建筑裝飾構件、色彩符號等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中的創新,確立其重要性。
關鍵詞:環境藝術;傳統文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越來越重視現代環境藝術的美感和舒適,環境藝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新形勢下藝術設計不斷受到各種外國文化思潮的影響,使得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不斷偏離民族風格。中國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發展,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不僅有助于民族風格的樹立,還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一、傳統文化元素的含義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具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比如我國的古建筑、繪畫、書法、圖騰、象形文字包括刺繡等等文化載體上,記載并傳承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習俗,還有諸如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等無不閃耀著燦爛的光輝。環境藝術設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在對傳統文化不斷傳承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更具時代特色。
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中的創新
(一)圖案標識
圖案標識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元素,融文字、造型、色彩等多方面的藝術表現形式于一體,既可以在藝術設計中直接應用,可以作為建筑造型的一部分,通過參考其圖形的造型色彩等藝術元素,將其運用到環境藝術中來,將傳統圖案中蘊含的信息重新設定一種視覺語言,比如喜鵲登梅等花鳥系列代表著“喜上眉梢”,將其運用到窗戶的雕花上面,或是建筑的柱子上面,引發人們情感的共鳴,完成造型藝術上的轉變。全球關注的體育盛會奧運會的標識,比如北京2008申奧標識和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中國”都是運用中國古代吉祥圖案的經典案例,包括中國結,象征團結、協作,整體形象充滿動感,表達奧運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再有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中心—鳥巢是靈活運用中國元素的杰作,其創意來源于中國的玉玲瓏和瓷器等的裂紋團,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精巧、靈動的一面,用輕盈的曲線編織了一個極具現代感的橢圓形外形,是中國文化元素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完美結合。中國圖案歷史悠久,內涵深刻,美輪美奐,民族色彩濃郁。
(二)建筑裝飾構件
建筑中的木質構件和裝飾物作為一種民族符號,對中國文化的建樹和傳播有著明顯的標志性作用,斗拱,作為較大建筑物的柱與屋頂之間過渡部分,作用是承受上部凸出的屋檐,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恰是運用斗拱作為重要元素使得中國館以最具民族特色的元素、最凝練的外觀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再有馬頭墻,作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形似馬頭,主要防火防風,其淡雅的色彩在中國民居建筑中獨樹一幟,深圳萬科第五園主要將馬頭墻作為一種裝飾性構件進行改良將復雜的原型轉為簡化后的方形組合,包括珠海云山詩意花園按照徽派馬頭墻作為遠觀剪影,均體現了古代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中的創新。再有瓦當,與篆刻、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相結合,作為歷史文化元素符號,為環境藝術融入更多中國味道。西安市西大街運用瓦當在道路兩側作為仿古建筑,同時也應用于人行道的鋪設中。
(三)色彩符號
色彩,作為環境藝術中具有視覺影響力的符號具有重要的藝術感染力,和理性的建筑結構以及嚴謹的空間布局不同,更偏感性,這種感覺層次包括對色彩的溫度感、距離感,是對外界物理刺激產生的視覺效應,比如綠色代表希望,紅色代表熱烈,黑色有深沉穩重之意,白色代表清純神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色彩蘊含著深厚的意象味道,比如青花瓷、故宮紅等根深蒂固的色彩語言正是傳承于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以故宮為代表的建筑群,紅色的宮墻,黃色的琉璃,紅黃成為中國傳統色彩的代表,宋朝時期文人園林或是私家園林白墻、黑瓦搭配以黑色木門,整體相當清雅。這些都可以在現代環境藝術中得以傳承。秦皇島湯河公園的“綠蔭里的紅飄帶”,在保留原有河流生態綠色基底上,引入一條“紅色飄帶”,大膽利用了紅色和原有的綠色相對比,增加了可視性,紅色作為中國的吉祥色令人興奮愉悅。
三、環境藝術中傳承傳統文化的作用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比如古建筑和園林藝術堪稱世界明珠,帶給人們無限的視覺享受的同時也成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靈感來源。因此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采用合理的手段運用于現代環境藝術之中,對于促進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意義重大。
(一)作品生命力得以增強
藝術作品因其獨特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經萬年洗禮,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在環境藝術中進行傳承,學習和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彰顯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不斷延展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空間,傳播本土民族文化品牌,拓寬創作視野,環境藝術作品才能具有更強的生命力。比如上海經貿大廈將古典的塔型結構和摩天大樓設計相結合,融入美學與力學,實現現代設計理念和傳統文化的對接,增強作品的生命力。
(二)豐富環境藝術作品的文化底蘊
文化傳統所呈現的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在環境藝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需要進一步將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中來,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傳承傳統文化,有助于豐富環境藝術作品的文化底蘊,用富于中國特色的藝術元素來促進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使得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更具人文精神,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增強藝術作品生命力的同時,加深其文化底蘊,深化藝術作品的和諧,發揮環境藝術作品的審美性和實用性。
總之,文化元素作為一種通用語言,出現在豐富多樣的環境藝術作品中,觀賞者能夠通過符號加深對設計理念的理解。傳統文化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始終處于變化發展之中,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僅要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元素還應該學會創新,設計者一方面要堅持學習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則要不斷進取,不斷改進和優化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的各個環節,推動創新步伐,促進環境藝術設計發展。
注:此文系2017年保定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指導計劃課題《環境藝術中傳統文化元素的創新發展》課題編號:17ZR045結項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