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寧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學的主要研究之一。一般認為,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發展,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健全的人格,而且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新興力量,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都逐步成熟,因此,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他們現在的學習和日后步入社會的發展都非常關鍵,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文章從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目前狀況出發,探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策略。
關鍵詞:心理教育 大學生 途徑 策略
我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經歷了從初步認識到逐步深入的階段,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為研究主體,根據其表現的心理理由有針對性地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心理輔導等,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觀,從而形成健康心理,建立健全人格品質,更好的適應生活和社會,《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理由呈現出多樣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殺人事件,更是引起全社會的強烈關注,一時間,大學生心理健康理由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因此,積極探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策略,對大學生健康而全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理由
(一)獨生子女的壓力理由
大學生從外表看,是一群亮麗光環的年輕人,實質上也是承受巨大壓力的一個群體。當代大學生大多是90后,普遍為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下的獨生子女,未來他們將承擔著獨自贍養父母養育孩子的雙重壓力。此外,由于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很多獨生子女還表現出孤獨和自私的特征,直接影響心理和性格的健康發展。
(二)階段教育的過渡理由
這方面主要表現在高中到大學的深造學習階段,高中的學習更多的是同區域孩子的任務型教育,這個時候的學生以認真上課、努力考試為主,很少有多余的時間去支配其他的生活,大學則是告別高中的階段,學習上以自主學習為主,多方向全面發展。在平時相處方面,與高中同地域同學不同,大學同學都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慣、行為舉止、處事策略等都具有很大差異性,因此,很多從高中到大學階段的學生,常會因為不能迅速適應新環境而出現焦慮、苦悶、悲觀、孤獨等消極情緒。
(三)戀愛引起的感情理由
在大學這個相對輕松、開放的環境下,愛情萌芽似乎更容易滋生一些,大學生談戀愛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發育成熟的中后期,對愛情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在感情方面缺乏正確的認識和引導,則會出現很多失戀分手等現象,造成一種心理上的感情挫折,如若處理的不好,很容易做出一些怪異極端行為。.學習產生的壓力理由不同于高中死記硬背式壓縮時間的教育方式,大學教育可支配的時間相對更多一些,學習也更具有自主性,這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自我處理和解決理由的能力。對于本身自控能力差,不善于利用時間的學生,常常會沒節制的浪費多余的時間在網絡或學習以外的其他事情上,進而造成學習的被動局面,考試臨時抱佛腳,學習不扎實、成績不理想也使大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
(四)理想和現實的差異理由
高校是各種人才匯聚的地方,大學階段更是自我認識和價值觀確立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感,并且希望對外輸出式的展現自己的想法,常常對事物表現出自己的意見和意志,對自己的理想也更多的處在非實踐階段。因此,當理想與現實碰壁時,會對一些東西產生懷疑,報以頹廢消極的應對策略,長久下去對心理健康發展非常不利。
(五)社會就業方面的理由
每年都是最難就業年。這是對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準確概括,大學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也是在校大學生普遍關注的一個現象。步入大學的時候我們往往對未來的工作充滿憧憬與展望,渴望通過自己的全面學習,規劃著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有的時候社會的需求和自己的愿望不一定成正比。自己存在的理由、所學的專業、社會對各種人才的需求等都會成為企業招聘過程中考慮的因素,不能在畢業時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對自己的前途不自信甚至灰心,從而產生自卑、抑郁、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策略
(一)自我教育
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質還應從大學生個人出發,內因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也是造成事物變化的核心。所以要充分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從自身方面不斷探析心理健康的教育發展。比如,大學生可以在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通過與不同群體和行業的交流接觸而擴大自己對不同人、事的心理承受力。此外還應該全方位的汲取知識,特別是能正確引導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通過實踐和理論學習的形式,使自己的自身心理狀態有更清醒的認識,從而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二)學校教育
學校對大學生的健康教育教學不能像完成任務似的止于形式和表面,應該深入開展,作為課堂教學和經常性活動的一部分。心理理由的出現是有一定的潛伏期,如果平常不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旦發生,會造成更嚴重的后果。此外高校老師們還可以根據自己教授專業的特點,加入一些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比如,影視專業的學生,老師可以在專業學習的課堂加入影視心理學的知識,通過分析影片人物的不同心理特征,來引導學生對自身心理的深思。學校教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如何通過學校的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正確引導,是學校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