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凌云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高等教育也在不斷的進行推進和改革,把網絡和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加入到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中已經成為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與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相比,網絡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使原來乏味枯燥的“單一教學”變得生動和立體起來。本文就此方面進行了細致的闡述,從理論基礎出發,探討了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剖析了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意見和建議,以求最大程度上發揮信息技術在輔助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功能,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網絡;多媒體;信息技術;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在為我們創造了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在悄然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網絡和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教學的結合便是這其中典型的例子之一。具體來說,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教學的結合是指信息技術與某一學科的課程目標、結構、內容、資源和實施步驟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該學科的一部分,并起到督促、增進、加強和輔助該學科學習的作用。
在高校的眾多學科中,受此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大學英語。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遵循著“黑板粉筆錄音機,課本筆記復習題”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張嘴說英語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即便是在課上有了可以鍛煉口語的機會,大多數的學生也由于害羞、膽怯等心理因素而不能夠充分利用,教師就更不能奢求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得到“聽說讀寫譯”的全方位學習與鍛煉了。但是,當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整合以后,英語學習就由原來的乏味枯燥的“單一性平面教學”而變得生動和立體起來。很多抽象的知識(如語法、句型訓練等)都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從多維角度、多個體例、多種方式傳授給學生,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建了輕松的學習環境,豐富了英語課堂的授課內容,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英語學習。
多媒體網絡教學是大學英語課程建設和改革的全新嘗試,它不僅僅是單純教學模式的改變,而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變革。東北電力大學為了探索出更有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資源的保障下,大學英語教學組突破了“教材+黑板+錄音機”的傳統教學模式,同時為了更好地整合與優化多媒體教學資源,我們開展了貫穿大學1—4學期的多媒體教學空間,并且在課堂之外加入了雅信達英語網絡學習平臺的自主學習任務。此外,學院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在利用多媒體及網絡環境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成績上我們做了一些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學生英語實用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一、網絡和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結合的理論基礎
第一,多元智能理論。美國教育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根據這一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就應考慮學生的“優勢”智能,綜合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全語言、操作、合作學習等),設計符合個體需求的、合理的信息技術方式和方法, 幫助學生“取長補短”。同時,教師的授課過程也是為學生創設積極的信息技術教育環境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強調激勵和開發學生的主體動力和內在潛能,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學習內部動力機制,促使他們在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和個性特長等方面都獲得全面發展, 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第二,便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注重維護人的個性尊嚴,是一種主張 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體現的哲學思潮和世界觀。在人文理念與科學知識日益融通的今天,人文主義在吸收了東西方教育理論精華的同時, 又有了新的內涵—教育不是單純地依靠外部力量的引導與塑造,更重要的是一種源于精神內部的活動;教育應該是強調情感溝通,且具有個性色彩的認知活動。根據人文主義的核心理念,在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整合過程中,教師就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參與者,并通過學生全身心的參與來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效率與效果。
二、網絡和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使用中的突出特征
信息技術在不同的學科領域中有著迥然各異的特點。在大學英語教學這一領域中,信息技術的突出特征主要體現在多媒體輔助教學、自主學習中心和移動學習等方面。
首先,多媒體技術介入下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手段靈活多變。多媒體的介入可以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在時間分配和課堂活動方式變換等方面也更加靈活;教師可以通過精彩的導論課,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鼓勵學生運用英語思維進行思考,使處于不同英語學習階段和水平的學生都能對英語學習有一個積極的態度; 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還可以進行有趣的課堂活動(如:英語對話、學唱英文歌曲和講幽默故事等),用以活躍課堂氣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借助多媒體設備,教師也可以通過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如采取任務型、主體型或情景型等教學方法,在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的同時,加大學生的技巧訓練力度和語言信息輸入,力求做到使學生能夠“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鼓勵和啟發等教學方法,不斷地為學生提供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和語言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
其次,自主學習中心輔助下的課后學習:學習內容豐富,提高綜合技能
基于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中心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學習條件和環境,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心可利用因特網和校園網進行英語自主學習。學生在大學期間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學會學習”,即培養和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自我的持續發展、提高終身學習能力。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為學生實現這一目標插上了“理想之翼”。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心可以獲得多項學習內容,如:教師留的課后作業、對過往知識的溫習、對新課內容的預習、單元測試、人機對話、課外知識拓展、英美影視欣賞等。自主學習中心服務器上比如東北電力大學正在使用的雅信達英語網絡學習平臺,不但有豐富的學習資料、動靜結合的視聽素材,還有眾多英語學習的材料可以為學生提供拓展的課外知識,讓他們可以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等。同時,人機對話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張嘴說英語”的內心恐懼和膽怯,在鍛煉學生聽說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同時,還可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與學生進行溝通,在增進彼此情感交流的同時,還可以適時地了解學生的動態,以便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改革及創新。
最后,移動學習拓展下的課余生活:打破傳統局限,充實第二課堂。移動學習是信息技術對學生現有學習方式的有效補充,區別于多媒體輔助教學和自主學習中心,移動學習具有其特有的優勢和魅力:學生的學習環境不再被局限于多媒體教室里或是電腦桌前,學生可以自由自在、隨時隨地進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學習。從簡單的“查單詞”“記事本”到復雜的“資料查詢”和“短時學習”,移動學習的興起與普及,不僅可以豐富和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還為學生拓展了隱性的學習空間。例如,為營造良好的校園英語環境,大學中英語第二課堂的活動有很多,有英語角、英美文化講座、英語戲劇比賽、英語知識競猜、英語口語大賽和英美影視欣賞等。通過移動學習,學生不但能夠隨時隨地、主動解決在第二課堂中遇到的問題,還能夠在豐富多彩的英語第二課堂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提高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三、網絡和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和建議
網絡和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所帶來的優勢和形成的突出特征是比較明顯的,但是這項技術的應用對老師和學生也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在使用中也可能會出現種種問題,或者產生一定的誤區,所以需要老師和學生們多加注意,避免出現問題,或者出現問題時用正確的方式積極的解決。
第一,明確課堂教學的教師角色。雖然較之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提高課堂效率,但當教師過多地依賴于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教學時,卻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產生弊端。所以教師應明確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結合的主題應該是英語語言學習,主體應該是學生,而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師才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只有明確自己的課堂角色,教師才能遵循課堂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和課堂教學活動、整合并優化課堂教學資源,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領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第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介入,使課堂英語教學的知識量得以迅速增長;自主學習中心和移動學習的興起,使學生英語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都得以大幅度拓展。換句話說,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整合的最大受益者是學生,但是同時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適應這全新的課堂學習,如何把握這擴大后的學習時空,如何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心理,如何承擔起自主學習的角色等。因此,教師應在英語課程開課之初,就說明在信息化學習環境中大學英語授課和學習的特點,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幫助學生了解自主學習中心的信息化平臺和移動學習的數字化資源,輔助學生構建自我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之間開展交流與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實現從學校教育向終生學習的轉變。
四、課堂實踐流程
首先是學生的課前預習,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平臺的學習資源,查詢課文作者相關信息;通過網絡詞典查詢生詞的用法;聆聽課文的朗讀錄音或MP3,大致了解課文的內容,從而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接下來就是課堂授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先利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對上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然后再進入本節課課程內容的講授。當然在上課之初,教師應盡量少用多媒體,以和學生用英語做課堂互動為主,少量的板書(如利用個別重點單詞給予強調或提示)為輔,對上節課的內容—尤其是重要的知識點和難點—進行復習與總結。這一步驟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還可以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便教師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
然后進入到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當中。先是對課文進行一個有效導入,大概6,7分鐘左右。這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通過PowerPoint課件,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作者和文章背景的相關內容。為了能夠更好地檢驗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英語介紹作者的寫作風格及其作品大意等。然后,通過PPT給出課堂互動話題,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課堂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傾聽學生的討論,并在討論結束后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從而帶領學生順利進入課文的正文講解。
接下來就是課文重點難點講解,這個環節時間會比較長,根據教學計劃的分配來進行時間支配。大概過程是利用課文朗讀的光盤, 鼓勵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進行語音、語調的模仿和不良發音的糾正;利用教師課前制作的PPT,向學生展示本課的重要知識點和難點,如本課中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高頻詞匯、常用詞語搭配和長難句講解等,并做出相應的擴展,增加學生在課上的知識獲取量。
最后在課堂結束之前,教師應利用短暫的時間,對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進行再次強調和總結,幫助學生強化對本節課重點和難點內容的消化吸收和理解,并為學生留課后作業,指導學生準備下節課的學習內容。
課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比如雅信達英語網絡學習平臺和批改網等進行自主學習和移動學習。學生可以拷貝教師上課使用的 PPT,在復習的同時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查漏補缺。此外,學生還可以使用這些自主的網絡平臺去培養及訓練自己的綜合語言能力,比如通過聽力題庫可以聽各種新聞類素材,提高自己的聽力能力,同時完成課后作業以及進行課外知識的學習和擴展等。
總之,網絡和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摒棄畏難情緒;通過精心設計課堂“任務”,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調整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此外,正確運用二者整合的優勢,還會輔助大學英語教學,提升英語教學質量,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素質、促進其終身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曉光.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新課型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1):98-99
[2]高玲.信息技術環境下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6,(6):59-61
[3]王軼,劉銘.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7,(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