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鑫
摘要:本文旨在對教育目的進行初步的解讀,從明確教育目的的含義入手,對教育目的的可行性以及教育目的的意義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教育目的牽引著教育活動的行為方向,對教育目的進行分析對有效進行教育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教育目的;可行性;個體本位;社會本位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林永惠等主編的《教育學》一書中提到“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要達到效果的預期要求。教育活動在開展之前,其結果就已經觀念的存在于教育者的頭腦中了。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目的也就是在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所產生的變化或結果。”[1]而具體的教育目的,又有著廣義和狹義之分,區分廣義與狹義標準的根源就是通過學校有意識有規劃的教育與學習者日常的學習行為來加以界定的,“狹義的教育目的是由國家確定的教育應培養的人的質量規格和標準”,這種培養規格和標準便是在學校教育中得以貫徹和實現,狹義教育目的的提出是國家根據社會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需求,以及接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狀況來確定的。各級各類的學校必須努力使學生符合國家提出的總要求。廣義的教育目的,據筆者理解是一定程度上包含著狹義的教育目的,即學校教育在內的一切教育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是對整個教育活動的基本定向。一般來講,“狹義的教育目的是屬于大多數人認同的教育目的,具有明顯的科學性、預見性、規范性和專門性等特性,更能夠客觀地體現出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更符合學生發展的客觀規律”[2]。筆者在文中也偏重于狹義的學校教育的教育目的,并在此基礎上做出論述。
二、教育目的的可行性
教育目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為了達到教育的預期而設置的目標,也可以說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的指南,教育目的指明了教育活動的發展方向,預定了發展結果,使受教育者的發展產生社會所需要和期待的變化。因此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必須具有可行性,而不是虛幻的設置不可達到的目標。
“可行性”這一詞與“做到或實現的可能性”、“可以行得通的”、“有可能成功的”這一類解釋有相同的含義。教育的目的是用來督促教育活動的進行和檢驗教育結果的實現,因此教育目的是在根據一定的事實基礎,個人條件等多重因素綜合考量之后制定的可實行的具有成功可能性的目標。
教育目的設置的可行性是教育活動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可行性教育目標的設置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育目的的達成使受教育者產生積極的心態,教育目的能夠使受教育者看清使命,產生動力,從中體會到生存的意義與價值。教育目的指引受教育者把重點從過程轉到結果,當受教育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結果,就能明晰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達到怎樣的彼岸。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分清輕重緩解,把握重點,從而避免茫然無措的無助情緒,之后集中精力攻克難關。教育目的督促受教育者把握現在,提高奮斗激情,受教育者產生信心、勇氣和膽量,使自身完善,永不停步,最終成長為一個成功的人。因此,教育目的的可行性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三、教育目的的意義
教育目的應具有人的進步與社會發展的雙重意義,很早以前教育家就曾提出了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與教育目的的個體本位,“個體本位論”的觀點主要是個體價值高于社會價值,教育目的在于使人的個性得到發展并根據個性發展的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社會本位論”的觀點則是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教育目的在于使人社會化并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二者皆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但就筆者看來,教育目的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雙重的意義,一重為個人自身的意義,一重為社會的意義。社會是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也是由個體的活動促進社會的運轉,個體也受社會的氛圍的影響。所以二者實為相互依存,不可單獨而論的。
教育目的社會層面的意義。在社會層面,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養成符合社會準則的公民,使教育者社會化,保證社會生活的穩定與延續。教育是社會的公共事業,教育目的的實現承擔著培育學生掌握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所必需具備的態度、知識、技能這一社會責任。人是社會中的人,人的成長與發展都不能脫離社會,并且受到社會的影響。每個人都處在社會的關系網中,個人的價值必然要通過社會的價值來實現,這在教育目的的社會層面中是尤為重要的一點,與此同時,教育目的在社會層面的主要意義是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公民,教育目的的確立也應以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為導向,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公民。
教育目的個人層面的意義。教育目的影響著教育的整個過程,也最終影響到學習者個體的身心發展。教育目的的個人層面在于督促自我充分自由的發展,教育目的的實現是對教育過程與結果的肯定,因此,教育目的能夠促進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的發展,促進個體的有差異的充分發展,幫助受教育者充分發揮其內在的潛力,形成個人的獨特性。現今社會,學校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話題,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與財力,其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孩子自身的能力,讓孩子能夠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在此基礎上,可以很明晰的感受到學校教育中教育目的在個人層面的重大意義,人在社會中首先要獲得生存的能力,然后再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因此,教育目的在個人層面有著最基礎的意義,即保證最基礎的衣食住行。同時,也有著終極層面的道德意義,即愛與正義。
無論是從社會層面還是個人層面來看待教育目的的意義,終究還是發現兩個相互融通,因為人存在于社會之中,沒有人能夠脫離社會而存在。而社會是由個體的人來共同組成,沒有人的社會還能稱之為社會嗎?教育目的的意義,就在于成就更積極的人,更進步的社會。
四、總結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落實教育的發展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明確教育目的對教育的實施與發展亦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目的為行動指引方向,以正確的航道規范教育行為。教育目的的可行性也為教育行為的進一步踏實落實提供了保障,只有在教育目的可行的情況下才能有效的避免教學活動的教與學的雙方產生無助、迷茫的情緒狀態,更好的將教育活動發揮出它所應有的教書育人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林永惠,路玉才.教育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6
[2]楊婷.論教育價值與教育目的的關系[J].科教導刊.2016(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