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摘要:幼兒繪畫的指導過程是強調創造的過程,是發揮想象的過程,是發展個性的過程。教師盡量少干預,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不能太在意幼兒的創造結果;教師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觀察、分析孩子的各種情況并準確把握,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教給孩子技能技巧,讓孩子畫出心中的畫,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 繪畫活動 指導 探索
繪畫,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培養兒童創造能力和高尚情操、促使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孩子們樂于用畫畫來表現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意愿,在創作中發揮潛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可見,繪畫在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由此,合理組織教育活動,科學指導幼兒繪畫 就尤顯重要。
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導幼兒的繪畫活動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 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應支持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 為激發幼兒繪畫興趣,有效開展幼兒繪畫活動,依據《綱要》的指導要點,本學期我對幼兒繪畫活動過程中的指導策略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多形式地豐富幼兒的美感體驗
我們知道,繪畫活動就是將眼睛所見、引起內心沖動的事物通過手的動作描繪出一個“無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動,所以美術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體現出來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強烈。美國專家認為,孩子們的涂畫畫實際上包含著積極的視覺形象思維。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靈無時沒有,無處不在,關鍵是我們如何引導幼兒走進自然,感受生活,讓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引導幼兒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這是激發幼兒審美情感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指導他們觀察各種物體的形狀、色彩,如藍天白云、桃紅柳綠、青山綠水、亭臺樓閣、飛禽走獸……并讓幼兒說說這些自然畫面為什么會這樣美。這些事物都給幼兒帶來心靈和視角上的愉悅感,在討論的過程中,幼兒知道嬌艷的玫瑰和暗綠的葉子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以鮮明的感覺,這是色彩美;形態各異的花卉樹木排列在一起,給人以錯落有致的感覺,這是形態美;古色古香的涼亭在綠樹紅花的掩映下,給人以秀麗的感覺,這是藝術美。漸漸地他們會發現周圍事物中蘊涵的自然美,這樣就豐富了幼兒頭腦中的“內在圖式”,積累了創作的素材。
二、創設游戲化的繪畫情景,多途徑地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繪畫是兒童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美的體驗強調,做事情是為獲得真正的樂趣。我們教幼兒繪畫,不是為了培養小畫家,而是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通過畫畫使幼兒的認知、情感等得到健康發展。每一次繪畫活動,都應創設輕松愉悅的環境,使幼兒自始至終沐浴在溫暖快樂的氣氛中,重視他們在創作中的情感體驗與態度傾向,才能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達到活動目的。
如何使幼兒在繪畫活動中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并真正體驗到快樂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創設游戲化的繪畫情景。因為游戲是一種能夠使幼兒將內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外部表現的活動,幼兒作畫的動機就是出于游戲的愿望,他們看重的是作畫的過程,并從中得到愉悅。教師只有充分運用游戲手段,安排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不斷變換形式,為幼兒的藝術創造提供條件,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才能給幼兒的創作活動帶來樂趣。如在命題畫花布的活動中,我是這樣安排的:我抱著布娃娃,對幼兒們說:“過幾天,就是小麗麗的生日了,她很想穿一條漂亮的花裙子,我們送給她好嗎?”幼兒齊聲說:“好!”接著我又說:“不過在做裙子前,先要設計一些美麗的花布,你們想想看小麗麗喜歡什么樣的花布呢?”幼兒可來勁了,爭著說出了格子布、彩條布、點子布、星星花布、小動物花布……整個活動,幼兒始終沉浸在“我是花布設計師”這種快樂的情景中,大膽想象,設計出各種色彩鮮艷、圖案新穎的花布,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三、創設自由寬松的心理環境,多角度地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作畫技能、創新
能力等等都是不同的。教師應該承認幼兒的個體差異,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繪畫活動中,以滿懷期待的心理對待每一個發展中的孩子,并因勢利導,發揮積極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如孫鴻霖小朋友想象力比較豐富,作畫大膽,構思新穎,但有急于求成的小缺點,他的作品粗看比較零亂,色彩單調,細品方知新奇之處。對于這樣的孩子,我一方面肯定他的獨創性,另一方面則用商討的口吻,鼓勵他認真選色、涂色,豐富畫面的色彩。楊銘玉小朋友喜歡臨摹范畫,線條流暢、色彩鮮艷是她的作畫優點,也許是女孩子愛美的天性所使,不管什么畫面,都喜歡添上翩翩起舞的蝴蝶、振翅欲飛的蜻蜓,我在贊賞她良好的作畫技能的基礎上,著重引導她聯系生活經驗,拓寬思路,向她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諸如“這么漂亮的大輪船開在海洋里,誰來歡迎它呢?”、“這些小朋友為什么這么快樂?他們在干什么呢?”……慢慢地她的思路開闊了許多,添畫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多層面地去賞析孩子心中的畫
一幅兒童畫,就是一個幼小心靈對世界的一次探索。現實生活在孩子們的幼小心靈里留下許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們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使他們獲得了大人們所體驗不到的生活情趣,他們的畫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爛漫的稚氣。對于幼兒的作品,我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畫的框框去評價。
(一)遵循發展規律
幼兒繪畫有其一定的發展過程,從涂鴉——再現——創造,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面逐漸擴散,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評價幼兒的作品應有不同的方式,如果教師方法不得當,可能會使幼兒繪畫興趣從此被淹沒,影響今后的發展。
(二)尊重個體差異
個體差異在任何教育活動中都存在,在繪畫中也不例外,一個班的孩子,有的聰明靈活,有的思維嚴謹,還有的可能會有些遲緩,他們的繪畫水平不會是一條水平線,作品也就千姿百態。我們要根據個體差異,善于發現每個幼兒的特點,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給予正確的評價,促進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