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在豐富的物質生活之后,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展現出對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更迫切的需求,這也促使我國文博產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基層博物館作為傳承中華文明、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其數量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近三分之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中也有相當數量的博物館面臨“展品寥寥、少人問津,館員慵懶、做天和尚敲天鐘”的運營窘狀。如何整體提升基層博物館,使其在新時期的文博事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避免公共文化資源的浪費,成為擺在文博事業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根據釋義,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它時而是從過去到今天人類智慧結晶的體現,是自然和人類文明發展的坐標;時而是國家歷史從屈辱走向富強的見證,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時而是從美輪美奐到巧奪天工的精妙展現,是群眾藝術饕餮的圣地;時而亦是人們感懷鄉情留戀往昔的記憶,是不同民俗風情的棲息地。而占到全國博物館多數的基層博物館,無論是在構建當地新時期的文化新常態,還是繼承和發揚地區傳統文化內容,都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是群眾最直接也是最近距離接觸藝術產品的文化前沿,這促使其具有舉足輕重的文化效應及社會影響力度。
一、基層博物館存在的現況
現階段,造成基層博物館運營窘狀的因素并不是單一的,其原因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一)管理體制落后
目前,博物館作為全額撥款文化事業單位,其管理模式主要由國家文物局和地方文管部門組成,其經費的撥付、人事任免、業務的開展、活動的安排甚至館藏文物的定級和人員職稱的評定都由政府管理機構用行政手段進行統籌管理。于是博物館好像政府衍生機構,具有行政級別,運營經費全部來自財政;另一方面,人事制度僵化,事業單位的性質使其受到行政管理的限制,館長等領導崗位也兼由上級部門委任,缺乏選人用人的靈活機制,空有擇優選擇各種專業人才的憧憬,且人員多為終身制,缺乏完善的考核體系和評估標準,更沒有相應的人才激勵機制,財政全額供養,干多干少都一樣,這就造成博物館整體安于現狀,相當一部分工作人員理想缺失,工作上缺乏積極性和進取心。
(二)缺乏經費,硬件設施落后
在實行免費開放的今天,政府對文博事業的投入力度逐年遞增,但相當一部分基層博物館資金短缺的問題仍沒有得到本質改善,財政經費基本用于員工工資發放和辦公室開支,日常運營資金已是捉襟見肘,各種文化活動的專項經費更是嚴重匱乏。當然,也有一部分企業和社會組織對參與文博事業熱情高漲,但資金難有穩定保障,且民間資金很難進到建設投資領域,因此造成基層博物館館舍長年失修,展館陳列無法得到及時更新,展品庫房存在安全隱患,文物儲藏環境惡劣,影響館內日常活動的開展,從而嚴重阻礙了基層博物館的長遠發展。
(三)館內專業人才匱乏
基層博物館發展的另一瓶頸是專業人才匱乏,在文博事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現狀不容樂觀,從隊伍人員整體結構看,從業人員技術素養落后,科研力量較弱,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缺失,傳統手藝后繼無人,人才崗位設置不合理。
同時,基層博物館對人才培養不夠重視,人才培養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文博事業發展的需要,存在“重使用,輕培養”的情況。由于博物館專業人員構成相對復雜,相當一部分工作人員都是以歷史、藝術等非文博專業畢業生身份進入博物館,也有一部分人員的崗位設置是通過轉崗或者退伍軍人安置,他們的共同的特點是都沒有經過正規的系統知識的培訓,所以在專業性很強的博物館工作中難免受到專業限制。如何提高這些員工的業務能力,普及全館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知識,成為當前基層博物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提升基層博物館管理的措施
現階段,基層博物館的發展雖面臨很多問題,但無非是來自于“體制、人才、資金”等三方面,其中,體制改革是關鍵,人才引進是基礎,資金到位是保障,具體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完善管理體制
為了更好實現基層博物館的長期發展,首先,要對現有的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建立獨立的博物館管理體系,實現政事分開,資事分離,使其具有一定的經營權,并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成為獨立的博物館主體。
(二)強化館員專業技能,建立人才激勵機制
要做好基層博物館工作,即使文物藏品再豐富再高大上,沒有相應的專業性人才,簡直就是紙上談兵,為此,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是我們首要考慮的。
(三)加大地方財政扶持力度,拓寬資金籌措渠道
要緩解資金壓力,自然離不開地方政府對基層博物館工作的重視,從而提高地方財政扶持力度。
(四)加強跨區域館間合作,打造中小博物館聯盟
基層博物館發展主要受文物藏品、專業人才和資金等各方面因素制約,在單獨面向公眾時,難免勢單力薄,但若能夠整合區域內或跨區域地區博物館間的資源,加強館間合作,開展各種聯合展出、館間借展、聯合巡展、交流藏品,來提升博物館各種活動整體效益,如收藏文物將會得到很多擴充以提高展出的質量,館間人員的聯合將會很好地改善人才匱乏的問題,聯合展覽的流動舉辦,更能大大降低展出成本,緩解財政壓力,同時,也能實現展覽形式的多樣化。
(五)大力開展社會教育活動
社會教育是博物館的職能之一,隨著時代進步,博物館已不再是知識分子與社會精英的專屬,它的受眾已轉變為普通大眾。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使公眾最大限度地參與和認可,最終為基層博物館帶來人氣。
社會教育要從原先形式單一、內容毫無生趣向開展內容豐富、適合當地不同群體的社會教育活動轉變。如針對青少年,可以開設適合他們年齡層的活動,如舉辦家鄉記錄文物古建、民俗民風的繪畫比賽,也可以和當地的傳統手藝企業或個人合作,舉辦民間手藝(如陶藝初級制作、捏面人、捏泥人、剪紙等)比賽;定期地開展校園活動,可以開設反映家鄉歷史、文化的課程,從小培養青少年的人文素養和藝術情懷,讓博物館成為青少年的第二課堂。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層博物館工作在現階段雖面臨很多問題,但也給我們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這就需要我們打破原有的局面,大膽創新,我相信,塵封已久的基層博物館必將重新煥發,更好地發揮其在文博事業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