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銀
摘要: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內在需要,性健康教育問題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通過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幫助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性知識,形成正確的性觀念和健康的性行為,促進大學生的自我成長和人格完善。
關鍵詞:大學生;性健康;性教育
性教育的內涵性教育是指針對青少年進行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等特點的教育,是以性人格教育為核心,以性生理的學習認識為基礎,以性心理的調試為教育手段,以性道德建立和行為規范訓練,以改變人們的態度和技能為重點開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工作關乎到我國青少年未來的全面成長, 加強大學生性健康教育,分析并總結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性教育途徑和方式,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性認識和性價值觀,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加強大學生性健康教育意義
青春期是性發育的重要時期,步人青春期的大學生由于性生理發育成熟與性心理發展相對滯后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等方面的問題和困擾。這些問題,往往與他們對性知識的無知或對其教育不當有關。同時,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社會變革帶來的巨大變化,知識信息渠道的擴增,良莠不齊的信息,極大的影響著大學生對戀愛、婚姻、人生價值的看法,大多數同學能正確對待、正確處理,但也有不少同學受到片面甚至錯誤性性信息和“性思潮”的影響,出現了心理與行為上的偏差,甚至導致由性無知引起的自身傷害等個體問題以及未婚先孕、性病、艾滋病、性犯罪等社會問題。如何通過性教育幫助大學生獲得有關性和生殖健康及權利的準確信息,學會一些生活技能,具有積極的生活選擇,如:對性與生殖健康的積極態度,負責任的能力,尊重他人,負責自我等能力等,以促進大學生正常性生理和性心理發展,促進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和健康人格的發展,為當下和未來健康幸福的生活奠定堅實基礎,成為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和使命。
二、完善以素質教育為平臺的多元途徑和載體
大學生的性教育應以素質教育為著眼點,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為目標,這就需要建立多元的性教育知識體系和渠道體系,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建立起科學、健康、開放的分層分階段的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學習體系。在實施性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性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對大學生進行集中、科學、系統、規范性教育的主渠道。在課程建設方面,加強性教育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建設,編寫適合學校特點和學生特別的有針對性的教材,不僅要給青少年傳授性知識,重要的是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性態度和形成良好的性道德,在教學形式方面,避免說教式單板教學,可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理論講授、案例分析、數據統計以及多媒體教學等多種形式授課。強調性教育的過程滲透,將性教育滲透到思想道德修養、心理學、美術學、影視作品等相關課程,滲透到第二課堂、社團活動、主題班會、社會實踐等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性觀念和意識。建立起包括課堂教學多種渠道結合的師資隊伍體系,師資隊伍建設是課堂教學開展的前提,是提升性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的保障,應形成“三支隊伍”,素質全面的專職教師隊伍、兩課、心理學、學工系統的兼職教師隊伍、校外專家、客座教授、醫療專家的專題性隊伍。
三、構建當代大學性健康教育模式建立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家庭、社區五位一體的主體模式大學生的性教育是一種綜合發展性教育,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力量相互協調形成合力,在各自的職能范圍內發揮相應的功能和作用。
政府主要從宏觀的角度,凈化社會環境和高校環境,制定性教育指導綱要及相應的法律法規并從經費上予以支持。教育主管部門主要制定相應的性教育實施指導意見,對各高校進行性教育的情況和實效性進行評估。高校應制定大學生性教育的實施細則,根據各自高校的特點,調動各方面的資源,運用多種形式和載體,具體實施大學生的性教育。家庭是大學生性教育的起點,父(母)對同性別的孩子進行言語、穿著、生活習慣、行為舉止等方面的引導,根據子女的性別和年齡階段實施性別角色社會化、性別角色的行為化和角色規范主要內容的示范性性教育。社區主要以各類主題活動為載體實施補充性教育。
四、加強大學生性心理教育
高校內,應該將大學生性心理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進行學習,重視教育設施、師資力量的投入,建立適合當代大學生心理觀念和生理狀態的性教育模式,改變傳統的性思想觀念,實施學校引導、學生自主相結合的性心理教育方式。大學生性心理教育內容方面,可以結合實例,講解不正確性行為帶來的危害。性心理教育形式方面,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手段,課堂授課與網上咨詢互動相結合,心理訓練作為輔助,運用視頻播放和角色分析等多種教育渠道進行性心理教育。在實施性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性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對大學生進行集中、科學、系統、規范性教育的主渠道。參與式教學的靈活應用,有助于打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同學們在主動參與中學習成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參與式教學方法歸納為:課堂討論、頭腦風暴、示范和指導練習、角色扮演、小組活動、游戲和模擬教學、案例分析、講故事、辯論、與他人在特定環境內練習生存技能、音頻或視頻活動,比如藝術、音樂、戲劇、舞蹈等決策圖或者問題樹。基于寬容、尊重、性別、人權及平等原則的參與式教學,能夠使大學生們在參與中體驗領悟,獲得價值澄清,掌握有關性的準確知識和信息,掌握生活技能,能夠對自己和他人負責,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防止性異常, 減少婚前性行為、非意愿妊娠、性暴力、性病與艾滋病的傳播。
總之,大學生的性教育是一項造福社會、提高民族素質的系統工程,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性教育,培養當代大學生具有完備的性知識,健全的性心理,樹立起健康的性意識和性道德。全面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性心理教育與性道德觀結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性道德體系,幫助學生掌握異性相處的道德準則,以社會道德和法律規范為基準,規范自己的性心理和性行為,提高學生對兩性關系的責任感和義務。面對性道德的考驗,性心理教育應該增加高校心理咨詢工作,通過專業的心理咨詢對性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輔導和治療,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參考文獻:
[1]方明.大學學生性知識需求與性知識來源[J].中國學校衛生,2003
[2]閆生.大學生性教育的必要性[J].中國健康教育,2008
[3]彭曉輝.性科學概論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