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輝
摘要:農業是社會發展經濟進步,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物質基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是植物保護和農業生產的基礎性工作,是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病蟲害已成為阻礙當前農業生產追求優質高產的目標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僅能使農作物減產而且還會使得農作物的質量得不到保障。當前人們更多關注的是農產品的安全質量問題,如何正確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擺在植保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不可避免的問題。
關鍵詞: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
農作物病蟲害是農作物生產中常見現象,僅僅依靠化學農藥進行防治,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還會污染自然環境,甚至防治的不當還會反增加病蟲害的繁殖。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采取以預防為主,多方綜合治理為輔的方式,利用當前先進的檢測技術與防治器械,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但由于防御體系不夠完善,專業人員匱乏,從而使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許多問題,這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當前形勢下,針對此情況增強對農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不僅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還對我國生態農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認識
當前,多數農民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對全面、綜合防治的認識不深刻,導致他們不能充分有效地做好防治工作。但是,現在對全面、綜合防治的定義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農作的生長規律、農作物的耕作制度、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等等,從而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進行全面而有效地防治工作,以達到保護農作物安全生長,實現農民增收的效果。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應該采用農業技術和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手段,并且適時地加以化學農藥,發揮其輔助作用,這樣的綜合性防治措施,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意識薄弱。農民防治意識不強,防治措施落后:一是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主力是農民,農民受教育程度低,對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許多誤區,直接導致農作物病蟲害不能及時發現和積極應對,進而導致危害的擴大;二是政府部門對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管理意識薄弱。三是專業人才匱乏。因此,政府和農民要建立密切的聯系,使農業問題能夠做到及時的上傳下達。
(二)重防治,輕監測,技術服務落后。病蟲害監測是植保工作的基礎,沒有準確的監測預報就無法對防治工作進行科學的安排部署。由于各級植保部門過多地承擔了行政職能,加上專職監測技術干部人員較少,植保經費欠缺,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缺乏科學的指導 有的縣鄉甚至發生了“斷層”現象,有的技術人員專業知識不強,病蟲測報的基礎工作還比較薄弱,導致了植保部門病蟲害監測職能嚴重弱化。
(三)綜合防治意識不足,盲目用藥、濫用農藥。當前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80%以上仍是以化學防治為主,農業、物理及生物防治為輔的生產現狀。農民過于依賴化學防治措施,而忽略了綜合使用生態、物理、農業等方法來防病治蟲,而在藥劑防治中,隨意加大用藥量、隨意混用農藥、違規濫用禁限用農藥及施藥時期掌握不準確等現象依然存在,導致費工費藥、殘留超標、污染環境等問題。
三、農作物病蟲害的主要防治技術與途徑
(一)制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只是農民的事,也不只是政府的任務,而是農民、政府、技術人員相互緊密配合協調而完成的。因此,政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長期有效且科學的防治體制,使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到科學組織防治,協同治理。在農作物防治體系中,對組織建設、人員調度、技術支持、服務方式和收費標準等各個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規范。嚴格農藥管理,確保市場經營秩序,讓農民們能夠放心使用農藥產品。
(二)完善監測網絡,強化監測手段。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指農作物病蟲害“防”和“治”,只有不斷對病蟲害檢測網絡進行完善和擴展,才能使預警效果更加顯著。在重點地區設置合理的病蟲害監測預報站,設置預報點,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病蟲害監測。拓寬監測范圍,提高網絡監測水平,及時發布病蟲情報,使最新的病蟲發生情況能在第一時間內傳達擴散。充實測報人員隊伍,加強化監測手段,提高病蟲害預警。在日常的病蟲害檢測工作中,要做到全面、專業、科學化。
(三)采用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提高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完善技術服務,擴大農民服務范圍,形成技術服務網;在認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先進技術之后,還必須學會使用先進的防治技術,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比如,在病蟲害的生長繁殖方面,不能等到它們大面積的繁衍再去防治,所以要做好對它們的監測工作,采用先進的監測儀器或者設備,來對病蟲害的生長情況作出分析,不斷提升監測水平,把病蟲害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提高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認識。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推廣和宣傳,提高農民的防治能力,要突破舊有的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首先要從認識農作物本身的生長規律做起,只有了解了農作物本身,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其防治工作。其次要認識到防治工作的及時性,在病蟲害發生之前或者是初期就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再次要認識到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各種先進技術,不能只停留在化學農藥上,必須全面去了解防治病蟲害的先進科學技術。
(五)做好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作用。大部分農民的文化知識水平相對比較落后 ,他們不會及時地了解哪些綜合防治的技術,所以,這就要做好其技術的推廣工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應該進行必要的引進與示范工作,把實實在在的成果展示給農民看,讓他們能夠放心地使用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同時,在使用這些綜合防治技術上,必須教會農民正確的使用方法,確保其實施的質量與效果。
(六)加強培訓引導,提升農民科學用藥水平。從作物各個生育期不同特點、病蟲害發生規律、防治適期等方面,對技術人員和農民要定期進行培訓,加強對無公害果蔬基地、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及職業農民的專業技能培訓,積極開展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試驗示范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工作,引導群眾主動少用化學方法防治病蟲害。加大對專業化防治組織的扶持力度,逐步將防治工作中群眾一家一戶的“單打獨斗”轉變成專業化防治組織的“群防群治”,減少施藥次數和施藥量。
參考文獻:
[1]李紅.淺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5)
[2]孫建.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7,37
[3]許立根.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業科技,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