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平
摘要:音樂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樂欣賞對幼兒來說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開展音樂欣賞活動的目的在于“初步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要讓幼兒理解音樂作品,就應該讓他們聽聽、講講、動動,通過他們的聽覺及身體的動作來感受音樂,從而把他們帶進優美的音樂境界中完成音樂教學任務。
關鍵詞:音樂;幼兒;音樂欣賞;幼兒教育
音樂欣賞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基礎,音樂欣賞可以開闊幼兒的音樂視野,豐富幼兒的欣賞經驗,發展音樂才能,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幼兒音樂欣賞活動只有從感受、體會音樂本身的審美特征入手 ,遵循審美教育的規律 ,才能使幼兒在藝術之美的感染、熏陶中成長和發展。組織幼兒音樂欣賞活動 ,要注重培養幼兒的音樂審美感知力,注重激發幼兒的審美情感;注重在發展幼兒的審美感知和記憶的基礎上 ,憑借表象經過加工重新組合出的一種新的形象。音樂欣賞不僅可使幼兒接觸更多的優秀音樂作品,開闊他們的音樂眼界,豐富他們的音樂經驗,發展他們的思想、記憶力和思維,而且還能在音樂的欣賞過程中培養幼兒聽覺的敏感性和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幼兒對音樂穩定而持久的興趣以及初步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因此,音樂欣賞是與其他各種音樂活動緊密聯系的一個極富有教育價值的重要內容和領域。
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一定要有趣味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來引導幼兒漸漸地能感受、理解音樂。這就需要教師設計有效的方法,逐步提高幼兒對欣賞音樂的興趣。
一、語言導入法。
語言導入法是音樂欣賞活動中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即:老師用一段富于引導的抒情語言或編一個具有引導意義的故事,用來引起幼兒對音樂欣賞內容的興趣。老師在設計的故事角色時,與情節中音樂作品的形象、結構相對應,講故事后,使幼兒對音樂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不過教師在講故事時,應該留有余地,千萬不能將故事情節講得太詳細,應留出空間,給幼兒有個印象,有了這個印象,再欣賞音樂,就很容易進入情境之中。既能激發幼兒欣賞的興趣又能將幼兒帶入音樂情節之中,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例如:欣賞《山狗和臭鼬》時,教師將這段音樂作品編成了一個故事,是關于山狗和臭鼬跟著小動物們悄悄走進森林里的故事。當幼兒在欣賞前聽了這個故事之后,立刻被故事的緊張、冒險的情節吸引住了。幼兒們這時關心的就是山狗有沒有被大黑熊發現?馬蜂是發出什么聲音追逐小動物的?在教師講述故事的引導下,幼兒們很自然地帶著問題去欣賞音樂,尋找音樂中的變化。重音、輕音,很快幼兒們就找到了。又例如:欣賞《搓元宵》時,這是關于過元宵節了,一群可愛的孩子做了許多的湯圓,他們一起來搓湯圓的情景。幼兒聽了教師的講述后,教師就讓幼兒找找哪一段是加水和面,哪一段是揉面團。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帶著問題就去尋找音樂的變化。教師這種方法使幼兒不僅對音樂有了解,還漸漸的對音樂感興趣,喜歡上音樂。
二、視聽結合法。
視聽結合法是指在給幼兒理解音樂作品帶來一定困難時,這時可以加入一些視、聽覺方面教具。如音樂光盤、畫、頭飾、玩具、課件等。采用視聽覺的輔助,給幼兒感受音樂旋律、節奏帶來很大的幫助。例如:在欣賞《小雞捉蟲》樂曲時,其中有一段是講述小雞啄蟲。在啄蟲時是很有節奏的,但在欣賞這段音樂時幼兒較難分辨,這時教師就利用綠草地教具,將音樂中節奏以小蟲子的形式畫在綠草地上,老師邊讓幼兒聽音樂,邊以小雞的身份演示教具中的啄蟲節奏,使幼兒將視覺和聽覺相結合,很快就理解了音樂中的節奏。《讓愛住我家》這首樂曲,是一首柔舒緩的童聲歌曲,,歌詞中有描述幼兒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一起做親子游戲,做親子閱讀,一家人外出游玩,一家人相互關愛的情景。在幼兒欣賞時,教師可以一邊出示這些圖片一邊讓幼兒欣賞音樂,使幼兒視聽結合,來便于幼兒理解音樂。這種直觀教具是發展幼兒音樂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主題提示法。
在幼兒音樂欣賞中,老師可以通過講解、說明和提示等語言引導,直接將幼兒帶入音樂作品的主題中。這種方式適用于音樂結構比較簡單或音樂形象十分鮮明的音樂作品。即某個特寫的旋律代表某個特寫的形象。例如:小班的打擊樂活動《大象和蚊子》,教師直接告訴幼兒今天聽的一首曲子講的是大象和蚊子。然后提出問題:哪一段的音樂是表現大象的?哪一段音樂是表現蚊子的?發生了什么事?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欣賞分辨音樂;中班的《金蛇狂舞》,教師告訴這是民間很有名的樂曲,聽音樂就讓幼兒找出哪一段的音樂是表現舞龍場面的?哪一段的音樂是表現耍獅子場面的?哪一段結束表演的?帶著問題幼兒來分辨音樂;大班的《三只熊》是由三個性質各異的獨立小曲組成。教師提示幼兒音樂是表現三種熊,然后提出問題:哪一是表現大熊笨拙懶散的步態,哪一是表現小熊跳舞的愉快心情,哪一是表現小小熊騎車穿梭時的靈巧和敏捷。帶著問題讓幼兒來欣賞分辨音樂,并讓幼兒學學這三只熊不同的神態和心情。
四、對比欣賞法。
在幼兒音樂欣賞中,引導幼兒通過對不同作品的辨別(辨別情感類型、風格不同形象)來發展幼兒的聽辨力和審美能力。例如:讓幼兒欣賞《大雨和小雨》這首曲子,引導幼兒感知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節奏,探索鈴鼓的不同演奏方法;而再讓幼兒了解《賽馬》時,將《賽馬》與《大雨和小雨》對比欣賞,引導幼兒從比較中鑒別兩種體裁作品的不同表現。在對比欣賞時,調動幼兒的聽辨積極性,培養了幼兒聽音樂的能力。這對幼兒養成安靜、仔細地欣賞音樂的習慣是有幫助的。也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通過對比欣賞讓幼兒獨立聽辨,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對于幼兒較好地揭示樂曲的基本特點與性質十分有益。
總之,音樂欣賞活動能促進幼兒智力、審美能力、創造性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發展,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和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教學舉措。在幼兒園實際教學中,老師們要通過欣賞音樂來擴大幼兒的音樂眼界,使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音樂作品,提高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幼兒審美情趣與審美情感,感受音樂欣賞活動帶來的愉悅和創造樂趣。教師在活動中要給幼兒表現和鍛煉的機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身心得到和諧發展,能力得到不同提高,讓音樂真正成為孩子們一生中的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