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丹
【摘 ? ?要】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對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有重大促進作用。通過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挖掘審美要素,進行審美訓練;運用多媒體教學,營造優良審美情境;倡導合作學習,交流審美體驗;發揮音樂學科特點,開展創造性教學活動等方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關鍵詞】音樂欣賞 ?教學 ?培養 ?音樂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88
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是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初中音樂老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觀,探索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方法,是一個亟待深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音樂欣賞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欣賞是學生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聆聽,獲得音樂美的享受、精神愉悅和理性滿足的活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是一種美的認識和發現的能力,是感性與理性、認識與體驗、接受與創造、意識與無意識的綜合統一。學生是音樂教學活動的審美主體,審美對象是音樂教學內容。音樂欣賞既是音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音樂教學的目標,貫穿音樂教學始終。人們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可以透過音樂表達出來,音樂欣賞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鑒賞音樂美的能力,感知自然、社會及生活的美感。
二、音樂欣賞對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大作用
音樂欣賞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音樂是聽覺藝術,學生只有先“聽音樂”,才能感受到音樂旋律的和諧之美;音樂欣賞教學為學生創設音樂情境,使學生能夠體驗、感受和鑒賞音樂作品的美感,培養了學生音樂感知能力。通過音樂教學專業訓練,學生獲得了對旋律、節奏、速度、和聲等音樂要素的感知能力,對一部音樂作品能夠進行深入的感受和理解,為培養音樂審美能力奠定了基礎。
音樂欣賞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對美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是一個心理要素全部參加活動的過程,需要進行感知、分析、判斷、思考、想象等。音樂作品由聲音或歌詞所表現的音樂形象,會在學生腦海中產生鮮明的印象,引起情感的共鳴,拓展想象的空間。因此,音樂讓學生享受到精神愉悅,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音樂本身就是一門創造性藝術,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會根據個人的知識水平、人生經歷等,創造性的形成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獨特理解和感受,進而有可能創作歌曲或制作簡單的樂器,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音樂欣賞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學生通過對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和風格的學習研究,對音樂作品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進行分析判斷,形成對音樂美的鑒賞能力。音樂欣賞教學使學生學習了音樂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掌握了認識分析音樂作品的方法,對音樂作品的形式和內涵的美感能夠感受和理解,準確分辨真善美和假惡丑,不斷提高音樂美的鑒賞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
三、對學生進行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的方法
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其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培養音樂審美能力,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我們可以做以下努力:
1.挖掘審美要素,進行審美訓練。學生是否獲得音樂作品美的體驗,取決于學生自己的音樂修養及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音樂教師要善于挖掘音樂作品的審美要素,對學生進行審美訓練,引導學生掌握感受美的方法技能。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樂曲分析和知識介紹,利用音樂欣賞課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特點,通過播放音樂,師生演唱、演奏和表演等訓練形式,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感知音樂情感和意境的能力。
2.運用多媒體教學,營造優良審美情境。在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技術和音樂教學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的審美特點更加突出,為構建優良的審美情境,打造有效音樂課堂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多媒體技術展示的音樂、圖畫、影像等直觀信息,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其能夠全身心融入音樂的美妙意境中,體驗音樂所表達的豐富情感,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3.倡導合作學習,交流審美體驗。小組合作學習突出了學生以自我為主的主體地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思考、探究問題的學習習慣。音樂欣賞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首先對學生提出要求,然后依據要求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每個學生就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曲調風格、蘊含的情感等,可以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體驗心得,再讓小組代表介紹本組的綜合看法。老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角色要求、教學資源的分配等,確定每個小組成員的職責,使學生分工協作,交流審美體驗,培養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四、發揮音樂學科特點,開展創造性教學活動
音樂學科屬于藝術教育的范疇,具有獨特的審美功能和價值。音樂欣賞課是師生再創造的過程,要利用音樂學科的特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造,通過生動的音樂教學活動,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其創造美的欲望。如:讓學生收集音樂作品相關的材料,和音樂作品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了解音樂作品表現的情緒和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根據樂曲編排舞蹈動作,根據音樂旋律配打擊樂節奏,改編歌詞、旋律,自制簡易樂器等,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創造美的能力。
總之,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教育,能夠讓學生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形成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張揚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形成團結協作意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