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山地絲綢之路:古代中國廣西通向東南亞的文化交流之路

2018-08-06 08:25:18玉時階玉璐
廣西民族研究 2018年3期
關鍵詞:一帶一路

玉時階 玉璐

【摘 要】自秦漢以來,古代中國為與南方周邊鄰國友好往來,促進經濟交流,增強文化交融,傳播中國文化,不畏艱險,開山筑路,開辟了從廣西、云南經安南通往東南亞的對外陸路交通,構建了與東南亞各國政治、商貿、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形成獨具特色的山地絲綢之路文化。這條道路不僅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推動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中華民族與東南亞各民族之間的相互認知和文化交融,也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關鍵詞】山地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廣西;東南亞;文化交流

【作 者】玉時階,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玉璐,廣西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史博士研究生,廣西師范學院《廣西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編輯。南寧,530006

【中圖分類號】K2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8)03-0104-006

學術界普遍認為,古絲綢之路主要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西南絲綢之路”;還有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穿過南中國海,進入太平洋、印度洋、波斯灣,遠及非洲、歐洲的“海上絲綢之路”等。[1 ]除了 “西北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外,在中國歷史上,中國南方還有一條陸路通過廣西、云南,途經安南等藩屬國,進入東南亞,再經海路到達歐美;而古代的東南亞國家也通過這條道路,向中國進貢奇珍異寶,學習中國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醫藥文化和科學技術等;同時,中國也通過這條路回賜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品,并傳播中國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醫藥文化和科學技術;此外,中國民間還通過這條路與安南等國民間交易商品,一些民族通過這條路進入對方國家跨國而居,相互傳播、學習對方國家的民族文化。這條路的前半段因廣西、云南及安南等地多為山地,地勢險要,途中多需開山筑路而成,故亦稱為“山地絲綢之路”;而后半段經東南亞通過海上航行,可至歐美,又可稱為“海上絲綢之路”。這兩段路構成了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文化走廊,我們將其稱為“南方絲綢之路”。以往的“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學術界大多關注的是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的“海上絲綢之路”,在廣西則主要關注從欽州港出發的“海上絲綢之路”,對“南方絲綢之路”,特別是其前半段“山地絲綢之路”,學術界則少有人關注。這條山地絲綢之路的開通,不僅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活動,同時也推動了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交流,從長遠來看,其文化交流對古代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及其民族發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本文擬以廣西為例,對古代廣西山地絲綢之路中的文化交流及其作用做一探討。

一、古代廣西的山地絲綢之路

早在秦代,廣西的山地絲綢之路就已形成。秦始皇統一嶺南的過程中,曾開山辟路,經越城嶺和萌渚嶺進入廣西,并在嶺南設置桂林郡、象郡及南海郡,今天的廣西西南部和今天的越南北部、中部等地均屬象郡管轄,經象郡可到達今天的東南亞各國,這就是最初的山地絲綢之路雛形。據《后漢書》卷24載,漢代,馬援征交趾時,從廣西合浦劈山開路到達交趾,打通了中國內地至南疆交趾的陸路通道,經交趾可進入東南亞各國。唐代對此通道加強建設,沿路修建驛站,從廣西經交趾,可分別到當時的環王國、文單國、陸真臘、水真臘、羅越國等東南亞國家。最遠可到天竺。或經交趾大平,至峰州;經南田至恩樓縣、儻遲頓;至八平城、洞澡水、南亭、曲江、永昌故郡,西渡怒江,至諸葛亮城、樂城,入驃國境(今緬甸)。再經萬公等八部落,至悉利城、突旻城、驃國。往西越黑山,可到東天竺迦摩波國。[2 ]往西北渡迦羅都河可以到奔那伐檀那國。往西南到朱羯嗢羅國。往西可到摩羯陀國。

宋代,交趾獨立后成為中國的藩屬國,史稱“安南”,廣西成為中國南疆重要的陸路交通樞紐之一,連接著中國內地與安南及東南亞國家。當時從廣西到安南的山地絲綢之路有3條:一是從永平寨入安南,途經機榔縣、烏皮、桃花江、湳定江,行四日到安南國都;二是從太平寨過丹特羅江,到安南諒州,行六日至安南國都;三是從右江溫潤寨入安南,但路途太遠。到安南后,經陸路行半月,可到占城。經占城可達文單國、陸真臘、水真臘、羅越等國。元王朝建立后,通過完善站赤制度,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為解決安南的問題,元王朝完善了從廣西進入安南的驛道。還多次派遣使者經廣西到安南,其使者出訪安南大多是從中原經廣西進入安南的祿州,再過元朝設置在安南的驛站到達安南都城。再由安南可到文單國、陸真臘、水真臘、羅越國等東南亞國家。明清時期,廣西的海上絲綢之路由于受到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而逐漸衰落,山地絲綢之路逐漸成為當時中國南方與東南亞國家的主要交通要道。這一時期,山地絲綢之路上的朝貢道路成為中國通往東南亞的主要陸路通道。明代,安南到中國的朝貢道路一是從鎮南關進入安南,二是從思明府入安南,三是從龍州進入安南,再由安南到東南亞國家。清代廣西進入安南的道路方向大致沿襲明代,但對安南進入廣西的入關地點僅限為憑祥。[2 ]

二、山地絲綢之路促進了古代廣西與東南亞各國的文化交流

文化可分為物質的、社會的(或制度的)、精神的(或意識形態的)三個層面。物質層面的文化,指的是人類活動有意或無意的殘留物,包括遠古和現代的建筑物和人造物品。這些物品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洞察力,用以透視人們感知和適應其生活的方法。社會層面的文化,指的是人們的行為和組織方式,以及對人們的行為進行約束的規范或制度。精神層面的文化,指的是人們用來解釋經驗,生成行為的抽象的價值、信念以及世界觀。[3 ]67山地絲綢之路擔負的是古代中國與東南亞沿途各國各地區人員、物資、商貿交流的重任,是古代中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的一條重要紐帶。早在漢代,中國就通過這條南方山地絲綢之路從中國的交趾到達東南亞國家,最遠還可到天竺,進行經濟貿易活動,傳播中國文化。東南亞一些藩屬國也通過這條山地絲綢之路到中國朝貢奇珍異寶、進行商貿交易,促進文化交流。宋代,安南雖有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交往,但由于其“地界毗連兩廣,向來入貢貿易等事,均由陸路行走”[4 ]615。特別是明清時期,中國政府實行閉關自守的海禁政策,安南和明清王朝的交通貿易更為依賴陸路。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南與“東西兩省內地向有陸路交易處所,貨物通流,自利借資利用,與他國遠隔重洋必須航海載運者情形不同”[4 ]612。古代中國則通過南方山地絲綢之路從廣西進入安南,再經陸路或海路進入東南亞各國,進行文化交往。歷史上,這條山地絲綢之路上的許多東南亞國家都曾是中國的藩屬國,一些國家還是從中國分離出去的。所以,中國通過這條山地絲綢之路所進行的文化傳播,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推動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中華民族與東南亞各民族之間的相互認知和文化交融,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古代中國通過廣西的山地絲綢之路傳播漢字,在東南亞一帶形成了“漢字文化圈”

文字是人類表達思想、傳達感情、記錄語言的圖形符號,是一個民族和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之一。自古以來,漢字就是中國的官方文字。隨著山地絲綢之路的開通和漢字的傳播,東南亞一帶逐漸形成“漢字文化圈”。秦始皇統一嶺南時,當地少數民族不僅聽不懂漢語,更不會漢字。故史籍上記載:“凡交趾所統,雖置郡縣,而言語各異,重譯乃通。”“光武中興,錫光為交趾,任延守九真,于是教其耕稼,制為冠履,初設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學校,導之禮儀。” [5 ]2836也就是說,漢字是在漢代開始在交趾傳播的。宋以前,交趾一直是中國封建王朝管轄的地方,學校的教育、朝廷和交趾的聯系、民間書信往來都使用漢字。所以,中國中央封建王朝每年都在交趾的貢使中選8人留下來學習漢字。唐代又在嶺南實行科舉制,用漢字教授、考試、選拔人才,推廣漢語、漢字。公元968年,交趾建立獨立政權,成立安南國,脫離中國后唐王朝的統治,但還保持宗藩關系,一直繼續學習、使用漢字。建于1070年的祭祀孔子的文廟和建于1076年的國子監現仍較好地保存在越南河內,是越南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文廟中四處可見漢字寫的對聯、匾牌、碑文,特別是保留下來的84塊用漢字刻寫的進士碑,記載了從1442年到1779年的1036名考中進士的人的姓名、籍貫,見證了漢字在安南的傳播和影響。歷史上,漢字始終是安南封建國家歷代王朝的官方文字。安南獨立后,雖然在公元968年曾創造過字喃,亦稱喃字,歷史上,安南的胡朝(1400—1407年)和西山阮朝(1771—1792年)都十分重視喃字,胡季犛還下令把漢語書籍譯成喃字,試圖把喃字推上正式文字的地位。但由于喃字的推行沒有社會基礎,其政府在頒布法律、公告、文書時,仍然使用漢字;民間士大夫著書立傳、刻寫碑文,老百姓刻寫墓志時,也仍使用漢字,將漢字視為正統。特別是1820年阮朝明命皇帝即位后,針對當時士大夫寫作時還常在漢字中夾用喃字的現象,曾下詔書禁止使用喃字,一律用漢字寫作。法國殖民者統治越南時,曾在越南試圖用拉丁文代替漢字,但無功而返,使用漢字的人仍然很多。事實上,在1945年9月的“八月革命”勝利前,漢字一直是越南政府和民間使用的文字。越南現在保存下來的古籍文獻,如《大南實錄》《大越通史》《欽定越史通監綱目》《越史地輿》《見聞小錄》《撫邊雜錄》《蕓薹類語》等都是用漢字撰寫和印刷的,越南民間碑文也是用漢字刻寫的。漢字文化已經深深地滲透到越南的官方與民間,成為維系其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正如英國學者D·GE·霍爾所說,安南雖然是從中國獨立出去的,但“在擺脫中國統治的同時,安南人卻保留了許多世紀以來他們從中國吸收的文化”[6 ]18。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不論大小城市的餐廳,往往都可以看到漢字書寫的對聯和寫在神臺上的漢字。漢字的傳播,不僅在東南亞一帶形成了“漢字文化圈”,而且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

(二)古代中國通過山地絲綢之路傳播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典章制度,在東南亞地區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儒家文化圈”

在漢代以后,儒家學說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國家政治倫理道德。儒家學說的核心價值觀是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節,其基本文化特征是以人倫道德構建儒家社會,注重家庭、知識,奉祖、敬天,關心現世世界。自秦漢以來,隨著山地絲綢之路的開通和人員往來及經貿、文化交流的開展,儒家學說經傳播進入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并在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逐漸發展成為主流社會學說。在以中國為宗主國的宗藩制度關系下,通過儒家學說的傳播,這些國家建立起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形成相似、相近的典章制度,最終在東南亞地區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儒家文化圈”。以安南為例,安南自獨立出去后,歷朝統治者都尊孔崇儒,祀周公,修孔廟,建國學院,網羅天下學者入國學院講授四書五經,學習、傳授中國儒家文化。王柏中教授認為,歷史上,在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下,安南在政治上形成了“內帝外臣”的政治體制,對內自稱帝王,對外則接受宋、元、明、清王朝冊封的爵位;在文化上,亦始終以漢文化為主導,故儒家思想從李朝和陳朝后逐漸成為主流意識形態。正如越南學者所說:“我越南有儒教,有道教,有佛教,其潮流皆自支那來。儒教自孔子始,內屬時期,國人已知學漢字,讀華書,迨至李朝,立文廟,行科舉,上流社會云集旗下,其范圍乃直與支那無異云。”[6 ]18如神武二年(1070),安南李氏王朝“塑周公、孔子及四配像,畫七十二賢像,四辰享祀,令皇太子臨學焉”[7 ]。大定十七年(1156年),因周公與孔子合于同一廟內祭祀,安南李氏王朝又將孔子廟移出別立,“李初,文廟合祀周公、孔子,至是,蘇憲成請別立孔子廟,帝從之,立廟升龍(今河內)城南。”[7 ]45陳太宗元豐四年(1254年)六月,安南陳氏王朝又“立國學院,院成命塑周公、孔子、孟子像,畫七十二賢像祀之。”并“詔天下學者入國子院講五經四書”。[8 ]還設立國史院,撰修國史。從而使儒學在安南逐漸占有重要位置。明代,儒學在越南得到進一步傳播。據越南《大南郡縣風土人物略志》載:“自明成祖頒定五經四書、性理大全于府州縣學,而文學始漸發達,至黎而文獻得稱于中國矣。”[9 ]甚至像安南黎朝黎圣宗這樣的皇帝,也“凡五經四書,百家諸子,無不貫通”[10 ]。由于安南對中國儒家文化的推崇,在各地廣泛設置儒學,派遣儒學官員,頒發儒家經典,實行科舉制度,選拔儒學人才,使得儒家文化在安南國內,特別是在官場和士大夫中廣泛流行,其衣冠禮俗制度,悉同中國。正如安南陳朝胡季犛《答北人問安南風俗》詩說:“欲問安南事,安南風俗淳。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11 ]特別是在安南阮朝時期,在施政理念上秉承儒家思想,在推行儒家教化、完善國家禮典上更是不遺余力。正如王柏中教授所說,安南如此不遺余力地推行儒家文化,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儒家文化長期以來對越南社會濡染的結果,從而使當時的安南統治者及主流文化階層產生了較強的漢文化認同感、自豪感,“認為自己始終保持著淳樸純正的漢人血脈”,沒有受到漢代以來的胡人的影響,其主流社會風尚仍為“漢風”,其越人仍稱為“漢民”。[12 ]以人倫道德構建儒家社會,注重家庭、知識,奉祖、敬天,關心現世世界的儒家學說,在東南亞國家的傳播,促進了中華民族與東南亞各國之間的文化相通相融,拉近了彼此間的民心距離。

(三)古代中國通過山地絲綢之路向安南、占城等藩屬國傳播中國道教、佛教、民間宗教信仰,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民眾信仰的融通,豐富了山地絲綢之路地域各民族的精神生活

中國道教、佛教、民間宗教信仰在東南亞地區的廣泛傳播,也是古代山地絲綢之路上中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中國的道教、佛教、民間宗教信仰主要是通過這條山地絲綢之路向安南、占城等藩屬國傳播的,故山地絲綢之路也可稱作“宗教之路”或“信仰之路”。中國道教、佛教、民間宗教信仰傳統由來已久,信仰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官方的祀典活動,也有民間神祇信仰。自山地絲綢之路開通后,不管是官方的祀典活動,還是民間的神祇信仰,都通過這條山地絲綢之路廣為傳播。其傳播和交流的渠道:一是通過雙方的使節、官員、學者、僧人的互訪進行;二是通過雙方官方和民間的經貿文化往來及其移民進行。歷史上,安南是從中國分離出去的,受中國道教、佛教、民間宗教信仰的影響極深。其獨立后,曾多次向中國歷代王朝乞求佛教經典,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正月,“詔‘上元節日,賜交州進奉使黎明提錢,令與占城、大食使觀燈宴飲。是月,賜黎桓印本《藏經》,令進奉使賫還本道,從其請也”[13 ]160。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黎龍挺又上表,“乞賜《大藏經》及御劄八體書法,從之”[12 ]162。據不完全統計,僅宋代,安南就先后7次向宋王朝乞求佛教典籍經。[14 ]221越南學者阮刻院認為,佛教思想先是“從印度經海路傳入越南”,后來又“從中國通過陸地進入越南”。佛教傳入安南后,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到了安南的李朝時期已經擁有皇室、官員和黎民百姓等眾多的信徒,不少禪師甚至深得皇帝的重用,常被請去參議政事。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大約在公元2世紀末,道教就已開始從中國傳入東南亞。由于歷史原因,越南是東南亞國家中最先傳入道教的國家。秦始皇統一嶺南后,交趾就進入了中國的版圖。東漢末年,隨著山地絲綢之路的開通和中原經濟文化對嶺南的交流與傳播,道教傳入交趾。三國、兩漢、南北朝時期,道教在交趾郡得到進一步的傳播。隋唐時期,交趾的道教已十分興盛。后來安南雖然獨立,但仍是中國的藩屬國,道教仍在安南傳播和發展。[15 ]道教在柬埔寨也傳入較早。據《隋書·真臘傳》載:“其喪葬……僧尼、道士、親故皆來聚合”“多奉佛法,尤信道士,佛及道士并立像于館”。可見,隋唐時期道教已傳入真臘。通過這條山地絲綢之路,中國佛教、道教等信仰傳統的北傳得以實現。這些宗教文化的流傳與交往,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民眾信仰生活的融通,豐富了山地絲綢之路沿途地域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為具有活力的山地絲綢之路經久不衰的精神之魂。

(四)古代中國通過山地絲綢之路向東南亞傳播科學技術,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科學技術的交流

秦漢之前,東南亞一帶的農業生產水平是較低的。以交趾為例,仍處于“火耕水耨”的耕作水平,直到兩漢時期,牛耕才從山地絲綢之路傳入交趾等地。[16 ]故史籍上記載說:“光武中興,錫光為交趾,任延守九真,于是教其耕稼……”[17 ]2836“九真,俗以射獵為業,不知牛耕,民常告糴交趾,每至困乏。(任)延乃令鑄作田器,教之墾辟,田疇歲歲開廣,百姓充給。”[18 ]2462與此同時,興修水利的技術也傳入交趾。據《后漢書》卷14《馬援列傳》載:東漢初,馬援征交趾時,所到之處,“輒為郡縣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義民”。從而加快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據漢代楊孚《異物志》記載,當時廣西南部與越南北部的駱越人所栽培的水稻,“夏冬又熟,農者一歲再種”,即漢代的廣西南部與越南北部的駱越人已開始種植雙季稻了。早在商代初期,我國就已能用火法煉制銅、錫、鉛合金的青銅。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中原地區發達的冶鑄技術傳入嶺南和西南地區后,當地的少數民族在中原地區冶鑄技術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文化特點,鑄造了銅鼓。20世紀80年代,學術界對銅鼓起源于銅釜達成共識,并認為最原始的銅鼓是中國云南的萬家壩型銅鼓,發源于中國云南中西部的洱海——禮社江流域,然后通過民族的遷徙和文化交流,才散布到各地去。我國南方的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越南、泰國、老撾等一些國家都出土過圖案紋樣相似的銅鼓。因此,古代銅鼓是我國南方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青銅時代的一種代表性文物,是中國古代極為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古代中國南方和東南亞文化的共同載體,也是古代中國南方和東南亞歷史上共同聯結的重要文化紐帶。已有的學術研究成果表明,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云南洱海——禮社江流域一帶的濮人和越人就已會鑄造萬家壩型銅鼓,然后經禮社江——元江進入安南北部;經禮社江往東進入嶺南西部。在萬家壩型銅鼓往東傳播的同時,滇池地區的銅鼓文化進一步成熟起來,形成石寨山型銅鼓,并順元江——紅河進入安南北部后,與當地發達的青銅文化結合,發展為東山銅鼓。銅鼓進入廣西和安南后,又利用這條山地絲綢之路互相進行交流。據蔣廷瑜先生考證,越南出土的銅鼓與廣西的銅鼓在樣式和圖案上都互有借鑒,極為相似,應是越南銅鼓和廣西銅鼓在文化、技術上相互學習、交流的結果。又如廣西龍州的響水鼓和靖西鼓都屬于Ⅲ型銅鼓,最早出現于中越邊境。而廣西的Ⅲ銅鼓也曾由駱越后裔沿中越、中老邊境的陸路帶入緬甸,或是通過云南經中緬邊境到達緬甸。老撾出現的烏紋鼓,則可能是直接從廣西或云南傳過去的。故宋人周去非《嶺外代答》卷7《樂器門》亦記載說:“廣西土中銅鼓,耕者屢得之……交趾嘗私買以歸,復埋于山,未知其何義也。”[19 ]254銅鼓從云南傳入安南紅河流域形成東山系后,又回過頭來在中國境內形成冷水沖型銅鼓的同時,向東南亞的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傳播,并產生深遠的影響,使銅鼓文化在東南亞地區成為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在銅鼓制作技術傳播的過程中,中國南方民族與東南亞民族都在銅鼓的裝飾紋樣中注入了自己的生活習俗、文化觀念、宗教信仰,如中越兩國的銅鼓中都有蛙崇拜紋樣,中國的石寨山文化和越南東山文化中都由猛獸捕食獵物的圖像;銅鼓不僅是中國南方民族和東南亞民族權力、財富的象征,而且也是中國南方民族和東南亞民族共有的生活習俗,這種特有的銅鼓文化不僅是中國南方古代文化與東南亞古代文化的共同載體,也是中國南方民族與東南亞民族共同聯結的紐帶。

結 語

秦以降,古代中國為與南方的東南亞鄰國友好往來,增強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不畏艱險,開山筑路,開辟了一條從廣西、云南經安南通往東南亞的對外陸路交通要道,并利用這條山地絲綢之路的陸路通道促進東南亞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融 [18 ]2462,形成了在政治、經濟和人文交流上獨具特色的“山地絲綢之路”文化。與國內其他海上絲綢之路不同,明清時期,由于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從廣西啟程的海上絲綢之路逐漸衰落,山地絲綢之路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交通要道和文化交流要道。這一時期,山地絲綢之路上的朝貢道路成為中國通往東南亞的安南、老撾等國的主要陸路通道,再從這條陸路通道轉向海上絲綢之路進入東南亞其他國家和歐美等國。

自古以來,廣西通向東南亞的這條山地絲綢之路沿線就是多民族文化聚集區。僅中越兩國跨境而居的民族,據范宏貴先生調查,中國就有12個,越南有26個;中老兩國跨境而居的民族,中國有10個,老撾有16個。這些跨境而居的民族,經濟文化長期交融,族源相同,習俗相近,文化相似。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這條古代山地絲綢之路上相互交流、激蕩,鑄就了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文化交流史上的絢麗篇章,而且跨境而居的同一民族通過文化交流加深了民族認同,跨境而居的不同民族在文化多樣性的大背景下,各民族文化雖各具特色卻息息相通,通過文化互動和對話促進了相互之間的了解與交融,從而推動山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心相通。21世紀以來,世界風云多變,多民族、多國家的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的不同訴求紛至沓來,更加迫切需要世界各個國家、各民族通過文化交流的方式謀求認知的更大公約數,才能達成共識。所以,在當前的“一帶一路”建設中,這條山地絲綢之路擴寬了人們外交視野,擴展了外交思維,具有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和地緣文化的意義。通過這條山地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綜合推進,加速中國與東盟各國自貿區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 [2 ]139,使“絲綢之路”精神得以薪火相傳,進一步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中“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核心價值,讓這條寓意友好、文明、開放的山地絲綢之路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共創絲綢之路的新輝煌。

參考文獻

[1] 玉時階.山地絲綢之路:古代中國廣西通向東南亞的南方絲綢之路[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6).

[2] 玉時階.山地絲綢之路:古代中國廣西通向東南亞的經貿之路[J].深圳大學學報,2016(5).

[3] 周大銘.文化人類學概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古代中越關系史資料選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5] 〔南朝·宋〕范曄.南蠻西南夷列傳[M]//后漢書(卷86).北京:中華書局,1965.

[6] [越]黃高啟.越史要(卷2)[Z].越南阮朗維新甲寅年副本

[7] [越]潘清簡等.欽定越史通鑒綱目·正編(卷3·李圣宗神武二年)[Z].南寧:廣西民族大學外語學院影印本,2005.

[8] [越]潘清簡等.欽定越史通鑒綱目·正編(卷6·陳太宗元豐四年)[Z].南寧:廣西民族大學外語學院影印本,2005.

[9] [越]佚名.大南郡縣風土人物略志[Z].河內:越南漢喃研究院藏抄本(編號A·1905).

[10] [越]佚名.大越黎朝帝王中興功業實錄(卷1)[Z].河內:越南漢喃研究院藏抄本(編號A·19:5).

[11] [越]潘孚先,編;李子晉,批點.皇越詩選·閏胡[Z].河內:越南國家圖書館藏本(編號R·1629:13).

[12] 王柏中.越南阮朝“歷代帝王廟”祭禮探析[C]//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13] 郭聲波,點校;蕃夷道,釋.宋會要輯稿[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14] 覃主元.廣西對外交通史[M].北京:社會科學文學出版社,2015.

[15] 許永璋.論道教在越南的傳播和影響[J].史學月刊,2002(7).

[16] 玉時階,徐繼連.秦漢時期的駱越經濟[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1990(2).

[17] 〔東漢〕班固.漢書卷86南蠻西南夷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8] 〔南朝·宋〕范曄.任延列傳[M]//后漢書(卷76).北京:中華書局,1965.

[19] 〔南宋〕周去非,著;楊武泉,校注.嶺外代答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9.

猜你喜歡
一帶一路
印媒:“一帶一路”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環球時報(2014-12-10)2014-12-10 08:51: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一级毛片| 欧美日韩理论|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91在线精品|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jizz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综合|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国产免费a级片| 97久久免费视频| 午夜丁香婷婷|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亚洲欧美h|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激情综合|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久久国产拍爱| 一级毛片免费的|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欧美黄网在线|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a级毛片网| 亚洲区一区|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 久久人体视频|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色在线|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第一页亚洲|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 国产91线观看|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伊人天堂网|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色AV色 综合网站| 无码高清专区| 国产综合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制服无码网站|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a毛片| 成人免费一级片| 国产精品粉嫩| av色爱 天堂网|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亚洲一级毛片|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色有码无码视频| 亚洲天堂日本| 午夜不卡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毛片卡一卡二|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国内黄色精品|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久操中文在线|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