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家教育集團 六(14)班
曹鶴瑤 王喬伊
指導教師 郭志濱
一直聽別人的講解,不如自己把學到的知識講出來。分享,就是最好的學習。關于茶文化,來自北京史家教育集團的同學們也有話說。
同學們,茶是中國的古老飲品。中國茶歷史特別悠久,且享譽海外。那么,你知道茶的原產地在哪里嗎?你知道我國種茶歷史已有多少年了嗎?你又知道哪些與茶有關的畫作呢?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于中國茶的歷史故事吧!首先,我要為大家介紹一件文物《備茶圖》,這是河北省張家口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墓群中的一幅壁畫,這幅壁畫與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畫上再現的是遼國人碾茶、煎茶、送茶等備茶的過程。遼國是由我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國家,他們的生活習慣應該和中原人不同才對,但畫中人物使用的茶具和制茶的方法都和中原一樣,這反映了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的飲茶習俗對北方民族的文化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讓我們仿佛跨越時空回到了九百多年前的遼代,看到了塞北家家戶戶飲茶的場景。
我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種茶歷史至少有六千年。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了我們祖先種茶的遺跡。茶葉的原產地在我國西南山區,后來栽培范圍逐漸擴大到南方其他地區和中原地區。中國之所以能成為茶的故鄉,與中國有適合于茶葉生長的自然環境有關系,更與中國人善于制茶、喜歡喝茶有關系。
在歷史上,茶葉作為重要商品,通過多條貿易之路,被商人帶到了中國以外的很多國家和地區。與茶葉一同走出國門的還有很多東西,包括茶具、加工茶葉的方法、種植茶葉的技術等等。
唐宋興起的“茶馬互市”實現了北方游牧民族地區和中原地區茶葉與馬匹的貿易往來,讓茶葉走出了原產地,形成了一條北方茶葉之路。《備茶圖》表現的就是九百多年前我國長城以北地區人們的飲茶活動。這里遠離茶葉產地,正是依靠南北方人們的貿易活動,才將南方產的茶葉帶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

《備茶圖》


在我國西南地區也有一條著名的茶葉之路,叫作“茶馬古道”。通過這條神奇的道路,雪域高原青藏也有了茶和茶飲文化。大家可以觀看紀錄片《茶葉之路》和《茶馬古道》,了解茶葉是怎樣到達中國的不同地區和世界各地的。
茶是老祖宗對我們的饋贈。茶葉的發現體現了中國人的勇氣,而茶文化的發展則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中國是茶的故鄉,但茶與茶文化已經不專屬于中國,更不止于古代。茶文化始終在文化傳播與文明交融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指導教師寄語
學習不是一個無聲的單向知識傳遞的過程,而是一個交織著多重聲音的生動世界。學習也不是一次簡單的個人的頭腦活動,而是一次與世界的互動和對話。同學們,你們不僅可以與老師、與同學交流,也可以與文物、與人類文明對話,學習的場域永遠是開放的,每個人都能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傳播者。

郭志濱,史家教育集團教學主任,北京市學科帶頭人,高級教師,全國課題研究先進個人。
名校推薦
史家教育集團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在深入探索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史家人將每一個孩子看作一顆顆飽滿的種子,用學無邊界的課程理念,滋養學生的無限成長。為此,史家教育集團推出了博物館課程,旨在讓學習無時、無處不發生,讓學生在博物館里穿越書本的符號,走向真實的世界。
同學看這里(學生資源包)

老師看這里(教師資源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