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甲天
【摘要】:當前,速生豐產林對于促進林業發展而言,意義重大。當前,廣西各地都在大力發展桉樹速生豐產林。廣西北流市有著發展桉樹速生豐產林資源條件。文章就以北流市的桉樹速生豐產林生產經營中有關問題進行分析,分析了林地整理、種植(造林)密度、桉樹次生(萌芽)林經營、桉樹速豐林發展規模、桉樹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速生;桉樹;豐產林
桉樹因其速生快長,抗性強,林木產品用途廣泛,生產投入產出比較高,故而為廣大林木種植經營者歡迎。北流市自2001年開始種植,至2010年達到高峰期。目前全市有桉樹速豐林40多萬畝,全市22個鎮均有種植,其中,新榮,民樂,新圩,清水口,六麻、隆盛、大坡外、平政、六靖、石窩、白馬、大倫等鎮均超過3.0萬畝。發展桉樹速豐林是進入21世紀后,北流市進行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舉措。實踐證明,適度規模發展桉樹速豐林,既能有效緩解木材市場的供求矛盾,滿足相關行業對木林的需求;又能減輕對天然林砍伐的壓力,為全面停止對天然林的采伐提供堅實的資源保障;還能快速帶動木材加工業、運輸業、勞務業、肥料生產銷售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促進山區林區道路、林屯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可見,桉樹速豐林的發展,在林業生產和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桉樹速豐林的生產經營問題仍然是我市今后林業生產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更好地促進我市桉樹速豐林的生產經營,本文結合本人多年來的親歷、調查和體會,就我市桉樹速豐林生產經營中常見的幾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提出一些不盡成熟的建議。希望對促進我市桉樹速豐林朝著科學規范、優質高效的生產經營目標邁進有一定的啟迪和幫助。
1、林地整理問題
據觀察調查,我市絕大多數桉樹業主,在林地整理時,均采用全面煉山、挖坎的整地方式。全面煉山雖能快速有效清除林地上的雜草、灌木,為挖坎施工提供很大便利,但也會對林地的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一是對林地上的微生物帶來災難性的傷害;二是對林地上原有的植物群落結構和物種造成失衡性破壞;三是一定時間內會降低減弱林地的持水保土能力;四是會造成林地土壤養分部分流失,甚至肥力下降。
另一個林地整理問題,就是挖坎時表土、心(底)土沒有分開堆放。在造林定植回土時,難以做到先回表土,再回心土的要求,甚至只回心土,而將表土遺棄,這不利于對林地肥力的充分利用和發揮。
基于上述存在問題,建議在今后進行桉樹速豐林的林地整理時,采取全面斬草除灌(木),將斬除的草、灌置于種植行與行之間,然后沿水平線(等高線)挖坎的造林整地方式。挖坎時,將表土放置在坎的上坡方向,心土放置于坎的下坡方向。便于造林定植時先回表土再回心土。
2、種植(造林)密度的問題
種植密度直接影響到林木的生長、成林、林木產量和林地收益。目前,我市桉樹速豐林經營中,種植的初始密度(株距×行距)有2米×4米、2米×3米、2米×2.5米、1.5米×3米、2米×2米等幾種規格。
從上表的情況看,我市早期多數業主所采用的2米×4米的種植密度,并不夠科學,林地單產(木材)量不高,徑級也只是以中等大小的居多,可以說在地力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費,在同等木材市場價格的前提下,林地產值較低,而1.5米×3.0米和2.0米×2.0米這兩種規格,其每畝單產雖略比2.0米×4.0米規格的高一點,但由于畝株數偏多,不利于林木的徑生長,因而以小徑材居多,而小徑材在市場上的售價也不高,故而林地產值也不高。2.0米×3.0米和2.0米×2.5米兩種規格,其每畝產量較為接近,且以中等大小的徑材居多,故而在同等投入、同樣培育年限的前提下,其產量和效益應該是較為理想的。
基于上述調查分析,本人認為我市桉樹速豐林的種植(造林)密度,一般應采用株距×行距為2.0米×3.0米或2.0米×2.5米,初始密度為每畝110—130株較為適宜。這樣的種植密度,既可保持單位面積林地上有足夠的林木株數,充分利用地力資源,又可使林木得到有效的營養空間,促進林木正常生長,達到較為理想的高、徑比例,實現產量、效益雙贏。
3、撫育追肥問題
3.1季節的選擇
撫育追肥季節的選擇很重要,季節選擇恰當,即可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工作成本,也可綜合高效利用水、肥、熱等因素,達到財盡其力,物盡其用的目的。生產實踐中,春、秋、冬三季均有人進行桉樹撫育施肥。春季,雖雨水較多,施肥后很快就能為樹木吸收利用。但由于雨水較多,給除草割灌和挖坎施肥工作也帶來了不少的困難。同時,春季草灌生命力也很強,故而其與林木搶奪水肥的能力也較強,這也是撫育后,林地上二、三個月后又大量萌生草灌的原因所在。秋季雖雨水甚少,有利于撫育施工,但氣溫還較高,水分過小,施肥后,不利于林木對肥料養分的吸收利用。冬季雨水不多,氣溫適中,施工較方便,且草灌的生長力最弱。故而此斬草割灌施肥較好,一是暖冬尚能滿足桉樹的正常生產需求;二是草灌凋敗有利于林木對肥料養分的吸收利用;三是春季雨水充足能更好滿足林木對水分的需求,保證了水、肥的有效供給。
基于上述調查分析,本人認為桉樹速豐林的撫育追肥季節最好選擇在春節前初冬進行能較好地避開草、灌搶奪水肥能力的旺盛期,實現水、肥的高效利用,降低生產投入。
3.2關于除草劑的使用
生產中,不少種植業主在撫育過程中噴灑除草劑,以圖快速有效清除草灌,實現撫育目的。但使用除草劑會帶來不少的弊端。首先,使用除草劑時,選擇季節、時間不當(如下大雨)會造成資金、人為的浪費,達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其次,因除草劑非強酸即強堿類化學制劑,使用噴灑到林地上,會造成林木根系的損傷,在一定時間內影響到林木對水、肥的吸收和林木的正常生長;再次,就是危害林地土層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破壞林地土壤正常結構,不利于持水護土保肥。
因此,生產中應盡量不用除草劑,而應采用人工或機械的方法斬草割灌,并將斬下的草灌鋪放于種植行間,這既有利于抑制雜草、灌木的萌生,提高林地蓄水、保水力,又可增加有機肥還原林地、培肥地力。
3.3追肥量問題
追肥用量問題也是一個關系到桉樹正常生長和生產成本的重要問題。用量過少,難以保證桉樹的正常生長,并造成人力的浪費;用量過大,放肥坎不夠深,又會造成肥料的流失,增加生產成本。從生產實際調查得知,桉樹速豐林每年結合斬荒割灌、追肥一次即可,每株施肥量0.5—0.75kg較為適宜。這樣的追肥次數和用肥量,滿足桉樹正常生長對養分需求的同時,也能達到節省人力、物力的目的。
4、桉樹次生(萌芽)林經營問題
4.1采伐后林地的清理問題
桉樹成熟林采伐后,不少業主采用全面煉山的方法來清理林地。這一方法除了前面分析林地整理問題中煉山帶來的不利影響外,還會造成對林木伐根的灼傷,甚至燒死,導致伐根萌芽遲緩,萌出的幼芽(幼樹)弱小、前期生長緩慢,也會因部分伐根燒死而不能再萌芽更新。從下表調查比對可看出伐后煉山與不煉山的區別:
地點 采伐時間 林地清理方式 調查時間 伐根萌芽率(%) 撫育施肥次數(次) 林木平均高(米)
相鄰的兩個林班 2014.11 全面煉山 2015.12 92 2 3.93
2014.12 不煉山 2015.12 97 1 4.85
基于上述調查分析,本人認為桉樹成熟林采伐后,不宜采取全面煉山的方法來清理林地,而應采取適當的人工方法,將壓埋在伐根上的采伐枝條等采伐剩余物清理,最好將其鋪放手行間,這樣不但能提高和促進伐根萌芽,而且還能抑制行間雜草、灌木的過快生長,也會增加林地凋落有機物的數量,利于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4.2除萌選苗問題
除萌選苗是桉樹次生林經營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技術問題。這其中包括除萌選苗的次數與時間兩方面的問題。除萌過早、選留的幼樹抗風力弱,容易出現風倒現象,過遲又影響正常幼樹的生長,造成養分地力的浪費。通過實際觀察調查得知,桉樹次生林的除萌選苗一般應分兩次進行。第一次,一般是在上一代林采伐后的2—4個月,當萌芽分化較為明顯時進行,每伐根選留2—3株(最多不超過4株)生長健壯、優勢明顯的幼樹,其余的全部砍除。同時,可結合進行適應的斬草除灌,即將林地上高1.0米以上的雜草、灌木斬除,尤其是萌芽植株周圍1.0米范圍內的草灌,這樣可促進萌芽植株生長。第二次除萌選苗一般是在第一次選苗后6—8個月后,當地臺風季節過后結合撫育追肥進行,每一伐根選留1—2株(原密度過稀及林緣可留3株)生長健壯、優勢明顯的幼樹,其余的植株全部砍掉。
5、桉樹速豐林的發展規模問題
幾年前,不少人擔心桉樹速豐林的發展速度過快、規模過大會造成林種、樹種結構比例失調、弱化林業在生態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林業生產、甚至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利的重大影響。實踐證明,這一擔心是缺乏科學調查和論證的。因為桉樹速豐林的發展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和多個條件限制的。一是受經濟社會條件制約,種植桉樹速豐林的地方,一般要求具備相應的經濟社會基礎條件,如交通相對便利,地方民眾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思想覺悟較高,村風民風較純樸,愿意借助外來投資改變落后現狀等等。二是受自然地理、氣候環境條件制約,種植桉樹的地方,一般要求林地為低山、丘陵、相對高差較小、無嚴寒(冰、霜、雪),土壤較濕潤,土質較疏松、肥沃,土壤石礫含量不高等。三是受林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制約。自然保護區,生態公益林區等不能種植桉樹速豐林。四是受木材市場、林產品價格的影響。木材替代品增多、木材需求量減少,木材加工業不景氣等因素影響,會在很大程度上消減人們投資桉樹速豐林的積極性。五是有林業行政部門和專業技術部門的合理引導和正確宣傳。
可見,在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多方面條件的制約下,桉樹在我市的發展規格不會無限擴張,同時,目前種植桉樹尚有一定的贏利空間,因此,也不會迅速縮減。目前,全市近40萬畝的桉樹速豐林,與全市林地面積的比例約為17%,完全處于正常的合理的區間。
6、桉樹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問題
多年來,一直有不少民眾,甚至一些黨、政領導干部都在說,“桉樹有毒有害”、“種植桉樹會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桉樹是抽水機、耗肥機”、“種植桉樹會導致土壤板結、甚至荒漠化”等。所有這些都是沒有進行深入調查、極不科學、極不負責的傳言。
本人從事林業工作25年,接觸了解和指導桉樹種植經營的實踐也有16年。對桉樹的認識和了解不能說很全面,但最起碼也算是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切身的感受。
新豐鎮的大村、高唐、新豐、永安、水垌、石碗嘴、羅屯等村種植桉樹,長的有10年,短的也有6年。至今未發現、也沒聽說有因種植桉樹而引發水源中毒、惡性(傳染)疾病的發生,種植桉樹的村屯、水溝也沒見有水質惡變、溪水斷流、魚蝦絕跡等現象出現,也沒看見種植桉樹8年、10年的林地出現蟲、鳥絕跡、草灌不長,一派荒漠的景象出現。相反,本人看到的是,種植桉樹的山嶺,到處都是林相整齊、林木挺拔翠綠,林間蜂飛蝶舞、蟲鳴鳥唱,林下植被繁茂多樣(剛進行過撫育的例外)。山下溪水潺潺,小河流水不斷,水質清澈。故而可以斷言,桉樹速豐林對生態環境沒有實質性的負面影響。這方面在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也可以找到答案。
可見,種植桉樹,發展桉樹速豐林過程中,只要林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規劃合理、規模適度、指導到位、技術保障、服務有效的總體要求,積極履職,主動作為,就一定能夠使桉樹速豐林朝著科學規范、健康有序、優質高效的方向發展。在充分發揮森林生態效益,突現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作用的同時,能更好更有力地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聶鑫,章文波,薛麗霞.廣西速生桉種植的空間分布及生態特征[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53(02):215-221.
[2]李相林,謝華,彭波,謝洲,楊瑞剛.速生桉種植中氮素對飲用水源地水質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16,47(11):1849-1855.
[3]蔣曉飛,黃文華.廣西速生桉種植管理問題及其治理措施[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6(06):21-23.
[4]李成,賢振華,鄭霞林,韋繼光.速生桉人工林與紅椎林昆蟲群落結構比較研究[J].南方農業學報,2014,45(04):58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