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佳曦
摘 要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青年學生接力奮斗才能實現,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是實現中國夢和自身發展的雙重需求。高校基層黨組織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用中國夢引領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從校園文化、教育基地、課堂教育和社會實踐四個方面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
關鍵詞 中國夢 青年需求 高校基層黨建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36
The Study of the Needs of the Young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frastructural Organizati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Colleges under the Chinese Dream
QIN Jiaxi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2)
Abstract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needs the endeavors of the young people. The growth of the young people is the double need of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and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Infrastructural organizati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colleges need to care the young people and lead the relative work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y should make a stage for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campus culture, education base,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Keywords the Chinese Dream; the needs of the young people; the building of the party in college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校青年學生黨員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1]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把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標與高校青年成長成才需求結合起來,培養青年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2]
1 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營造“中國夢”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是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的“軟實力”。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有助于對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引領,有助于學生確立正確的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理性的擇業交友觀等,還有利于青年學生自覺把個人夢想的實現結合到“中國夢”實現的大環境中。廣大學校結合本校基層黨建工作的特點,在實現“中國夢”的大背景下,從主題班會、班團等方面積極主動利用好校園文化主平臺。
優良學風對個人成長成才影響深遠,營造良好的學風是每個青年學子的責任和義務,為了營造“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班級氛圍,形成“勤學、善學、樂學”的學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要抓好主題班會班團,加強優秀黨員對班級的領導,在班級中加大“中國夢”宣傳力度,組織班級成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加強對班級骨干成員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宣傳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把“中國夢”與個人夢的關系明確,幫助班級成員理解“中國夢”與個人夢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中國夢”是由每一個人的夢組成的,“中國夢”的實現有賴于眾多個人夢想的實現,“中國夢”的實現為個人夢想的實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把“中國夢”主題教育滲透到班級活動之中,發揮隱性教育作用,使班級成員耳濡目染,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2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拓寬“中國夢”教育基地平臺
愛國主義教育是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愛國主義教育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及文化傳統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深厚的愛國主義熱情和高度的國家責任感、義務感,使之成為勤于思考、積極進取、勇于為祖國獻身的優秀人才”。[3]高校基層黨組織要充分利用各種寶貴的教育基地展開愛國主義教育,組織青年學生到革命老區、紅色歷史文化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紀念館、改革開放前沿地區等教育基地深入學習,從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歷史故事中,從一件件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中,從一項項催人奮進的改革創新中深刻感受中華兒女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優良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啟發青年學生深入思考作為青年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如何傳承美德、繼往開來,如何以史為鑒、和諧發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幫助青年學生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1]激發他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3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搭建“中國夢”課堂教育主渠道
黨風促教風,黨性鑄師魂。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場所,而課堂教育是培養人才最基本教學組織形式和基本單位,高校基層黨建要與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全體教師,尤其是全體黨員教師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課堂主渠道的教育引導作用。引領黨員教師帶動非黨員教師,做學生理想信念的鋪路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基本道德規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全體教師要立足課堂、立德樹人,以教學育學生,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這就要求教師要扎實教學,精致備課,用“工匠精神”精雕細琢;要改變重教書輕育人、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要增強課堂吸引力,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基層黨建要充分利用課堂教育,幫助青年學生樹立“中國夢”視閾下的奮斗目標,使青年學生在追求個人理想抱負實現的道路上,自覺心系國家和民族,自主提高道德修養,自動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青年學生“中國夢”視閾下的前進動力,激發青年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催使青年學生銳意進取,在增長才干的過程中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夢”藍圖;提升青年學生“中國夢”視閾下的精神境界,講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有機結合,以飽滿的熱情和高尚的德行投入到建設祖國的大事業中,在實現“中國夢”的美好前途奮斗中彰顯個人魅力。
4 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構筑“中國夢”社會實踐主陣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說到“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鄧小平同志也曾告誡全黨“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干,體現了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體現了一個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體現了一個人的工作水平和人生價值。同樣地,不付諸實踐,中國夢就如同空中樓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紙上談兵。作為青年學生,就是要敢為人先,要有敢干大事、干成大事的精神和魄力。以“踐”才能出“知”,青年學生要實現個人夢,要把“中國夢”由理想變為現實,需要“知”和“行”的統一。“促使大學生把內化了的情感意志演變為追逐中國夢的實踐活動,則是一個外踐于行的過程,也是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價值訴求和最終歸宿”。[4]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成長需要孕育的搖籃,夢想需要啟航的驛站。高校基層黨組織鼓勵青年學生黨員在圓夢過程中主動作為,將個人夢與“中國夢”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以學科競賽、社會實踐、公益服務等活動開展,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出真知,在行動中求成長。通過學科競賽,有利于提高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實踐能力。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青年學生可以了解國情、民情,在社會實踐中接受教育、增長才干、砥礪品格、貢獻力量。高校基層黨組織積極探索“黨建+公益”理念,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公益組織,打造黨員公益團隊、黨員公益服務,發揮青年學生黨員的先鋒引領作用,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在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過程中,培養青年學生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關心社會的社會責任感,并使自身的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個人只有胸懷祖國,投身實踐,才能服務社會,有所作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青年學生只有在自覺踐行“中國夢”的道路上,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實事求是,養成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從自身做起,扎扎實實地將理論運用于實踐,才能實現個人夢想。
5 結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黨和人民的共同夙愿和奮斗目標,高校基層黨建把握中國夢視閾下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需求,掌握青年學生自身發展的特性和規律,剖析“中國夢”與青年學生需求的內在關聯,是深化推進中國夢視閾下青年需求高校基層黨建相關工作的基礎,是幫助青年學生實現人生出彩的路徑方向,也是實現“中國夢”的著力點。高校基層黨建要以“中國夢”為指引,正確引導學生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實現青春夢想。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9.
[2] 車志遠,王芳.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供指導手冊[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7:17.
[3] 陳梅.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推進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5):109.
[4] 茹夢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