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松 王彥軍
【摘要】:黃山欒在園林綠化中應用較多,其觀賞性較高,抗逆性較強,是園林綠化優良的行道樹樹種,本文從黃山欒的生物學特性、繁殖技術、水肥管理等方面進行闡述,以給廣大園林育苗戶帶來技術參考。
【關鍵詞】:黃山欒;育苗栽培;管理技術
黃山欒原產于江蘇北部、安徽、河南、山東南部等地,具有生長速度快,樹桿挺拔筆直,是園林綠化中較為常見的樹種,其樹姿秀美。在春季新發的嫩梢和嫩葉呈鮮紅色,秋季掛滿枝頭的黃花鮮艷奪目,冬季筆直的樹干剛勁有力,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黃山欒是集觀葉、賞花、觀果、賞干于一身的綠化樹種。
黃山欒喜光,幼樹期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差,在莒南縣育苗如不采取防寒措施,苗干多抽干凍死。對土壤PH要求不嚴,微酸性、中性土上均能生長。深根性,生長快、萌蘗力強,但不耐修剪。繁殖方法多以播種為主。
1.種子采集貯藏:在種子采集時,要選樹干通直,樹冠優美,抗逆性強,且無病蟲為害,可作為采集種子的母樹。于11月中旬將采收到的種子經風選凈種后,采種后晾曬3-5天后裝入通氣的麻袋中,放在通風、干燥、陰涼處干藏到12月中旬進行層積沙藏。選背風向陽處挖深60cm(地下水位以上)寬1m,長視種子數量而定。坑底放石子、石礫10cm厚,再鋪5cm的濕沙。坑中每隔1-1.5m,插一束通氣草把。將種子與3倍的濕沙混合后放入坑內。或者一層種子一層沙交錯層積,每層厚約3cm左右。種子堆到離地面10-20cm時停止。上覆蓋5-10cm濕沙。后覆土高出地面20cm呈丘狀。四周挖好排水溝。如果種子量少,可把種子與3-4倍濕沙拌均裝入通氣的編織袋中,也放入坑中,上邊也覆濕沙10cm后再覆土。每月檢查一次種子。過干過濕均要及時調節濕度。經過處理的種子,春季發現露白30%左右時進行播種。
2.整地播種
播種前要精細整地,整地前進行澆水,并施入腐熟的有機肥料,同時每畝施入2kg鋅拌磷顆粒劑消滅地下害蟲。待土壤不干不濕時將土地深翻,粑平,無坷垃。做成畦面寬1.3m的苗床。播種前畦內灌滿水,待水滲下后,將沙藏或催芽露白達30%的種子過篩后均勻撒于苗床上,播種量500g/㎡量,覆土1-2cm后,上塑料薄膜成小拱棚,進行保溫保濕。高溫天氣要及時通風。當苗出齊后,晴天可揭開棚膜煉苗,下午要及時蓋上防止夜間凍害。在移苗前一周,將拱棚全部揭開煉苗。
3.幼苗移栽管理:4月份,當幼苗達3-4片真葉時帶小土球移栽,株行距30×40cm,每畦4行。栽后馬上澆透水,并及時劃鋤保墑、松土除草。6月中旬結合澆水追尿素15kg開溝/畝。7月下旬再追10kg/畝的復合肥。黃山欒病蟲害較少,偶見有尺蠖與木蠹蛾,應及時早防治。當年苗高可達100cm至170cm。
黃山欒冬季不耐寒,封凍前要隔株去株起苗,株行距變成60×40cm。起苗后進行假植,并用土蓋住苗干的2/3。明春按株行距40×60cm移栽,移栽余下苗澆透封凍水。第二年春季,苗床中剩苗全部平茬養干。加強肥水管理、苗干能高達3m,地徑達3-4cm,并且樹干通直,非常美麗。第三年再次全部起苗移栽,株行距80×60cm。移栽時注意剪根。第四年春季就可以出圃了。
4.肥水管理
4.1肥料管理:黃山欒是較喜肥的樹種,所以在栽植時加強肥水管理,栽植前應施足底肥,并在生長期進行追肥或葉面噴肥。移栽植當年的秋末,施腐熟發酵的廄肥或餅肥,增施磷鉀肥,增加苗木的木質化程度,有利于安全越冬。結合施肥澆好越冬水。
4.2水分管理:黃山欒生長喜濕潤的土壤環境。因此,移栽后要及時澆好定植水、生根水和保命水,然后視具體情況,每月可灌水1~2次,以達到土壤濕潤,汛期要注意及時排水,以防漚根。
5.整形修剪:
黃山欒樹冠近圓球形,樹形端正,一般采用自然式樹形。新植的樹保留分布均勻的3至5個主枝,短截25cm至40cm,每個主枝保留兩三個側枝。養護中隨時剪去枯枝、病枝或過密枝。
因用途不同,其整形要求也有所差異。行道樹用苗要求主干通直,第一分枝高度為2.5~3.5m,樹冠完整豐滿,枝條分布均勻、開展。庭蔭樹要求樹冠龐大、密集,第一分枝高度比行道樹低。圍繞上述要求采取相應修剪措施,一般可在冬季或移植時進行。
6.病蟲害防治:
6.1 蚜蟲: 主要危害黃山欒的嫩枝、嫩梢、嫩葉,發生嚴重時,樹梢、葉上布滿蟲體,嫩葉皺成團,嫩梢彎曲不長,并有大量分泌物,嚴重影響苗木的生長。防治方法:①若蚜蟲初孵期,噴施蚜虱凈2000倍液、40%氧化樂果或6%吡蟲啉乳油3000倍至4000倍液,或5%啶蟲脒乳油5000倍至6000倍液等,噴時注意安全。②初發時,及時剪掉樹干上蟲害嚴重的萌生枝,消滅尚未擴散的蚜蟲,同時注意保護瓢蟲、食蚜蠅、草蛉等蚜蟲的天敵。
6.2介殼蟲類:如日本紐綿蚧、日本龜蠟蚧是危害黃山欒的吸汁性害蟲,嚴重影響樹木生長。防治方法:若蟲發生期用樂斯本2000倍液、洗衣粉1000倍液混合噴施2~3次,間隔7~10天,或用殺撲磷、氧化樂果、吡蟲啉等藥物噴施均有明顯效果。
6.3煤污病: 蚜蟲易引起煤污病,應以治蟲為主,可噴灑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菊酯類農藥2500倍液。11月發病盛期可噴灑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6.4黃刺蛾、尺蛾等食葉害蟲。防治方法:(1)在成蟲羽化期間,用殺蟲燈誘殺。(2)在幼蟲危害不嚴重時,可選擇人工捕殺幼蟲。(3)害蟲危害發生嚴重要采取藥物防治,藥物可選擇用1.2%苦煙乳油800~1000倍液、25%滅幼脲懸浮劑1500~2000倍液、 20%米滿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16000IU/mg的Bt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等噴霧進行防治。(4)在秋后越冬時,修剪病枝、收集被害枝葉一起銷毀,消滅越冬蟲源,防治效果較好。
作者簡介:曹德松,男,1969.12,大學,助理工程師,從事林業技術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