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困難立地如石灰巖地、紅砂嶺土、石漠化和石礫山地等是當前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造林建設中面對的重點與難點,本文在筆者多年的林業技術工作實踐基礎上,結合當地困難立地的情況提出了選用適生鄉土固碳能力強的樹種、特殊地類樹種選擇與配置、苗木調控與處理、土壤改良技術、針對性的造林技術細節及差別化撫育等技術措施。
【關鍵詞】:困難立地;碳匯造林;建設技術
廣東省省級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的目的是基于充分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的吸碳能力,實現增加森林碳匯、提升儲碳能力、應對氣候變化等。困難立地主要包括貧瘠、干旱、坡陡、沙化、粘土、積水、紅砂嶺、石漠化和石礫山地等特殊情況。林場不均勻分布有土壤致密的粘土地、石頭山地、薄土層石質山地和石頭山地等。在困難立地開展碳匯造林有著與普通立地的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
1適生樹種選擇與配置技術
困難立地相對于普通立地而言,存在貧瘠、干旱、坡陡、沙化、粘土、石塊多及石灰巖地等特殊情況。林場不均勻分布有土壤致密的粘土地、石頭山地、薄土層石質山地和石頭山地,部分地段分布有一定面積的石灰巖山地。在造林建設中,困難立地因其適宜生長樹種少、技術措施開展困難、施工成本高、施工后缺水肥,致使造林樹種當年成活率低,后續保存率低而不易郁閉成林。為解決困難立地中碳匯造林這一難題,應該堅持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科技優先、多措施綜合的原則。困難立地因其不同的情況,所以在建設設計前需要對困難立地的具體情況細致進行調查,包括現有植被情況、土壤情況、坡度、地形、特殊性等。困難立地碳匯造林要堅持適地適樹,在樹種選擇上要對現有的樹種進行科學分析,選擇現存活且生長良好的鄉土碳匯樹種。根據立地條件選擇生物學特性相符的樹種。特別要考慮在干旱、貧瘠環境下所選樹種的適生性、抗旱性、根系穿透能力。對部分特殊土壤環境要考慮其PH值,如內莞石灰巖地宜選用任豆樹種、石頭山選用大面積的紅楓、積水處選用黃金香柳等。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考慮固碳能力強的多樹種混合配置。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碳匯造林樹種要適地適樹,以鄉土優良樹種為主。對外來樹種必須先期進行過科學的試驗,在極端高、低溫狀態下能留存的樹種。根據立地條件選擇生物學特性相符的樹種。特別要考慮在干旱、貧瘠環境下所選樹種的適生性、抗旱性、根系穿透能力。對部分特殊土壤環境要考慮其PH值,如石灰巖地宜選用任豆樹種。以林場為例,一般碳匯造林樹種配置及比例選用山杜英、紅錐、藜蒴、火力楠(任豆)、木荷,樹種配置比例為3:3:2:1:1或山杜英、紅錐、藜蒴、火力楠(任豆)、相思,樹種配置比例為3:3:2:1:1,種植后珍貴闊葉樹種應達到30株以上,防火林帶樹種配置為木荷(楊梅)、火力楠,樹種配置比例為5:5。造林時可采用行間混交方式,補植套種采用混交方式,行間混交同一樹種不得連續超過3行或3列。
2碳匯造林苗木的調控與處理技術
困難立地的碳匯造林地普遍存在缺肥干旱、坡陡、光照強、立地條件差等情況,苗木調控技術與碳匯造林成活率關系很大。苗木的質量與抗逆性強弱直接影響碳匯造林成活率。因此,碳匯造林苗木除做到優良種源、壯苗培育技術外,苗木的運輸、管護和煉苗技術也很重要,要保證充分的木質化、充足的養分儲備和良好的抗逆性。苗木調控技術中,通過苗木不同季節的營養加載確保苗木上山造林時苗木體內養分充足。苗期水肥管理決定了苗木養分的加載量,也影響苗木木質化程度。苗木上山栽植后在一段時間內需要消耗植株體內原有的養分來維系其成活與生長。研究表明,造林苗木植株內養分含量與頂梢生長和光合作用存正相關。此外,苗木木質化程度高,使其不易在光照強烈、缺水少肥情況失水。苗木調控技術中,根系調控也很重要。苗木要選擇容器苗,有條件采用輕基質無紡布袋容器羈。容器苗要及時進行截根移床(也可采用化學修根或空氣修根法),保證苗木主根不穿袋。
苗木出圃后,在造林前要提前將苗木調運到造林地旁邊背風、向陽和水源充足地,就近管護,適當對苗木進行修剪,采取科學的煉苗技術(時間約10—15天),以適應當地氣候和提高苗木上山造林時的適應性。在煉苗時,配混生根水淋透苗木土球或基質部分,增強根系與土壤的粘合能力,加速根系在造林后的恢復與生長。對有萌芽的苗木進行適度修剪以減少樹體的蒸騰量。對一些萌生能力強樹種,采取截干措施。在上山造林前,采取生長調節劑技術。
3 土壤改良技術
碳匯林建設施工前在林地清理好后,在整地備耕的同時,要結合困難立地的具體情況確定土壤改良技術措施。對于沙化土壤及非石質山困難立地,可以采取打大穴的整地方式(一般規格為60×60×50cm),然后將挖出的土用黃泥土、肥沃表土及生物有機肥等混合成的客土進行回填,有條件時施用土壤活化微生物菌肥或保水劑,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對于石質山地或貧瘠薄土石質山地,在整地過程中,要根據地形情況,挑選有土壤地方整地,整地方式由于石質山地不具備打大明穴的條件,應采取暗穴鴉鵲口方式進行。按株行距要求墾穴,長寬深一般為70×52×30cm,穴唇“鴉鵲口”,穴內將土打碎,撿干凈草頭、石塊及草根等,穴面呈反傾斜狀。在整地過程中,穴必須保證足夠的深度,以適當對目的樹種深栽或增強樹盤吸水、蓄水能力。對于缺水的困難立地,可采取在穴面上坡處穴靠上坡處挖小蓄水穴或引水溝的方式,保障降水時可以有效蓄水。而對于積水地,采取開排水溝、備耕時堆土和選用耐澇樹種等方式。
4 針對性的栽植技術與差別化撫育技術
困難立地中,以石漠化地段為例,因其巖石裸露不規則,土層的厚薄也沒有規律,因此對于土層較薄、基石十分嚴重的地段,不能按固定的株行距進行整地。栽植時采取見縫插針的方式造林。[1]困難立地栽植最佳時期要在驚蟄前苗木萌動前陰雨天氣種植,最遲不能超過清明節前。栽植時要除去營養袋后,帶土輕放于栽植孔中,適當深栽,扶正苗木并在苗木四周回細土,輕提苗后用手把回填土壓實,使苗木與原土緊密接觸,繼續回土至穴面,壓實后再回松土成反傾斜狀。栽植后通過覆蓋樹盤減少水分蒸發和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栽植后施足保水劑。由于困難立地造林成活率相對會較低,可以適當提高造林密度,在栽植后約40天對死株、缺株及時補植,確保造林成活率達到95%以上。
困難立地碳匯林建設中,后續撫育尤其關鍵。對于困難立地,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差別化的撫育。除常規要做好割灌除草、松土擴穴、追肥、培土和補植的各道工序外,對于具體立地情況要采取差別化的撫育技術措施。例如對于干旱貧瘠的情況,宜將生物有機肥和保水劑同時施用,不要在干旱季節進行松土,避免根系受損。在粘土情況,宜在春季多進行擴穴松土、培土作業,擴大根系生長空間。對于積水地,適當淺栽,做好局部的排水。
5 幾點建議
在困難立地碳匯林建設中,要因地制宜善用新的技術方法。加強樹種的固碳能力、抗逆性與困難立地適生性的研究,加強困難立地栽植的新技術的突破。困難立地碳匯林建設的規劃設計中要有針對性和精準性,分片局部設計。造林施工時要充分做好各個環節的技術落實工作,確保成活并后續生長良好。撫育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況采取針對性、差別化的措施,合理采取撫育措施,以促進林木生長。在管理環節,要按工序分步管理模式,確保各個工序質量合格。由于困難立地的碳匯林建設要比普通立地出成效時間更長,要立足長遠,加大珍貴樹種的比例,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后續撫育和管護,確保造林一片,成活一片。
【參考文獻】:
[1] 葉喜青.龍門縣礦區石漠化治理及造林技術[J];廣東林業科技 2013,29(5):72~74
作者簡介:張立洋(出生年月1969--11),男,廣東封開人,大專,林業助理工程師,現從事營林技術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