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碧
【摘要】:本文分析了昭通市竹子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提出了加快昭通市竹子產業發展的措施辦法,為昭通市竹子產業發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竹子 產業發展 思考與研究 昭通市
竹子產業是昭通市林業產業支柱之一。進一步做大做強竹子產業,對于促進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富民強市步伐、助推脫貧攻堅意義十分重大。昭通市如何進一步總結經驗,理清思路,做好竹子產業發展這篇文章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1.昭通市竹產業發展現狀
1.1竹類資源情況。昭通市共有竹類植物13屬61種,其屬數占全省屬數的46.4%,占全國屬數32.5%,種數占全省種數的29%,占全國種數的15.3%,是我國西南地區竹類植物富集區之一。在竹種資源中,既有散生竹類的重要經濟栽培竹種毛竹、水竹、斑竹、桂竹、灰金竹等的分布,又有叢生竹類的慈竹、車筒竹、硬頭黃、料慈竹、梁山慈、粗穗龍竹、麻竹等竹種,還有混亂生竹類的筇竹、方竹、苦竹、玉山竹、箭竹等竹種分布,包括了從南亞熱帶到溫帶等不同氣候帶的竹種成份。國家三級保護珍稀竹種筇竹及彝良海子坪的天然毛竹林,在竹類種質資源保護和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竹子產業發展情況。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昭通林業的快速發展,竹子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逐步形成了由資源培育、加工利用、科技研發到對外貿易的竹子產業發展體系。竹子產業的發展,對于緩解地方木材供需矛盾,減少木材消耗,改善生態狀況,繁榮山區經濟,創造就業機會,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新農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發展勢頭強勁,成效顯著。
2.昭通市竹業發展前景分析
昭通市竹產業歷史悠久,基礎很好,竹產業發展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只要緊緊抓住“資源做大,加工做強”這兩個環節,竹產業完全可能成為全市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企業增效的支柱產業。
2.1竹業發展時機好。中國是“竹子王國”,竹種種類多,面積廣。全國已有竹林面積7800余萬畝,成為了我國林業雄厚的資源之一。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認識的逐步加深,竹子的培育和加工利用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竹制品在汽車、建筑、裝飾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傳統竹筍食品需求急劇增加。可以說,竹產業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正在蓬勃發展。特別是浙江、福建的部分地方,已經在竹業領域領先一步,“竹經濟”成為了當地富民強縣的支柱和龍頭。昭通打響竹品牌、做活竹文章前景可觀。
2.2竹產業發展自然條件具備。昭通市位于云南省東北部,地處云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地帶,竹類適宜區位于昭通市北部,在鹽津、大關、永善、綏江、鎮雄、彝良、威信、水富等8個縣境內。屬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氣候。全市平均氣溫在6.2~21℃之間,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10mm,降水量空間分布總特點是北多南少,高多低少,形成“南干北濕”的氣候現象。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宜竹子生長。發展竹林基地,壯大竹子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2.3竹產業發展基礎扎實。一是竹產業經營歷史悠久,知名度高,傳統竹產品(如方竹筍、筇竹筍)一直受到人們青睞。二是竹資源豐富,經營面積集中,高產優質品種多,便于集約經營。
3.加快竹產業發展幾點思考
昭通市竹產業要實現產業化經營,必須從昭通竹業的發展實際出發,借鑒農業產業化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勇于實踐,大膽創新,靠機制和技術革命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3.1創新機制,擴大基地規模和建設質量。資源是產業發展的基礎。隨著竹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昭通市綏江中信紙業、鹽津亞太竹纖維廠和周邊四川宜賓紙廠等幾家大型竹企業的壯大,原材料的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據測算,每生產1噸竹漿紙(竹纖維)需消耗4噸竹材,僅昭通市竹材的需求量在50萬噸以上,必須高度重視基地建設。加強基地建設要創新機制,推進竹林合理流轉,使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實現規模經營,提質增效。通過建立標準化生產園區,開展經常性、多層次的技術培訓,以點帶面,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全面提高竹材、竹筍生產的經濟效益。
3.2進一步提高科技含量。林業部門和加工企業要加大與大專院校的科技合作,走產學研一體化的道路,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儲備。這些年昭通市做了一些努力,在資源培育和產品加工上都取得了一些突破,促進了產業的提升。下階段要繼續擴大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組織科技攻關,引進國內國際竹業生產、加工領域的新技術,開發高附加值的新產品。現階段以及今后一段時間,要重點發展竹漿紙、竹纖維、竹子活性炭等的開發利用。竹筍加工利用要攻破保鮮技術難關。竹筍保鮮技術重點應放在無毒處理和生物方法研究上,盡量減少防腐劑和化學保鮮劑的使用,朝著安全衛生、食用方便、經濟實惠、便于攜帶、符合不同口味的調味筍方向發展。應著力創建一批地方特色竹產品品牌推向市場。如五香筍、辣味筍、佐餐筍等系列產品開發。
3.3切實加強行業管理。行業內部的無序競爭將影響產業發展。昭通應合理布局竹纖維廠、竹筍加工等企業,加強行業管理。一個方面是要強化竹產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內部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和交流合作。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使協會逐步按照市場化方式進行運作,不斷增強協會的經濟實力和自治能力,使之成為行業內部人才引進、設備更新、信息交流、技術培訓的依托和實體,為竹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產前信息服務、產中技術服務和產后銷售等中介服務。
3.4建立有效的流通服務體系。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幫助企業逐步建立一支信息靈、反應快、能適應市場變化、有較高素質的營銷隊伍和網絡。二是要圍繞產品建市場。在竹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如大關、綏江、水富、鹽津、威信等縣建立竹類專業市場。在綏江縣城建設竹文化、竹產品一條街,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各地企業、商家來昭通投資興業。
3.5完善政策保障機制。一是建立激勵機制。對竹產業新產品研究開發的有功人員實行獎勵,促進企業向產、學、研一體化方向發展,鼓勵開發有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新工藝,力爭在深度開發和提高竹子的利用率方面有所突破。二是統一經營政策。經營政策是影響竹產業持續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特別是資金、信貸、稅收、價格等政策,直接影響竹業的投資導向。因此,林業、稅務、工商、技術監督、企業主管部門和有關縣區要充分發揮經濟調控作用,引導產業內部的合理競爭和協調發展,將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引向竹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