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背景下,社會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給予了更高的關注,所以必須要采取必要的技術方式,為森林撫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特別是森林撫育間伐技術的應用,雖然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樣在實踐過程中影響了我國的生態環境。基于此,文章將森林撫育間伐技術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并闡述了相應的影響,希望有所幫助。
【關鍵詞】:森林撫育;間伐技術;影響;探索
【引言】:近年來,伴隨森林經營工作的深化發展,森林資源的合理化與經濟性管理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在森林撫育工作中占據基礎性地位。所以,撫育間伐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與提高十分有必要。特別是實踐經營工作的開展,必須對森林撫育間伐技術適用的條件與目的予以準確地掌控,明確森林撫育間伐技術的要點,才能夠獲得理想的效果,進一步推動森林經營工作的順利開展。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森林撫育間伐技術及影響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具體種類
1.1 透光伐
在幼齡林時期,對林分組成加以調整,屬于森林撫育采伐的一種。透光伐的主要作用就是對非目的樹種和不良植株進行計劃性地伐除處理,實現目的樹種和優良植株生存空間有效改善,以促進林木生長。
1.2生長伐
生長伐需在中齡林中進行,對林分密度進行調整,將過密和生長不良林木進行伐除處理,為優良木的加速生長提供保障,為林分質量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1]。
1.3疏伐
幼齡林自郁閉至成熟齡前,為調節目的樹種個體間的矛盾所采取的森林撫育采伐方法。
1.4衛生伐
衛生伐主要的目的就是維護并改善林分衛生狀況所采用的撫育采伐方法。
2、撫育間伐的方法
2.1 透光伐
對于幼齡樹而言,透光撫育方法的應用較為常見,主要的目標就是對種間競爭加以解決,保證森林樹種組成得以調整,為目標樹木健康生長提供必要的保障。而除伐的對象指的則是樹木生長過程中,對其生長速度產生影響的草本植物、灌木以及林木等。如果林木的密度過大,則會存在生長效果不理想的樹木,亦或是在滿足密度指標的林木區域內會生長劣質木,必須要及時采取清理的措施。通常來講,透光伐一般可以細化成帶狀、團狀與全面三種不同的撫育方法。如果是勞力和交通效果理想的間伐林地,可以將全面撫育方法引入其中并加以使用。
2.2 疏伐
疏伐的主要方法集中表現在下層疏伐方法、上層疏伐方法與機械疏伐方法三種。對于純林而言則要將下層撫育方法引入其中,下層被壓木則被當做主要的砍伐目標[2]。而上層撫育方法通常應用在闊葉林與闊混交林當中,具體功能就是對樹木生長產生影響的上層樹木進行砍伐處理。任何森林環境都可以應用綜合撫育方式,其兼具了上層撫育伐和下層撫育伐兩方面的優勢。在密度較大且分布均勻的人工林當中,機械撫育的方法十分常見,需結合隔株、隔行或者是行株兼隔的基本原則對樹木進行保留或者是采伐。
2.3 生長伐
林木生長伐的間隔期在7-15年之間,可以有效地調整林分的密度,并且伐除林木生長過程中密度過大且生長效果不理想的林木。在這種情況下,即可有效推動優良林木的健康可持續生長,進一步提高林分的質量。
2.4衛生伐
衛生伐所面向的對象就是在特定年限范圍內對森林火災亦或是病蟲害影響而枯死的林木、被害林木以及損傷林木等進行伐除處理。
3、森林撫育間伐技術的應用要點
根據森林撫育間伐技術的種類與方法研究可以了解到,將此工藝技術應用在森林撫育間伐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撫育間伐技術應用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下幾方面應用要點,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森林撫育間伐技術的價值與功能,以保證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3.1 合理選擇間伐木
3.1.1 起始的時間。在幼林封閉以后,應綜合考慮立地指標、經濟指標與林分指標等,對下一次的撫育間伐時間進行確定。通常被當做判定的指標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樹冠的冠高比超過30%;2)交通便捷且小材需求量大;3)林分分化與30%相接近;4)樹高與胸徑的生長速度不斷降低。
3.1.2 結束期。應結合各森林分類對結束期進行劃分,如果是商品林要結合用材的角度加以確定,并保證持續至成熟林采伐的前一齡級,考慮林中不同時間存在的差異。
3.1.3 間隔期。對于相同林分,撫育間伐工作的開展頻率較高,而相鄰間伐的年限被稱作間隔期,具體的時間則由林分郁閉的速度來決定。當林木的生長量降低,即可貫徹落實間伐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間隔期會對樹木的生長速度、經濟條件與生長量等產生直接的影響[3]。而在國際范圍內,間隔期一般被確定成5-10年,在我國,透光撫育的間隔期在3-5年之間,而生長撫育的時間則控制在7-15年之間。
3.1.4 間伐木的作業季節。任何時間都可以開展間伐作業,但如果是北方地區,應盡量選擇在冬季期間,而南方地區則要盡可能選擇在初冬季節與早春季節。若樹種本身的萌芽能力較強,那么在北方則可以選擇在春夏交替階段開展,而南方地區可以選擇在夏季期間開展。
3.2 撫育間伐的強度
通常來講,撫育間伐的強度會受到林木留砍比重決定,并且會對撫育間伐的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其中,強度指標集中表現在郁閉度、材積與間伐株數方面。綜合考慮既有規定要求,人工林的透光撫育可伐樹量是既有植株30-50%之間,而生長撫育可伐樹量則是既有植株20-35%。在對撫育間伐強度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經營的目的、立地條件、上一次的間伐強度以及林分狀態等因素,并且細化成定性和定量兩種不同的形式。其中,林木分級是定性的主要標準,而林木生長速度的標準則是定量。由此可見,一定要明確最佳的強度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森林可持續發展。
4、森林撫育間伐帶來的影響研究
撫育間伐技術的應用為林木撫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在撫育間伐的落實背景下,單位面積林木數量隨之下降,而林木則能夠接受充足光照,有效地保留了土壤肥力,且林內溫度與濕度條件也得以改善。
4.1 林分生產力受到影響
如果撫育間伐存在差異,那么林分生產力的影響程度也將存在一定的區別。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撫育間伐有所不同,但其對于樹木的樹枝、樹干以及樹葉生長量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較之于沒有采取撫育間伐技術的林木,每株每年的林分生物量都顯著提升。根據日常管理實踐結果可以發現,撫育間伐為林木的健康生長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4.2 林分穩定性受到影響
科學合理地采用撫育間伐的技術,能夠對林分密度加以調整,并實現林木內部生長自然環境的有效改善,為人工林與林下植被的健康生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在實踐過程中,通過研究生物多樣性可以發現,較之于未采取林木間伐林分,林木間伐技術的應用,使得植物更加豐富。以落葉松下草本植物為例,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撫育間伐落葉松下草本植物豐富程度顯著提高,而且多樣性指數也明顯超過沒有采取撫育間伐技術的林木[4]。通過對撫育間伐技術的靈活運用,使得林木能夠獲得充足陽光,使其能夠健康地生長,實現林下草本植物生物量增加以及物種多樣性的目,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5 土壤受到影響
在采用撫育間伐技術的過程中,能夠確保土壤養分的充足性。特別是在林木生長的過程中,土壤本身的養分是衡量其能否滿足林木健康生長的必要指標。也就是說,如果土壤中的養分含量充足,那么林木的生長效果也將隨之提升。所以,養分含量會對林木正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另外,種植密度的合理性,能夠確保林木汲取充足養分,使其自設肥力得到保障,不斷優化土壤自身的透氣性。在此基礎上,撫育采伐的合理性也可以確保土壤自身肥力,為林木栽植密度的擴大提供必要的保障。當撫育栽培工作完成以后,土壤內部微生物生存的條件也碎石改變,所以要及時采取分配的措施。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上文中系統化地分析了森林撫育間伐技術的種類與方法,并重點闡述了此工藝技術的應用要點。在此基礎上,探究了森林撫育間伐技術應用帶來的影響,主要的目的就是為森林經營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森林撫育間伐技術的應用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及時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只有林木撫育措施應用的科學且合理,才能夠確保林分正常且健康生長,營造理想的林木生長條件。
[參考文獻]:
[1]劉淑斌,程順,張巖, 等.森林撫育間伐施工技能評估技術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7(5):93-95.
[2]許國偉.遼西半干旱地區森林撫育技術措施的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20):196.
[3]裴景剛.森林培育過程中森林撫育間伐措施的相關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23):209.
[4]劉紅炎,陳東莉,柳杰, 等.華北落葉松人工林不同間伐水平下林下植物多樣性研究——以山西關帝山龍興林場為例[J].林業資源管理,2017(1):50-56.
作者簡介:韓華,女,壯族。大專學歷,1980年3月出生,廣西天峨縣人。從事研究林業生產、管理及發展方向,現職稱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