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昆
[摘要]: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農村責任地大量種植了經濟林果,林地面積逐漸擴大,利用果園、退耕還林土地放養生態雞也逐漸增多。我們通過對本市多個生態養雞大戶(場)進行調查,總結出了一些林下生態養雞的經驗與體會,僅廣大養殖者參考借鑒。
[關鍵詞]:林下生態養雞;養雞技術;技術管理
[引言]:
林下生態養雞就是充分利用樹林下(果林、山林)的天然飼料資源,利用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和明媚的陽光,將傳統養雞與現代科學養雞技術相結合,養出綠色、安全、營養豐富、風味優良的肉雞或蛋雞,以滿足現代人回歸自然的消費觀念。為了提高林下生態養雞的生產水平和效益,現就飼養管理與疫病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生態養雞的意義
1.1養雞成本較低
推廣生態養雞,優質的牧草、草籽、昆蟲等等,都是很好的喂雞飼料。而且,生態養雞,貼近大自然,防護工作到位的話,能降低各類病患的感染概率,確保養雞高成活率。此外,相對圈舍養殖,設備投入要低,見效更快些。
1.2有利于生態維護
林下種草,發展生態養雞,有助于緩解水土流失,有利于周邊生態環境改善。同時,形成草質資源,為優質的飼料。發展生態養雞,能形成肥催草、草養雞、果木增肥的良性循環模式,大大維護生態環境。
1.3產出無公害產品
生態養雞,林間環境好,安全無污染,產出無公害產品,符合現代市場消費需求。經養殖實踐證實:生態養雞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不僅品質無污染,而且風味鮮美,能實現較高的經濟價值。
2林下生態養雞技術
2.1選址
林下生態養雞的雞場應該建設在背風處,有陽光,通風良好,30°以下的坡度的地點,并且遠離其他養殖場、居民區、市場、屠宰場等地。雞場附近的水源要清澈干凈充足,可以選擇灌林木、荊棘林等山地放養,并且在放養區種植適合雞自由采食的草本植物。養殖場內的林蔭覆蓋率要低于70%。雞場內要建立育雛舍和移動雞舍,配備好料槽,飲水器,消毒池,并設置防寒和保溫設施,并在生產實踐中根據實際情況增設必要的器具設施。移動式雞舍輕便不受場地限制,可進行拆裝和移動,使用時間長,適合多種模式的養殖環境。在可移動雞舍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其耐用性和保溫防寒功能,合理的使用可移動雞舍能夠有效的解決雞場垃圾糞便的無害化處理,提高綜合效益。
2.2品種的選擇與要求
生態養雞主要是通過放養形式來增加雞與自然環境的接觸,大多以野外蟲草為食,保證產品生態環保。所以在品種選擇上應高標準要求,不適合選擇較大型肉雞品種,應選擇生存能力好、覓食能力強、抗病疫能力強的小型雞品種。并且還有考慮到當地市場的需求,迎合當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做好市場調研,不要盲目引進市場需求量小,生存能力低,抗病能力差的品種。此外還要確保雛雞的健康情況,要選擇具備《動物防疫合格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雛雞,挑選出活潑愛動,毛色光亮平順,肛門沒有糞便,叫聲洪亮,粗壯結實的雛雞,淘汰掉活動力弱,臍部潮濕,瘦小的病雞。避免在群體飼養中,由于某部分病雛影響整體雞群的健康,預防疾病的產生和傳染。
2.3嚴抓飼養管理
2.3.1合理飼養。雛雞經長途運輸后極易脫水,到達目的地后應盡快讓其飲水。待充分飲水后選擇顆粒度小、容易消化的配合飼料飼喂。一天飼喂6~8次,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適量維生素C(或復合維生素)等以防產生應激。3周齡后逐漸飼喂配合飼料和種植的牧草,每天飼喂3次,早午不要喂飽,讓雞自由覓食,采食更多的有機物和營養物,晚間投喂讓雞吃飽。2月齡后逐漸飼喂玉米、稻谷等糧食和種植的牧草,延長雞的生長周期,使產品更接近土雞的風味。整個飼養期不停水,并定期在飼料中拌入喹諾酮類藥物防病。
2.3.2抓好管理。3周齡內的雛雞對環境溫度要求較高,可在雞舍或棚內地面墊厚墊料,在20m2的育雛室內點一盞60W的燈泡既增加光照,又可保溫,14日齡后將光照強度降到25W。每天清除舍內外糞便,每2周對雞舍或風雨棚進行一次消毒,定期對雞場周圍撒石灰粉徹底消毒。雛雞長到3周齡后可進行放養,但要注意外界氣溫條件。仔雞的體溫調節機能較差,因此要選擇天氣暖和的晴天放養。開始幾天每天放養2~4小時,以后逐漸增加時間,使仔雞慢慢適應環境變化。棚舍附近需放置若干飲水器和料槽讓雞自由采食和自由活動,太陽下山時將雞群趕回雞舍或風雨棚內并喂飽。遇到刮風下雨天氣應將雞趕入雞舍或風雨棚內,以防意外。
2.4疫病的預防與治療
雖然優良的地方品種雞抗病力強、適應性強,林下放養的雞密度小、空氣好,但為確保生態雞健康,提高成活率,必須按照現代技術對雞馬立克氏病、禽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以及禽出敗(巴氏桿菌)、雞白痢(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進行疫苗和藥物的預防,也要對腸道寄生蟲病以及霉菌病、中毒病進行預防。按照現代育雛要求,一般在放養之前(50d)完成各種疫苗的免疫接種,有條件的要在放養前對各種疫苗,特別是禽流感、新城疫等免疫效果進行監測,對達不到免疫保護要求的要進行補免;如果有必要可在育成期(放養階段),由于時間長,有必要在80~90日齡時,追加一次禽流感、新城疫的免疫。在70、110日齡時,根據需要應各驅蟲一次,主要是消化道驅蟲,可在補飼的飼料中加0.03%~0.04%呋喃唑酮拌料或每只雞0.5片雞蟲凈研碎拌料。要防止氣溫變化引起感冒以及農藥中毒引起死亡,還要防止各種腸道菌引起的拉稀。
結語
林下生態養雞,既有利于林地病蟲害防治,減少農藥及除草劑的使用,又可增加林地肥力,更重要的是利用自然資源,提高農民收入,豐富市場綠色、有機禽肉、禽蛋,其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均可觀。推廣林下生態養雞技術和管理也有利于種植業和畜牧業的有效結合,推動綠色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超.林下生態養雞疫病綜合防控措施[J].獸醫導刊,2016(24):114-114.
[2]王玲.生態土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J].農民致富之友,2014(8):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