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山
【摘要】:人類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沒有重視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此種現象一旦長期維持下去勢必會導致森林資源愈發匱乏,最終消失殆盡。加強鄉鎮林業的相關建設能夠保證整體林業規劃布局的科學化,需要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只有保證好鄉鎮的林業建設順利開展,才能夠保護生態環境的平衡。
【關鍵詞】:鄉鎮林業;規劃設計;造林技術
【引言】:林業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產業,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越來越明顯,鄉鎮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積極加強林業規劃設計,對鄉鎮的林業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并且結合造林技術,提高森林覆蓋率,提高林業資源規模,促進林業產業的不斷發展。在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結合鄉鎮地區的實際情況,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對林業產業進行規劃設計,并且在不影響鄉鎮正常發展的基礎上進行造林,對鄉鎮的土地資源進行充分、科學、合理的應用,最大化地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鄉鎮綠化面積。
1、鄉鎮林業規劃設計要點
1.1合理確定造林位置
在確定造林位置的過程中,要注重以下幾點問題:位置一定要滿足大規模樹木種植的需求,進而保證森林資源,起到改善以及優化鄉鎮環境的作用;位置要盡量與居民區保持距離,不對居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影響。
1.2科學選擇造林品種
樹種的選擇關系造林的成敗,尤其對于荒山來說,對樹種選擇的要求應更嚴格,因為并不是所有樹種都能夠適應荒山的惡劣環境,在進行荒山造林前必須對當地環境進行認真的調研和考察,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選擇樹種。所選樹種的生物特性一定要能適應當地荒山的地理與環境條件,可以大面積栽種同時成活率較高。另外,在選用樹種時,還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狀況、勞動力情況以及相關的社會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本著適地適樹和優先選用優良鄉土樹種的原則進行荒山綠化樹種的選擇。苗木一律采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木質化程度高、徑高比例適當、根系完整的Ⅰ級容器苗或苗木。一般選擇一至二年生苗,黑松、側柏最好使用容器苗,高度為50 cm、地徑在0.5 cm以上;刺槐采用截干造林,干高為1.5 m、地徑在2.5 cm以上;核桃苗高0.8 m、地徑0.8 cm以上。
2、鄉鎮林業造林技術
2.1套袋造林技術
通常情況下,套袋造林技術應用在山地陽坡栽植針葉樹苗或經濟林樹苗方面,獲得的效果是極為可觀的。套袋栽植方法的實用價值體現在維持苗木含水量以及袋內溫度兩方面上,為新芽萌發,新梢快速生長,降低苗木地上部分的樹葉蒸騰提供便利,造林成活率顯著提升。有關研究資料記載,與不套袋相比較,套袋后苗木成活率可提高25%左右。
苗木的套袋栽植技術采用塑料袋的膜制作成寬為10cm的器皿,長度由苗木高度確定,針葉樹通常的高度是35-40cm,經濟林苗木的長度一般是60-70cm,可以把袋先套在苗的根部以上位置,用繩將把下部分結構捆扎好,繼而進行培載,也可以在栽植結束以后對地面上部的苗木進行套袋。直至干旱期度過以后并且苗木存活沒有太大難題,就可以解除扎口,把套袋卷起一部分,通風煉苗7d左右,把塑料袋拿下,也可把塑料袋的上部結構損壞,待苗木能夠適應外部多變環境順利生長以后,把套袋取下。
2.2植苗造林
作為造林技術當中的重要一種,植苗造林是目前營林生產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造林技術。其通常選擇在春季進行播種,并且在播種之前工作人員一般會對苗木樹種進行消毒、拌種以及浸種催芽處理,將種子中的病菌等全部殺滅,并通過根據具體的樹種類型進行催芽,使得苗木在出苗之后能夠實現健康生長,進而保障營林生產的整體質量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保障浸種催芽的效率,工作人員應當盡可能避免在溫度較低或是干旱等環境條件下進行浸種催芽。植苗造林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范圍,即便是在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同樣具有較好的適用性,并且采用這一技術下種植的樹木具有穩定生長的特點,由于人們事先對樹種和幼苗進行了消毒、催芽等處理,因此有效提高的苗木的成活率,有利于林場的長久穩定發展。
2.3截干栽植固沙造林技術
截干栽植就是先將植被上的大部分枝干截去,然后再進行栽種,這樣不僅可以使地面上的部分水分蒸騰得以有效的減少,而且還能夠將水分與養分都集中在靠近地面上的樹芽上,從而使植苗的成活率得到提升。同時,這種造林方式的運用,在根系進行萌發時,有利于其對土壤水分以及養分的吸收,而且還有利于減少對地上水的消耗,從而實現收支平衡,對于苗木的生長也是極有利的。
一般來說,截干的實際高度需要根據植被苗木的實際生長情況進行確定,大多數留干的長度需要與根頸的距離為20-25cm,截枝的時候,留干與地面之間的高度需要達到10-15cm。這種造林技術最適用于特殊情況所引起的苗木失水,或者是苗木的根系被傷害過重,根據相關實驗,外地所運來的苗木經常出現傷根、冠根等情況,其成活率只能夠達到70%-80%,由于西北地區在春季與夏季進行交替的時候,經常出現大風天氣,因此,截干如果太低的話,萌芽就會容易被風沙打死,因此就需要將截干的高度進行適時的調高。
2.4高桿治沙造林技術
高桿治沙技術,在進行治沙造林的過程中,主要是將其運用在對牲畜危害比較小、耐干旱、耐高溫、耐沙埋以及對風沙效果比較顯著的苗木,在西北地區對高桿治沙技術的運用,一般選用萌發力比較強的楊樹。
對于高桿的選用,一般選擇3-4年年齡的粗壯枝干,長度約為2.5-4米。為了使苗木的抗寒性以及造林的成活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就需要在清明節前后將樹枝砍下,將大頭進行浸泡,待其樹皮上出現白色或者是淺黃色的凸起之后,就可以進行栽植。其進行栽植的方式,一般都是一邊挖坑一邊栽種,并將其用濕土層進行填埋,并進行踏實,防止出現沙埋后再出現侵蝕。為了使固沙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就需要在其10米左右的地方,進行栽種紅柳等灌木帶。
結語
根據當前我國林業資源的利用現狀,可以加強對鄉鎮林業產業的規劃與設計,在對當地經濟水平、自然環境等因素進行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對林業產業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并且加強對造林技術的應用,以提高當地的林業生產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穎穎.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J].現代園藝,2017(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