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敏

【摘要】:古樹是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根據技術標準,2016-2017年對平南縣古樹進行了普查,普查中發現危害平南古樹生存的因子有桑寄生、藤害、樹根周圍被硬化、根部裸露、白蟻等。針對這些危害因子,我們應積極采取治理對策,避免造成古樹生長衰敗,甚至死亡。
【關鍵詞】:平南縣、古樹、危害、主要因子、治理對策
1.古樹的概念
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古樹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客觀記錄和生動反映了社會發展和自然歷史變遷的痕跡。
2.平南縣古樹的基本概況
2016-2017年對全縣古樹資源進行了普查。經統計,我縣有762株古樹,分29科45屬58種,其中數量較多的樹種為榕樹、龍眼、紅錐、黃葛榕、樟。
3.危害平南古樹生存的主要因子
危害平南古樹生存的主要因子有桑寄生、藤類、樹根周邊被硬化、樹根裸露、白蟻等
3.1桑寄生的危害
桑寄生的存在,消耗了寄主的大量養分,影響光合作用,致使寄主的生長發育受阻,因而出現種種異常的表現。最常見且影響最大的是寄主寄生點處的枝條腫脹或形成樹瘤以及上段枝條的變小、枯死。當寄生幼苗吸器侵入樹皮后腫脹就開始出現,隨幼苗的生長而增大。寄生點以上枝條的變小從幼株開始,隨樹冠的增大而逐漸變小;上段枝條的枯死多出現在寄生株的生殖期,寄生植物的年齡和樹冠越大枯死的越多。
3.2藤類的危害
藤本植物生命力強,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速度快,依附在古樹身上攀附而上,長出的氣根扎在被纏繞的樹干上,會傷到樹木的韌皮部,隨著時間推進,這些藤蔓漸漸增粗并且把樹干箍住,時間久了,藤蔓是越纏越緊,而被纏繞的古樹終因纏繞壓迫養分流失而枯死。
3.3樹根周圍被硬化
普查中發現,有部分古樹在村中人口密集的地方,為了方便人們通行和休閑娛樂,古樹根部周邊被硬化。
古樹周圍大面積被硬化,致使土壤理化性質、微生物環境等發生較大變化,影響樹木對水分和礦物質等養分的吸收。其次,硬化的地面還會使土壤通氣性變差,阻斷地下與地面的空氣交流,嚴重影響樹木的呼吸作用。再者,將土壤嚴嚴實實地蓋起來,使土壤失去分解化學無機物的作用,客觀上加重了環境污染,當污染物超過樹木本身的抵御、降解、吸納化學污染和其他有害物質的能力時,致使樹木因污染出現生長衰敗現象。
3.4根部裸露
普查過程中發現部分古樹生長地地勢較陡,存在水土流失現象,根系裸露嚴重,而且個別區域遇大雨可能坍塌滑坡,對古樹生長形成了一定的威脅。
3.5白蟻危害
在此次普查中,發現有少量古樹遭受到白蟻的危害,樹干有細碎的泥被與地面泥被相連,形成了白蟻的運食通道,這種會造成樹木表皮被啃食,最后會加劇樹木的衰敗甚至死亡。
4.治理對策
4.1桑寄生的治理對策
目前還沒有藥物安全有效處理古樹桑寄生成功的經驗。所以采取人工清除的辦法為主,用鋸子將遭受到桑寄生的枝條剪掉,剪除的桑寄生枝條要集中焚燒或深埋。剪除桑寄生枝條后,在根際周圍施廄肥,更好地幫助古樹的恢復生長。清除寄生以后,還要經常巡查,以便能及時發現未徹底清除寄生枝條。
4.2藤類的治理對策
人工結合除草劑治理,因平南縣為首次調查,部分古樹特別是遠離人群的古樹藤類危害較為嚴重。首先是人工剪斷已攀爬上古樹的藤條,剪斷的藤條會因沒有水分、養分供給而枯死。然后使用高濃度的除草劑對藤條的根部進行噴灑,要徹底治理還需月重復噴灑或人工用鋤頭、鏟把根塊徹底鏟挖干凈。初次鏟除后,每隔3個月再去巡查,查看是否有因根部鏟除不徹底導致再次萌芽的。
4.3樹根周邊被硬化的治理對策
樹根基部的根系主要起支撐樹體作用,具有吸收功能的根系主要分布區離主干有一定距離,所有不能只破開主干邊緣的地面,要擴大破面的范圍。破面后,清理水泥塊,適當進行松土,增施有機肥。然后使用透水地磚、孔型混凝土磚等鋪設,這樣不影響樹木的生長又方便人民的通行和休閑愉快。
4.4根部裸露的治理對策
4.4.1打樁護坡:對水土流失嚴重的古樹開展打樁護坡工作,木樁下端埋土深80-100厘米,上端長度以高于古樹所處坡度為宜,木樁間用鐵絲以麻花形式相連,裸根處將原土與營養土混合后進行回填。
4.4.2砌護坡墻:水土流失較嚴重、坡度較大,相對隱秘的區域采用這一措施。護坡墻多為弧形,根據地勢及古樹根系分布狀況確定其大小;以水泥勾縫,墻體中預留排水孔,確保根部水、氣與外界進行良好的循環,防止積水導致根部染病、漚根等現象發生。
5.結語
平南縣古樹樹種多,分布廣,生長環境不同和遭受病蟲害、自然災害和人為傷害較多。因此,要查清古樹,實行編號掛牌,時時對號巡查古樹的有關情況;設立柵欄防止人為傷害樹皮和踐踏。加大古樹保護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古樹所在地的村莊;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古樹保護專項基金支持,作為保護古樹的有關費用;根據相關的法規和法規,嚴厲打擊各種破壞古樹的違法活動,使古樹的保護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參考文獻】:
(1)黃作杰,植物病理學報 1955:1(2);225-226
(2)肖來云,普正和。西雙版納桑寄生植物的危害調查[J].云南植物研究,1988:10(4):423-432.
(3)曾澤,林萍,張明燦,等。古樹名木的保護復壯措施[J].農技服務,2010(2):257-258.